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许)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86万个。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日前,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创新能力处处长任忠保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从就业角度看,创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任忠保表示,根据一家招聘平台的数据,2020年,每家初创企业平均将创造7.3个就业岗位。
创业带动就业释放倍增效应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资委联合发文《关于深入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的通知》。
对此,任忠保介绍,今年组织的示范行动将围绕“1234”的总体思路,即“1”是紧跟创业带动就业的主题;“2”关注两个关键群体: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三”是利用好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四大”是组织实施四项专项行动,即在社会服务领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创业就业“校企行”、整合大中小企业创新、通过精益创业促进就业。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创业活动的区域、领域、主体和范围,增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创业活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任忠保指出,疫情期间,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创业带动了9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明确具体任务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为了推动示范行动尽快生效,3月3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动员部署示范行动的组织实施。
会议确定了组织和实施示范行动的具体任务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智能体育、智能家居经济等就业潜力大、带动作用突出的社会服务领域的优势,通过实施社会服务领域双创新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全年创造60万个就业机会。要突出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通过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全年创造30万就业机会。
同时,要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为重点,打造整合创新资源、组织创新活动、推广成果应用的“链主”,通过实施大中型企业融资创新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带动2000多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全年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此外,重点培育成长型初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业化创新”中小企业和专业化创新“小巨人”企业,深化实施精益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构建专业化、全链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力争全年改造1000项技术,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