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中国国足球迷,最害怕的利好来了
在不少人的眼中,中国足球,又迎来了一次机会。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据最新的动态来看,中国国足参加的世预赛40强赛有望整体延期至10月、11月开战。
消息一出,媒体已经为中国男足的前景划上了重重新的利好,甚至被冠上了“史上最强国家队”的期待。
听上去,确实如此。
不过,对于国足球迷来说,中国足球,已经经不起任何利好的折腾。
1.
是不是利好,我们先客观来看看。
如果简单总结一下,世界杯预算赛的延期,对于中国男足的影响,不外乎这么几个:
首先,可以重新回到主场作战,避免了如期举行所有可能出现的泰国空场作战。
其二,延期之后,能够和联赛的冲突大幅度减少,再加上周期延长,对于中国男足新帅李铁来说,也意味着能够在备战和派兵布阵方面,相对更加宽裕。
不过,在更多媒体人和球迷眼中,这些都只是常规利好,更多的利好,还在于归化球员的入籍。
换句话说,如果延期,那么除掉已经入选过的艾克森和李可,高拉特、阿兰、费南多如果能够完成手续,他们将会成为中国男足新的选择。
毕竟,即便再不济,他们的水平,也超过国内球员一大截。
2.
看上去,这样的男足利好,实实在在。
但不要忘记,中国足球,从来不缺乏利好,也从来没让中国球迷不失望过。
远的不说,单单里皮时代,这样的利好翻船,就不少见。
亚洲杯期间,中国男足高开低走,在小组赛惊艳之后,却在面对伊朗的4强争夺战当中收获了一场完败,可以说,这一战,让中国球迷对于男足在亚洲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而如果说这样的失败,还情理之中,那么在分组形势还算不错的情况下,导致里皮二次下课的菲律宾以及叙利亚之战,就彻底暴露了中国男足的难堪。
具体的复盘,我们不说,但如果熟悉中国足球的球迷们,想必还是记忆犹新。
这,是中国男足难言利好的前车之鉴。
3.
再回到国足世预赛延期的利好。
看上去利好的,也有可能是压力。
以回到主场作战来说,要知道,中国男足的球员们,在国家队比赛发挥水准,一向没有俱乐部稳定,抛开默契度不说,球迷的关注度,也无形中给他们压力。
更何况,在形式严峻的情况下,主场作战,这样的压力,自然更大,能不能让压力成动力,谁也说不好。
至少,新帅李铁的心理按摩,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其次,归化球员的选择性增加,意味着球队的磨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虽说整体水平,肯定是有增无减。
但非血统归化球员的入队,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平衡球队的体系,这一些,都不是能够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
不要忘了,在目前的规划选择当中,艾克森、高拉特、阿兰、费南多都是前场球员,而中国男足的留洋独苗武磊,也是前场,他们的共存和选择,就是一大问题。
这一切,也许只有李铁才能解决。
但想必,在他心目中,也不敢轻言,这是中国男足史上最强国家队。
4.
利好也罢,压力也罢。
对于中国男足来说,又一次来到了关键时刻。
而对于中国男足的球迷来说,他们或许是煎熬的。
一方面,无论中国男足此前表现再怎样,一旦有比赛,他们依然是最忠实的支持者,另一方面,面对失望,他们已经难以承受更多。
黎巴嫩降雪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1年2月19日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人们冒雪出行。
据黎巴嫩气象部门介绍,黎巴嫩将在未来几天持续降雪。
新华社/欧新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一名男子清除汽车上的积雪。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道路和树木被积雪覆盖。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人们在雪中自拍。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工人清除道路上的积雪。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车辆被积雪覆盖。
新华社/路透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人们清理汽车上的积雪。
2月18日,在黎巴嫩哈斯拜亚,地面被积雪覆盖。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一名男子冒雪出行。
2月18日,在黎巴嫩哈斯拜亚,儿童在雪中玩耍。
2月18日,在黎巴嫩舒夫山区,地面被积雪覆盖。
新华社/美联
2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东部的一座村庄,工人在清除道路上的积雪。
黎巴嫩的危机不仅限于大爆炸?马克龙为何急赴黎巴嫩?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的大爆炸事件仍在牵动国际社会的目光。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时,爆炸已至少造成137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25万人无家可归。
黎巴嫩总理迪亚卜说,对爆炸展开调查是当前第一要务,应尽快取得结果。黎巴嫩内政部长法赫米更是框定了时间,表示调查将耗时5天,并强调调查结果将是“透明的”。
与此同时,黎巴嫩政府还决定将自2014年以来负责港口仓库存储以及安全的所有官员软禁在家,直到完成调查,军方将监督他们的被软禁情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大爆炸对于黎巴嫩而言是一种警醒,其巨大的破坏力对黎巴嫩政治而言可能是一个拐点。在重大安全事故面前,无人能独善其身。
多重危机交织下的新危机
2750吨的易爆化学品硝酸铵在贝鲁特港口仓库中堆放了6年之久,不禁令外界对黎巴嫩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
据黎巴嫩媒体报道,黎巴嫩国家安全局早就担心这批硝酸铵的安全问题,曾三次下发相关的警示报告,其中最后一份是今年的7月20日,然而这份警示报告再次被忽视,两周后,爆炸就不幸发生了。
钮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听到这一新消息他并不感到意外。他称,黎巴嫩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近年来受到了一些质疑,除了政府机构执政能力不足和腐败等问题外,还有深层的原因。
黎巴嫩官方正式承认的宗教族群有18个之多。根据该国规定,黎巴嫩总统、议会议长和总理必须由相关族群的人士出任,议会席位也存在类似的划分制度。钮松分析道,教派分权制的矛盾投射在政党政治中便极大限制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他说,特别是近年该国政局动荡,再加上内部纷争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影响,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黎巴嫩当前的问题不仅在政治上,经济危机也很严重。黎巴嫩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了150%, 位居世界第三,这也令外界担忧如此高的赤字率会影响到黎巴嫩政府对这次大爆炸的救援能力。
世界银行称,几乎三分之一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在疫情下,黎巴嫩镑持续贬值,物价飙升,许多家庭连最基本的日用品都无力购买。
钮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此次爆炸事件如果各党派不能就民生治理问题引以为戒,极有可能诱发国家体系性的大动荡。如何从“危”中寻“机”是对黎巴嫩政府的重大考验。
各国驰援
由于黎巴嫩的自救能力有限,在爆炸发生后,法国、卡塔尔、伊朗、塞浦路斯、科威特、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已宣布向黎巴嫩医疗和人道援助。就连与黎巴嫩处于敌对状态的以色列也表示,因为没有外交关系,以方已通过国际渠道向黎方人道主义和医疗援助。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在6日抵达贝鲁特访问,他是爆炸事件后首位访问黎巴嫩的外国领导人。法国总统府5日说,法方两架军机当天下午将运送55名搜救人员和25吨医疗物资,在贝鲁特搭建能收治500人的临时医院,另一批10多名法方应急人员将尽快前往贝鲁特协助当地医护人员。
钮松分析,法国在爆炸事件上与黎巴嫩展开迅速且密切的互动,反映了法国对黎巴嫩的高度重视。由于一战后黎巴嫩曾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法国对黎巴嫩有特殊感情,着力维系法黎关系乃至法国与中东法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法国中东外交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前美欧关系出现裂痕并波及中东的背景下,法国更是要推进相对独立的中东战略,而黎巴嫩正是其中的重要支点国家。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钱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