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外表温润如玉,内心火热如火。星际2山城试驾

[爱歌汽车新能源原件]

说到电动车,人们总会谈到“无聊”和“无聊”这两个词。在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一些传统品牌似乎被搞混了,精神内核变得模糊不清。好在其他品牌及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利用电气化创造了更好的自己。从沃尔沃到北极星,北欧风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升华。就像重庆一样,它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但它并没有改变山城的本来面目。

一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遇到北极星品牌,当时我的身边有一个北极星1。在豪华GT领域,极地之星1可能不是最美的,也可能不是最火的,但它独特的风格却很难找到替代品,内向的特殊感觉让人着迷。但是,高昂的价格意味着北极星1注定只是橱窗里的一个展品,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然而没过多久,宝丽来2就打破僵局,向奢侈品牌EV的主流地位发起冲锋。

北极星北极星北极星2(参数,图片)(参数|查询)(查询模块,请勿手动编辑,如需删除,请右键点击图片删除查询)

在新推出的2021款上,Polar Star 2用LG电池替代了以前的宁德电池,电池容量也略有变化。具体来说,长寿命车型使用78千瓦时的电池组,比之前的71千瓦时高10%左右;新增加的标准续航模式使用64千瓦小时的电池组。这款试驾车型是Polar Star 2的第一版(老款),搭载71kWh宁德时代电池,搭载双电机四轮驱动系统。

去年七月,我在凯泽赛道和京郊山路试开北极星2,结论是很难,很好控制。由于时间仓促,无法深入体验城市道路下的北极星2,所以动态评价留了悬念。在这次山城试驾中,让我们聚焦日常驾驶部分,看看运动员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

hlins DFV双流阀减震器支持22级手动调节,其阻尼特性差异很大。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在出发前将减震器设置为出厂默认状态(前10个,后10个),理论上是比较平衡的设置。即便如此,我还是对舒适性有些担忧,毕竟在之前的赛道体验中,这款减震器的强阻尼取向是有目共睹的。

缓缓驶过停车场时,环氧地板没有辜负宝丽来2。这种路面颠簸的幅度虽然小,但起伏很随机,如果阻尼太强,会产生一种拉扯的感觉。这里拍立得2的减震器性能比较满意,车身没有从左到右快速拉扯的感觉。驶进主干道,车速逐渐提高,悬挂终究表现出强硬的一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减震器设置确实比——欧性能车的“硬”特性要硬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地质原因,重庆道路上经常出现连续的长波道路,也就是波浪形平缓起伏。hlins减震器对车轮的控制能力很强,副作用是车身离地面太近,顽固的感觉就像复制路面一样。限速80km/h行驶,悬架压缩过程细腻,没有粗糙的举升感。可惜好景不长,减震器的倒车动作有点突兀,把身体拉回地面的过程有点猛烈。前轴和后轴的阻尼匹配仍有推敲的余地。当车头拉回地面时,车尾仍在向上推,导致车身倾斜。如果你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北极星2几乎不舒服。

转向辅助提供三种模式,即轻型、标准和重型。无论选择哪一个,转向力都不会

太过沉重,营造出轻松惬意的风格。转向阻尼的比例感令人满意,驾驶者通过手力变化就能感知到前轮指向。虽然不像一些性能车那样紧绷,但这种灵巧风格还是挺讨人喜欢的。如果非要在三种模式中挑一个,我认为标准模式手感最自然,另外两种多少有些刻意轻或刻意重。

转向响应的方式很讨人喜欢。中心区响应恰到好处,足够跟手,却不会显得“贼”。随着你逐渐加大转向角度,车身横摆也会等比例增加,线性可期的感觉尽显大厂风范。转向比是比较适中的设定,方向盘从左至右大约为2.6圈,初次上手也不需要太多适应。

刹车踏板阻尼非常坚实,浅行程内就能提供良好的支撑感,给人以充足的信心。使用中等能量回收模式时,耦合制动不会导致踏板力的波动,放心踩就好。要知道,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和混动)折戟于此,刹车越踩越没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强能量回收模式下,极星2的电制动介入略显突兀,这时刹车动作还是温柔些为妙。

编辑点评:外表温润如玉,内心坚毅挺拔,这大概是对极星2的最佳概括。仅看外在,极星2不过是北欧风情向跨界领域的延伸,熟悉多于新鲜。开起来以后,你就会发现其魅力远远不止于此。坐在极星2的方向盘背后,我甚至想起了一些以乐趣见长的钢炮,不由得老泪纵横。或许,这才是传统车企打造EV的最大优势吧。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