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正对面】最大MSCI主题ETF基金上市交易 银华基金打造入摩红利分享利器
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大的MSCI主题ETF基金,银华MSCI中国A股ETF上市交易,不仅进一步完善了银华基金被动产品线,更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对MSCI相关指数的工具型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方案中更多的灵活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逐步提高,投资于大中盘互联互通优质股票的银华MSCI中国A股ETF有望率先受益,成为外资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的"风向标"。
据了解,银华MSCI中国A股ETF跟踪标的为MSCI中国A股人民币指数,该指数由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成份股中所有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中的A股股票构建而成,是MSCI指数家族的重要成员。
与MSCI中国A股国际通仅有大盘股的特点相比,该指数387个成份股中有231只与沪深300指数相同,141只与中证500指数相同,大盘和中盘风格兼顾,价值和成长属性并重,风格更均衡;与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成份股有非互联互通股票相比,该指数的"国际范儿"更纯,在外资通过陆股通通道进入A股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资金关注。
截至4月23日,银华MSCI中国A股ETF规模为20.69亿元,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MSCI主题ETF产品。
截止四月初,MSCI中国A股指数在估值、盈利以及资金面方面都显现出较大的配置价值。数据显示,当前指数市盈率在12倍左右,市净率约为1.5左右,ROE约为13.2%,无论在在估值水平还是盈利空间上都有提升空间和提升动力。尤其是随着中国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从5%调升至20%,海外资金持续流入、外资参与率提升有望成为A股长期的投资主题,MSCI中国A股指数有望成为外资率先配置的标的资产。
业内人士指出,在A股三阶段入摩的进程中,今年5月将纳入部分创业板股,看好这波资金行情的投资者,可以关注银华MSCI中国A股ETF把握机会,提前入场布局。
银华基金表示,银华MSCI中国A股ETF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于主流MSIC相关中国指数的工具型产品的配置需求,投资者既可以选择在场内像股票一样交易ETF份额,精准把握市场行情,还可以利用交易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偏差,通过套利交易获利等,投资收益更加多样化。
另一方面,银华MSCI中国A股ETF是公司被动产品线的有效补充,也是未来进一步布局以ETF为代表的场内产品的重要步骤。银华基金注重指数产品的研发,场内基金管理经验也十分丰富,经过多年的业务积累,已经拥有成熟一流的团队,是名副其实的场内管理专家,在雄厚的实力支撑下,银华基金有望将银华MSCI中国A股ETF打造成低成本、高精准、高流动性的优质入摩红利工具。
场内基金简明投资攻略:像交易股票一样交易基金
第一部分:劝退篇
1、这几天市场彻底火热起来了,不少朋友开始咨询有没有什么发财秘籍。我想说的是, 在赚钱这块,没有任何一种技能是可以速成的,什么《三天学会定投,十年财务自由》《一周速成核弹制造》都是糊弄你的。要么你老老实实去买一些偏投顾的产品(缴纳一定的投顾费用,当然也有一些大V组合不需要“中介费”),要么你放弃择时选择最简单的长期基金定投策略(定投也有门槛,不是无脑投),不然你只能冷静下来去好好学习,从实战中慢慢体会。
2、牛市已经来了,而且来得太快,如果你没有在本轮牛市来之前做好投资理财的知识储备,我个人建议你还是不要寄希望于挣块钱,牛市最后接盘的大部分是新韭菜(老韭菜也有,比如我)。 摆正自己的心态,充分利用本次牛市的学习机会,熟练自己的投资技能,在下一次牛市到来的时候才能不乱于心。投资理财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能做的只是稍微把你往门口带一带,进不进去看自己。
3、理解大家工作都比较忙,我的读者年龄也普遍比较大,不想学习,最近很多朋友找到我,张口就问我买什么,我推荐了几个自己信任的产品后,还交待我“卖的时候说一声”。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每个人买入卖出的理由都不一样,用钱的节奏也不一样,可能我哪天卖基金是因为要交房租,如果你跟着我一起减仓岂不是可能错失了很多收益?真到了需要彻底离场的时候,我觉得不光是我,很多人都会提醒你的,但是你到底听不听就不好说。而且我肯定看不准, 择时是很困难的。15年那次经历我仍然历历在目,5月28日我发文说自己满仓一年全部清仓,但是后面几天自己没忍住还是进去了,当年的6月12日5178.19点是最高点,6月19日我再次彻底清仓,可是大盘那时候已经不到4500点了,还是没有逃顶成功。5年过去了我还是从前那个韭菜,没有一丝丝改变。
4、 教别人投资理财有时候是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因为挣了钱也许别人连一杯一点点都不会请你喝,赔了钱还可能要怪你不给力,甚至可能对你口吐芬芳。上次写了基础文档,只是简单介绍了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的区别,后续很多人说对场内基金很感兴趣,所以再写一篇吧。
5、场内基金投资是非常刺激的,需要你有证券账户,里面暗藏的一些大坑可能比股票还刺激, 一定要做好亏钱的打算。如果你是股民的话,那么非常适合学习一下。当然了,15年的时候我吃过连续7个跌停,账户几乎灰飞烟灭。你做好交学费的打算了吗?Let"s Go!
大部分人都看不完上面5点,老规矩,如果你看完了上面这5点还是忍不住热心势必要投入新韭菜大军,那就继续往后看!
第二部分:原则篇
1、本文涉及的都是初级基础知识,不会包含场内场外套利的相关教程,这种确定性太差、容易翻车且充满信息不对称的高级玩法,如果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在网上搜。那啥,我不是让你们搜玩法,是让你们搜套利翻车的案例,一季度原油基金就有不少翻车的。
2、本文也不会写分级基金的相关内容,风险太高,开通门槛也不低,且年底就快要退出历史舞台,大家回避即可。
3、之所以要写这个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牛市后半程板块轮动太快,大家会陷入一个只挣指数不挣钱的怪圈,买指数基金可能会让你拉平一些收益,只要股市还在涨,就能挣钱;第二是场外基金流动性太差,不太适合短期操作,这轮牛市上行的速度太快,我觉得跑的时候也要快。另外就是,场内基金的费率跟你证券账户交易股票的费率差不多(具体得问你的客户经理),交易成本要比场外低太多,适合短线操作。
4、长期定投其实比较适合主动权益产品,个人不感冒ETF指数基金的定投,主要是大家都在忽悠你去做指数定投,但是没人教你怎么择时怎么止盈。很少有指数能一直创新高,但是有很多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的净值是不断创新高,基金经理能择时能选股,免去了很多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就是比指数高,费率低的东西,投资难度必然会大。
5、我之前说过,主动权益基金比指数基金好,但是不绝对。如果你善于使用指数基金在场内的玩法,也可以拥有精彩的投资体验,要相信我们指数基金亏起钱来是不弱于个股的。比如我买过半导体50ETF,跌下去是很猛的,回撤40%不在话下,不过这个指数现在已经改名重新出发了,并且净值创新高了。
6、对于大部分指数基金而言,规模、流动性是最重要的,成交量大的指数基金由于价格发现比较充分,基本上场内场外不会有太多溢价/折价,那些告诉你“我们规模只有2个亿,打新的增强收益比较高”的基本上都是扯淡,流动性差的小规模指数基金可能适合长期拿,但是短线玩肯定是不考虑的。都考虑玩场内基金了就不要再谈什么价值投资了,我们都是为短线投机而来。
第三部分:分类篇
1、宽基指数
就是指成份股覆盖面较广,具有相当代表性的,同时包含行业的种类较多的指数基金。如果跟踪的是非A股的指数,那基本上是都可以T+0的,也就是一个交易日内可以自由买卖,反复交易。这样产生的手续费比较多,更有利于亏钱。
比如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恒生指数、标准普尔500、纳斯达克100、基本面50等,都属于宽基指数。
说个题外话,ETF其实是很贵的,基金公司为了让大家都买的起,所以做出了ETF联接基金,就是再设立一个基金,用这个基金的大部分资产去投资ETF。联接基金是在场外购买的,这里不赘述了。
废话不多说,上表格:
指数是专门的信息公司按照一定的规则编制的,落实到产品层次需要基金公司去发产品去跟踪指数,指数基金经理的工作就是全力跟踪指数,减小跟踪误差。这些工作并不需要你对公司基本面有多强的研究能力,也不需要你择时,所以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工资普遍没有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工资高,大家看明白了吗?
2、行业指数
主要是追踪各种细分子行业,比如你看好医药行业但是不知道怎么选股,就可以直接买该行业的指数ETF。由于太多了,我只列出一些比较热门的,更多的指数,大家可以自己找。这些指数同样也是很多家公司在追踪,所以我只列我自己关注的,不一定保证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但大体差不多,核查起来太麻烦了(写这种文档很麻烦的,又没人给我钱)。
还有很多ETF,比如军工ETF、银行ETF、传媒ETF、消费ETF等等,大家自己可以去找,注意要观察两个问题,第一是成交量大不大,如果太小,那流动性很差;第二是跟场外的净值差异大不大,有没有明显溢价/折价,这个我们后面再聊。
3、LOF基金
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也就是说,这些基金你既可以在各种基金销售平台上买到,也可以通过证券账户买卖。这类基金数量也不少,主要是种类特别多,有增强指数基金、Smart Beta基金、债券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等等。当然并非所有的增强指数基金、Smart Beta基金都属于这类,但我都放在一起列表吧。
不建议在场内购买债券LOF基金。具体品种,也是简单举例吧。
第四部分:实战篇
1、场内基金就是在股票账户买的,跟买卖股票差不多,所以如果你连股票账户都没有,就不用考虑这个了。此处应该有开户广告,但是我偏不,因为我之前吐槽过一些开户引流的商业模式,为了提高阅读体验+避嫌就不加这些了。你要是个没玩过股票的新手,玩场内基金还是有些难度。
2、对于非主流的场内基金,交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成交量大不大,以及跟场外基金净值差别大不大。成交量多大叫大?一般我们认为每天的成交额在一千万以上就算流动性不错,像现在场内比较主流的沪深300ETF日成交量都有20多个亿。那些成交量在几万几十万的迷你ETF,大家还是小心,以前还有一些天天拉涨停板、被高度控盘的ETF,这种也不要参与。
场外净值怎么看?你随便去一个能买场外基金的软件,去行情页查看就行了。以证券ETF为例,场外基金页面看是这样的:
而场内基金的行情是有K线图的:
大家可以看到,场内场外的净值可能是不一样,但是大体差不多,当场内净值高于场外,这种情况叫溢价,如果溢价足够大,是会引发套利资金从场外往场内套利的;反之叫折价。
在这种套利机制下,场外场内的价格基本上能打平,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场外的基金净值是实际ETF值多少钱,而场内的是对每一个份额实时叫价,场外是价值,场内是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果你的场内基金出现大幅度溢价,就应该小心了,比如前一段时间证券ETF收盘的时候就出现了3%左右的溢价,第二天就被迅速抹掉。
3、为什么不让新手参与套利,是因为套利的机会很少,还容易翻车(一般有套利机会都是股市大幅波动的时候),比如QDII基金场外有额度限制,而场外一旦无法申购,没有流动性,场内价格就会混乱,因为你只能在场内以高得多的价格去购买场外买不到的份额。这种基金的价格双轨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场内基金容易出现溢价。有时候你想去套利,结果场外限制申购赎回,那就坑了,你不知道基金公司啥时候会突然发个公告限制你。
4、学金融的朋友会接触到一个概念叫“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之谜”,就是说封闭式基金在场内交易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会比场外便宜,其实这个很好解释,因为场外没有流动性,所以这个就是流动性折价。随着封闭式基金打开的日子越来越靠近,这种折价会越来越小,充分显示了市场对于流动性的定价能力。
5、大部分人还是老老实实买行业ETF,如果你短期看多中期看空,不妨试试场内基金,场外基金哪怕是C份额也需要锁定一个月才没有赎回的手续费,流动性太差了,万一行情只有半个月怎么办?
6、再强调一次,牛市的后半程,板块轮动的时候一般人是跟不上的,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尚且有限(我去过基金经理的办公室实地看过,很多基金经理的股票池只有不到一百个股票,重点研究的行业不过三四个),何况是散户?你有多大的把握能完全掌握板块轮动?所以牛市往后走,建议买点场内基金,以宽基指数(沪深300)和热门行业指数为主,拿到一个平均收益,不跑输大盘就不错。
第五部分:补充篇
1、那么如果大家想学习指数基金,市面上有哪些书推荐的呢?
第一本是天弘基金的指数研究小组出品的《指数基金投资至简》,天弘基金去年转型要做国民ETF,一直在致力于推进指数基金的普及。这本书写得比较泛,里面有很多它们自己的大数据统计出来的用户行为研究,适合新手阅读,挺有意思的。大家不用买,某信读书上就有免费的。
第二本是望京博格出品的《玩赚指数基金》,这本书比较高阶一些,不推荐新手阅读,里面涉及到很多业绩波动的研究,非常专业,当然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太过于学术了。也能免费看,但是这种复杂的研究适合纸质版,所以建议先看下免费的,确实有兴趣再买实体书来仔细研读。
第三本是老罗的《指数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非常全面,非常接地气,但是里面都是广发的广告,毕竟老罗是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的负责人,一线的基金经理亲自出来给大家科普,可以关注。也能免费看。
2、有哪些指数基金做得比较好的公募?
首先是易方达基金,业内有句话是,防火防盗防易方达,虽然易方达在指数方面的大力投入比较晚,但是费率基本上是全行业最低,大公司,就是这个任性。不过我们投资场内基金,短期投机,不需要太看费率这些。
其次是华夏基金,目前ETF管理规模最大的公司。这几年华夏基金的主动权益越来越差,但指数基金越做越好,于是公司果断转型,迅速成为指数基金的扛把子,短期内无人能撼动其行业地位。
然后是华泰柏瑞,一家专注指数基金的公司,市场上最著名的宽基指数沪深300ETF里面,就是它们家的规模最大。前面忘了说,同一个指数,可以有很多追踪的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选择的时候才要选规模大、流动性好的。
还有前面说的天弘基金,借助互联网渠道,不断推动ETF的发展,对行业有很大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国泰基金、华安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比较有特色的指数基金公司。
最后,由于个人能力限制,行业指数我就不做组合了,这玩意儿打理起来太复杂,我听说有做专户的投资经理专门做一种叫ETF-FOF的品种,就是用各种ETF做一个组合,不断调整里面ETF的种类,以期望用行业增强收益跑赢市场,目前还没有公募产品。这玩意儿对择时能力要求极高,如果能做得好,想必收益是很不错的。
那么,如何获取更多基金相关信息并与主理人交流呢?
欢迎关注主理人的今日头条账号“北漂民工的日常”和天天基金账号“民工看市”。主理人会经常发布行业的一些动态、看法,也会回复读者的疑问。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延伸阅读(新手必看): 大牛市搞钱指北之基金投资攻略:从入门到放弃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买白酒,中国三百亿以上规模基金经理的唯一出路
北京,大钟寺,冬日暖阳之下,天朗气清。
午盘收盘后,我在楼下的潮汕牛肉火锅店见到了从广州远道而来的易方达的朋友,李总。
上午又被白酒毒打了,贵州茅台股价站上1900块,创历史新高,一直等回调准备上车招商中证白酒的我流下了没有格局的泪水。
熟悉民工的朋友们知道,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是我的基金组合“长跑老司基”的第一大重仓基金,此外我的另外一个组合还有张清华的易方达新收益,此外我再也没有任何易方达的仓位。
说来也是惨,我19年高点买过易方达消费行业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刚好买在那一波白酒的顶上(现在回头看就是黄金坑!),于是萧楠和刘彦春两大白酒大佬的业绩被我“买崩了”;今年四月底,我高点摸进了易方达高等级信用债,结果遇上一波大熊,又把林森“买崩了”。
直到我遇到了张坤。此处说明一下,这不是易方达的推广!
回看了一下张坤数据,我发现这个人还是非常靠谱的:无论你在什么时点买入张坤,只要拿半年,几乎必定赚钱。易方达主动权益四大天王,张坤毫无疑问就是最大的那个天王。
加上又有老乡的力荐,我就开始买易方达蓝筹精选,至于为什么不买易方达中小盘,因为老乡告诉我,蓝筹精选可以投港股(这也我也说过很多次了)。
这次遇到易方达的朋友,必定要聊聊张坤,因为他出来接受采访太少了,说不定能从内部人那里套些话出来。
李总说,我们家张坤总,确实非常低调,性格也很好,对谁都很和气没有架子,看谁都笑呵呵(跟张清华一样),而且除了做投资做研究,没有什么别的爱好。
我说这可不完蛋吗,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投资机器。
李总没有理会我,而是低头猛吃菜。
我开始跟李总分析我对于白酒行业的一些简单看法。看了一下市场上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和5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发现大部分人都会重仓白酒,尤其是茅台。
先看500亿以上这一档:
管理规模超800亿的刘格菘算是一个例外,他是主要投科技股的,第一大重仓是隆基股份,三季报披露的时候还有人嘲笑刘格菘是接盘侠,高位接盘隆基,结果张磊大手一挥,告诉刘格菘和傅鹏博,我跟你们站在一起。
然后隆基就创新高了。
管理主动权益规模第二大的就是张坤了,700多亿的规模,今年只发了80亿新产品,然后易方达中小盘和易方达蓝筹精选都被买到限购。我们组有个姑娘喜欢坤坤,我说我也喜欢坤坤,我一直以为我们喜欢的是同一个人,后来她说她喜欢的那个坤坤姓蔡。张坤自然是白酒选手,前四大重仓都是白酒,且仓位非常重。
管理规模第三名的是南方基金的茅炜,他跟刘格菘是一个战线的,对白酒并不感冒。
随后是汇添富的胡昕炜,第一大重仓是茅台。
然后是王宗合,前五大持仓有四个白酒。我之前对王宗合的规模膨胀特别警惕,后来有个前辈跟我说,王宗合我认识了很多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基金经理,注意,基金经理没有笨蛋,但是他在基金经理这个群体里面,也是属于绝顶聪明的那一档。而且从规模膨胀后的业绩来看,此前市场的担心也是多余的。本民工归因了一下,刚好王宗合选择的赛道就是资金容量最大的白酒行业,所以50亿到550亿其实是无所谓的。
再然后是刘彦春和萧楠,我想不必多说什么了。以及嘉实基金的头牌归凯,也持有茅台。
再看300亿~500亿这一档:
董承非是不爱买酒的,同属一家公司的谢治宇也不买白酒,但是前几天谢治宇罕见出来发声,叫《兴全基金谢治宇:过去两年在白酒上犯过错,明年应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我点进去之后发现,感受到了谢治宇对白酒行业的绝望。
谢治宇的话你看懂了吗?过去几年,谢治宇反思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买白酒。
往后看,管理400亿的陈皓也有白酒,中欧的王培、周蔚文也有白酒,劳杰男也有白酒,蔡向阳前三大持仓都是白酒,华安的饶晓鹏也有白酒,南方的骆帅也有白酒,
蔡嵩松和李元博算是异类,主要投资科技股,所以没有茅台。交银的杨浩也比较有个性,还没有买茅台。而邬传雁、葛兰、郑磊这几位都喜欢医药。
我们几乎可以下一个结论:管理规模超300亿的基金经理一大半都会买白酒。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个现象呢?先说白酒上涨的逻辑。
我的好友爱知君跟业内人士交流了一下最近白酒上涨的逻辑:其实最近上涨的都是二线国资白酒,舍得,泸州,金种子等。逻辑也很简单,但很多人其实不明白。核心逻辑是地方政府看到了白酒的现金流价值,跟印钞机一样,现在房地产卖地不灵了,总得有点压箱底的货才能维持,这就想到了白酒。其实几年前洋河,五粮液,泸州老窖都是这样玩的,卖的一瓶瓶酒成就了当地的保障房,基础设施和政府开支等等。此外白酒其实还是国资控股靠谱,像这种技术改变不了的,刻在基因底层代码的产业,国企领导只要不瞎搞就能能躺赢,主要风险是像舍得一样民企大股东掏空公司干别的事情了,所以舍得国资控后就脱胎换骨了。还有在销售端,其实大部分终端消费是三公消费的国企客户,这种客户喜欢跟国企做生意,国资酒厂在销售上有不可比拟的血统优势。所以记住了,技术颠覆性强的行业一定要选股权激励好,公司治理好的,有企业家精神的民企,技术改变不了的行业国企有天然优势。或者说,投资要投改变世界的公司(比如特斯拉)、以及世界改变不了的公司(比如白酒)。
未来几乎所有的头部基金经理,都要被逼着去买白酒,原因是前面所说的,只有白酒能容纳这么大的资金量。我在这里对比一下张坤的策略和余海丰策略的区别。
张坤的思路是,找最好的公司,在相对合适的位置买入,拿住不放,只要逻辑不变就继续持有。
那么这不就是抱团吗?没错,管理规模大了,抱团就是最好的策略,只不过对于张坤而言,抱团只影响他组合的波动率,不影响他看上的公司十年内会越来越好的基本面。不挣估值的钱,不做太多波段,这种策略的容量是非常大的,毕竟头部基金经理都在用这个策略。
而余海丰的路子是不一样的,他会做交易。
在做交易的过程中,就要面临流动性的问题,你想想,一个基金经理如果有300个亿的规模,如果做个20~30%的波段,就需要交易60亿以上,这对于流动性管理是非常麻烦的。
所以做交易的策略,最大的管理边界就是200亿左右,再大就不好管了。
那么结论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基金经理规模还不到百亿,却喜欢说自己持仓稳定换手率低、不做择时、也不做行业轮动,那要么是隐藏的大佬,要么已经重仓了白酒,要么就是个傻子,请大家警惕;而一个管理规模在300亿以上的基金经理,如果他现在不买白酒,那么未来总有一天会买白酒(手动滑稽)。
吴悦风老师说:贵州茅台,中年基金经理的福报。
民工表示:买白酒,就是中国三百亿以上规模基金经理的唯一出路。
我把我过往各期的基金池拉出来了一个数据(剔除了股票占比不大的、打新基金和短期业绩太拉垮的),跑出了这些基金的前十大持仓,并且做了统计:
各位朋友,回想一下三季报出炉至今,财富密码就在其中,这是抄作业的明牌啊!
没有在往期基金池中多选一些重仓白酒的基金,可能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我反思。
今天还注意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招商中证白酒的基金经理侯昊突然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声,疑似提示风险:
下面评论近千条,我记得侯昊昨天的账号粉丝是9000多,现在已经变成16000。
什么叫头部基金经理?(战术后仰)
很多网友问这个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基金经理在提示大家卖出白酒?
我觉得准备卖出的朋友还停留在第三层,缺乏大局观。经过我前面的分析,大家都知道,白酒是头部基金经理的压舱石,那么短期波动是什么意思?就是给我这种一直没来得及上车的人一个上车的机会!
回到牛肉火锅,李总听完我对于白酒的逻辑,激动得咽下了最后一个牛肉丸,连声夸到:漂老师真是大格局!可以写一篇文章了。
我说,我是准备写,但是很担心,发出来之后,读者会不会认为我又在给招商中证白酒或者易方达蓝筹精选做广告?
李总问:那你接广告吗?
我说不接啊,起身掏出了我的工行大白金信用卡,把单买了。
李总说,小伙子不错啊,看你买单的帅气动作,是今年在蓝筹精选上挣了不少钱吧?
我嘿嘿一笑,露出黑黑的牙齿:
“我今年挣钱最多的基金是——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