5月17 -18日,受疫情影响,2021年亚视国际会议在网上召开,吉利汽车集团作为投票委员正式参加。IATF是由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大国际汽车制造商和行业协会组成的顶级国际汽车标准组织。吉利作为唯一的亚洲汽车公司,代表中国市场,对汽车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标准做出决策,行使投票权。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董事、柯灵汽车质量副总裁许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性时刻,国际汽车标准的制定终于有了中国的声音。这表明吉利按照国际标准制造汽车的系统能力和全球质量管理能力已经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吉利将继续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和“走出去”做出贡献。
图为4月8日,吉利汽车集团正式加入IATF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
会议首先对吉利加盟表示欢迎和祝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围绕标准的完善、标准的实施和监督以及全球流行病的挑战进行了全面交流,表决并解决了21个重要问题。
徐华在会上提出,要加强国际标准及相关重要问题的多语种展示,特别是中文,以降低从业人员受益于国际标准的门槛。“我们的提议得到了支持。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收集和沟通行业关注的问题和需求,推动更多亚洲汽车公司和行业机构加入IATF,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多话语权,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回顾十几年前加盟吉利,许华说当时国产车还是很紧缺的。现在,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吉利走过了几百年的别人的路,成长为集汽车、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涵盖旅行服务、数字技术、金融服务、教育等业务的全球性创新科技企业集团。
吉利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世界级企业?
通过尊重顾客,打造普通人买得起的好车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企业的崛起,企业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国的崛起。支撑中国企业发展的是中国强大的市场。
吉利的优质发展史伴随着近20年中国民生改善的历史。吉利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随国民购车需求而增长的造车理念,将高品质发展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紧密结合。
图为1998年8月8日,吉利开发的首款豪华车在浙江临海基地竣工投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对好车的标准也在提高。深入培育国内市场,从最初的低价,到安全可靠,再到精益求精,以及未来注重用户体验的智能技术布局,吉利品质标准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在适当的时候调动整个集团的资源,解决用户购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吉利的质量全面达到国际标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现了吉利质量的三次飞跃。
持续的质量改进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自2017年诞生以来,柯灵品牌不仅突破了中国品牌定价的上限,而且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2020年成功出口欧洲,向中国品牌高端迈出坚实一步。在一次采访中,徐华展示了德国权威汽车杂志《Auto Bild》的一篇报道: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质量评估,标题为“中国要认真了”,他说“LINK 01应该是一个警告t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公平公正的对话。吉利作为亚洲唯一的汽车公司,加入了IATF,为中国制造业在制定国际汽车标准方面打开了一个声音渠道。同时,吉利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20年,吉利汽车海外销量将增长25%,达到近7.3万辆,吉利汽车海外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将不断提升。
吉利这10年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坚持核心价值观,夯实质量基础
质量就是用户价值,吉利在经营中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从造第一辆车开始,秉承“奉献创造,品质服务国家”的原则,不断发现和解决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问题。继续推进质量变革,同时注重效率提升。通过流程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标准的优化,吉利构建了具有竞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质量研发、质量采购、质量制造、质量营销”四大模块。质量运行模式,同时不断
供应链企业推广实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质量成就。“质量的竞争力就是不断挑战一系列不可能”。徐华表示,“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挑战,但用户需求的满足一定不能被牺牲,我们把用户需求升级的压力转化为质量提升的推动力”。
2011年国家陆续出台严格程度比肩欧美的汽车质量控制法规,吉利将此作为倒逼产品质量升级的契机,激发企业内在力量,进行了数百项关键的课题攻关。特别是在收购沃尔沃后,通过对其技术的学习、吸收和创新,目前吉利的质量安全水平已经和沃尔沃一样,成为吉利的DNA,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域安全的概念,为吉利的体系化竞争力构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吉利汽车已在高效动力、安全、生态健康、多能源以及智能网联领域的质量标准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吉利汽车已加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4)旗下18个分标委,2021年参与标准工作组32个,涉及上百份汽车行业国家、行业标准法规,基本覆盖乘用车领域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截至2021年3月底,吉利主导参与183份国家、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制订。
掌控未来 打造硬核科技生态
基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及应用环境变化,吉利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生态”。面向全球和全行业,积极布局智能汽车生态圈,夯实核心技术能力,打造产业链新优势,构筑吉利新发展格局。
吉利开放包容,合纵连横,布局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软硬件全站自研,孵化出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构建控股集团硬核“科技生态”,同时发挥产业链优势,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和极致体验。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汇聚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研发制造体系。经过十多年的研发经验积累,吉利已经拥有完整的动力总成开发能力,拥有核心专利技术超过百项,包括48V、HEV、电机、电子电气架构等,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了真正100%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方面,吉利汽车在行业内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第一。计划2022年实现5G协同下的高速自动驾驶,2030年之前实现5G、NR+边缘计算协同式城市自动巡航。目前,吉利累计完成1200万公里实际道路测试,1亿公里仿真路况验证,并且拥有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
夯实根基 构建人才森林体系
一切的创新发展,最后还是归根于人才。吉利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探索人才发展模式,为中国汽车工业做贡献。
中国要变成世界汽车产业强国,人才是根基。在中国汽车强国的筑梦之旅中,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汽车人才队伍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在吉利初创之时,就启动了人才培养计划,并探索出了可持续的培养体系。
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起,吉利就同步创办学校,持续为人才培养付出努力。吉利陆续创办了包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在内的10所院校,覆盖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培养层次,共计为社会培养人才15万。吉利汽车校园招聘员工有10%左右来自旗下院校,“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激发了院校的活力,一方面支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提出了现实可行的“人才森林”理论: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树,并提供良好的阳光雨露环境,使其扎根于吉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共同成长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态调节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吉利构建的全球化人才体系支撑了吉利的快速发展,这一理论,成为业内人才管理的典范,更是各商学院研究的对象。
进入汽车行业20多年来,吉利一步一个脚印,在体系化竞争力、质量标准和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等硬核实力方面不断向上攀爬。未来的路还长,中国品牌需要向上攀爬的路还长。希望吉利汽车可以一直保持初心不动摇,带领中国品牌持续向上,以国际标准构建世界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