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渝
今天所见的乾清宫多是经过清代翻修后的模样,包括原来明朝的牌匾也都被更换过。明朝时,龙椅之后还没有“正大光明”匾,彼时宫中悬过多少匾不得而知,但根据明代宦官刘若愚留下的笔记《酌中志》中记载,可知崇祯年间的乾清宫所悬之牌匾为“敬天法祖”四个字。不过,乾清宫的丹陛是明朝的老东西,据记载,这些台阶是明代时皇家派人取自西山白玉石打造,每块“长三,阔一丈二尺,厚二丈五尺,凿为十一纹”,以万人拖拽至此,筑万年不动之基。
乾清宫正殿内景
清朝的雍正帝移居养心殿之前,乾清宫的东、西暖阁一直是皇帝的寝宫。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起,到雍正帝移居养心殿为止,乾清宫一共居住了14位明朝皇帝和两位清朝皇帝(顺治、康熙)。暖阁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共九间屋。这些屋子内如同迷宫,每间屋子都有上下两层楼,各有楼梯相通。更为复杂的是,每间屋子里都有三张床,或在上或在下,一共27个床位。在明代,乾清宫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在此居住。其他妃嫔只能按次序进御,没有皇帝的允许不能久住,当夜即离开。至于睡哪一间屋,哪一张床,都由皇帝自己决定,即使是熟悉暖阁情况的宫女和太监,也不能确切地知道皇帝究竟睡哪儿。
明代乾清宫为“天子之常居”,坤宁宫为皇后寝宫。名曰“乾清”与“坤宁”是取天下清平、大地安宁之意。嘉靖十四年(1535),于两宫之间中圆殿改名交泰殿,取“天地交泰”之意,也有君臣之意互相沟通、上下同心之愿景。总而言之,内廷三宫之命名,正是表达了明代帝王希望天下长治久安之美好愿望。不过在嘉靖一朝,乾清宫与坤宁宫却是多事的不祥之地,三位皇后皆不得善终,而嘉靖帝本人也险些命丧于此,可谓乾清不清、坤宁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