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
人人都知道
“正月初一过大年!走亲访友拜大年”,
那么
初二要怎么过呢?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
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
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
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
祭品要用"五大供",
即整猪、整羊、整鸡、
整鸭、红色活鲤鱼等,
祈望发大财。
开年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
习俗是要吃"开年"饭,
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
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从"开年"这天起,
三天内澳门政府
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
澳门又完全回到
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
直至元宵佳节,
也是烟节爆竹,
玩龙舞狮。
在字典里,“开年”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指一年的开始。南朝时梁国的沈约所著的《与徐勉书》中写道:“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 北周庾信的《行雨山铭》中提到:“开年寒尽,正月游春。”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第二种意思是指明年。 唐朝李商隐的《宋玉》中有云:“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以及元代无名氏的《盆儿鬼》第四折:“小人开年八十多年纪,听我一一从头説至尾。”里面的开年指的都是明年的意思。
照传统说法,
除夕辞旧,
大年初一迎新,
初一迎新要吃斋,
初二解除斋解等禁忌,
是崭新的开始,俗称“开年”。
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
这餐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
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
现代人也有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
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
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
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回娘家
回娘家,在中国北方又称走娘家。
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
每年正月初二、初三,
中国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
名为带手或伴手。
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
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
一如过年的情景。
然而,
古代女子想要回娘家可是很不容易的
从下面两首词就可以看到
如梦令 小词代柬,约妹归宁
(清·陈珍瑶)
莫为离情消瘦。转瞬红闺携手。屈指近元宵,姊妹团圞如旧。知否。知否。恰好月圆时候。
孤雁儿 送大姊归宁
(清·陆茜)
那年人送春光去。曾几度、牵愁绪。今年春又送人归,肠断东风不语。莺吟燕舞,红飞绿倦,甚计相留住。
重帘依旧声声处。人去也、春无主。年年南浦唱骊歌,极目吴江云树。三篙初涨,一痕倩影,魂梦随君渡。
—END—
图片 | 网络
责编 | 王硕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