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九十九年前发生在中国的灾难,直接摧毁四座县城,带走二十八万人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地震并不陌生,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过大约2000次地震。这些都是震感比较明显的,其中特大地震有18次。最早的一次地震发生在4000年前,那还是舜帝时代,震中在泰山附近。

由于古人无法弄清楚地震产生的原因,往往会归结到天意上。如果恰好碰到昏君,那一定是上天的警示和惩罚,忠臣们趁机上书劝皇帝自省,胆子大的还要求皇帝发个罪己诏。即使是明君在位,也要检讨一下施政有无不当。

也怪不得古人喜欢联想,地震的破坏作用太大,短短一刹那就死掉上万、甚至几十万人。如果只要皇帝圣明一点,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当然是最好的。

为了研究地震,东汉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在公元134年12月13日,测到甘肃金城的地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比西方早1700多年。当时地动仪距离震中有1400里,震级七级以上,地裂房塌,山都崩了。

古代伤亡最大的一次地震在明朝,1556年冬季,嘉靖皇帝期间,震中在陕西华县。这里是秦国起家的关中平原,人口稠密。地震发生在晚上,死亡人数超过83万。余震持续了三年才平息,关中平原变成一片废墟。

到了近代,1920年在甘肃海原县发生过震级达里氏8.5级的超大地震,大半个中国都有明显震感,连越南都波及到,有的钟都被震停了。直接被摧毁的县城有四座,死亡人数达28.82万,另有30万人受伤。

这场地震发生在1920年12月16日晚上8点零6分,震源深度17公里,释放的能量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11倍多。唐山那次的震级为里氏7.8级,看上去和8.5级相差不大,实则每提升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增加32倍。

破坏性如此强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震源深度只有17公里,导致震中烈度达到“毁灭性”的12度,房屋全部被震倒,城墙也大部分被毁坏。

震中的海原县死亡7.3万人,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房屋倒塌超过八成,还有7万多头牲畜被压死。固原县至少死亡4万多人,另外五个县的死亡也超过万人。

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均有房屋倒塌,25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感到了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当时全球各地震监察局都记录下了这次地震。

1920年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间,打仗还来不及,哪有工夫抢险救灾。勉强拨了点赈济款,还被贪污了一半。各省虽然也自行赈济,但面对数十万灾民,实在是杯水车薪。又赶上冬季,灾民们衣食无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冻死饿死无数。野狗吃尸体都吃得膘肥体壮。

海原大地震使北洋政府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并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地震进行考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算是开创我国地震防范事业的先河。

通过海原大地震,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我们可以发现,在30次大地震中,发生在甘肃的有7次,如果扩大到以甘肃为中心的陕晋甘宁地区,则有17次。可见,这里是我国的地震高发区。

这些地震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引起地质构造急剧变化,转眼之间冒出很多断层、裂缝、鼓包、滑坡,并形成了不少堰塞湖。直到今天,海原地震造成的很多独特景观和遗迹,仍然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危害如此之大的地震能否被预测呢?海原大地震之前,曾经出现过家畜焦躁不安、飞禽惊飞,异常天光和鸣响等征兆,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其实不能怪当时的人们,这些现象并不足以预示地震的来临,几乎每次大地震前都有类似的景象,但谁也不敢肯定接下来一定会发生地震。

更何况想要躲避地震造成的危害,人不能住在屋里,还要备足水和食物。即使是放到今天,做到这些依旧是非常困难的。人类科技虽然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对地震的预测技术却并没有显著的进步。

我国在1975年和1999年两次提前预测地震成功,疏散了上百万群众,没有造成伤亡。但是,仍然有很多地震是突发性的,像唐山和汶川。人类在预测地震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