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晓艳)“稳了!稳了!”随着嫦娥五号着陆器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顺利展开太阳能帆板,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空间力学团队师生们的心落了地。“嫦娥”飞月前,在模拟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试验场,该团队圆满完成了20多种“嫦娥”在月球着陆的工况,以确保着陆器稳稳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去月球采样返回,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挖土”。早在2009年,天津大学教授崔玉红和王建山就开始在实验室里“造土”——寻找各种合适的材料,尽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参数,部分成果最先应用于嫦娥三号。
为了让嫦娥五号稳稳落月,并确保所搭载的各种敏感设备不受“内伤”,天津大学空间力学团队圆满完成了着陆器稳定性试验面和着陆冲击试验面的研制。
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分为“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五号将要完成的是这最后一步的“回”,并且是带着月壤样品回到地球。返回器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的稳定性和姿态分析,也是天津大学空间力学团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数据比对,天大团队了不同的工况助力返回器,让嫦娥五号以“最舒服”的姿态安全进入大气层。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4日第3版
青岛理工大学:为嫦娥五号奔月保驾护航
本报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曹玉洁)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在此次任务中,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航天可视化团队由青岛理工大学教授赵正旭领衔,服务国家两大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十三五”预研项目等,多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不俗的科研成绩。该团队此前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实战任务。
据介绍,探月工程三期遥操作作业平台是该团队研发的空间三维实时可视化及遥操作系统的子系统,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常态化测控应用系统,在月面工作段为地形建立、视觉定位、路径规划、任务规划、活动机构规划、规划验证等配置项信息显示和业务作业平台,已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及玉兔二号月面巡视遥操作操控任务中成功应用。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1日第3版
嫦娥五号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刚刚,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
11月24日4时30分,利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月工程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第一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对于地球人来说,月壤,即月球的土壤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要到月球去“挖土”,主要航天国家都“拼”在一起。前苏联的“月球16号”探测器从月球上回收了一个小样本101克,而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则分别回收了55克和170克。
“嫦娥5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也是奠基之作。宇航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5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5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主要任务,实现了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与我们已经实施的绕月、落月探测相比,这次任务是一次新的、重大的技术突破。
”“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带回大约2000克月壤。经论证,2千克不算少,在工程上可以实现。但是为了测试这个任务,我们的目标是进行抽样返回。把采集的样品送回地球,这才是成功的。
月亮是我们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更是地球的战略制高点。“由于月球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环境、独特的资源,不仅对航天技术和科学知识具有后续发展意义,对经济和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