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跳舞草生长在哪里
跳舞草 植物舞蹈家--跳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Houtt。
) Ohashi) 简介 跳舞草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又名情人草或多情草,风流草。跳舞草的花语是快乐。
该草属多年生蝶形花科木本豆科植物,直立小叶灌木,野生于深山老林之中,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株高60厘米,苗高25厘米以上,叶柄上长出三片叶时,就可开始观赏。 名字来源 它的叶片两侧生有大量的线形小叶,且对声波非常敏感,在气温不低于22℃时,特别是在阳光下,受到声波刺激时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犹如飞行中轻舞双翅的蝴蝶,又似舞台上轻舒玉臂的少女,因此而得名。
会跳舞的草 气温达24°C以上且无风雨时,两片小叶闻声而动,长年不断左右摆动,上下弹跳,时快时慢,令人百看不厌。 其对小叶自行交叉转动、亲近、"接吻"、"弹冠相庆",载歌载舞,每叶转动达180度后便又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周而复始。
当气温达28°C至34°C之间,尤其上午8-11点和下午3-6点,特别雨过天晴、阴天跳动更具戏剧性,全株叶片如久别的情人重逢,双双拥抱,又似蜻蜓点水上窜下跳,温柔之至。 跳舞草盆栽树高约0。
6米;当夜幕降临时,它又将叶片竖贴于枝干,紧紧依偎,犹如静静休息。真是植物界罕见的景观,据科学研究看,跳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与温度、阳光和一定节奏、节律、强度下的声波感应有关,这一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中外奇观。
利用跳舞草这种自身运行的特异功能,制成盆景可供人们观赏。 关于跳舞草的传说 据传说,古时候西双版纳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傣族农家少女,名叫多依,她天生酷爱舞蹈,且舞技超群,出神入化。
她常常在农闲之际巡回于各族村寨,为广大贫苦的老百姓表演舞蹈,身形优美、翩翩起舞的她好似林间泉边饮水嬉戏的金孔雀,又象田野上空自由飞翔的白仙鹤,观看她跳舞的人都不禁沉醉其间,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苦,甚至忘记了自己。 天长日久,多依名声渐起,声名远扬。
后来,一个可恶的大土司带领众多家丁将多依强抢到他家,并要求多依每天为他跳舞。多依誓死不从,以死相抗,趁看守家丁不注意时逃出来,跳进澜沧江,自溺而亡。
许多穷苦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捞了多依的尸体,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后来,多依的坟上就长出了一种漂亮的小草,每当音乐响起,它便和节而舞,人们都称之为“跳舞草”,并视之为多依的化身。
另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傣族少女殉情自杀,死后便化身为跳舞草。所以,一旦遇到多情的小伙子高唱情歌,它就会随歌起舞。
用途 跳舞草全株可供药用,有舒筋活络、祛痰化瘀之效;可栽培,为著名的趣味观赏植物。 产地 跳舞草产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台湾等省区,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丘陵山坡或山沟灌丛中。
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也有分布。 关于跳舞草的研究 跳舞草何以起舞,植物学家普遍认为与阳光有关,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头茎一样。
具体深入研究,还有各种分歧。有的认为是植物体内微弱电流的强度与方向的变化引起的;有的认为,是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化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它跳舞时,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虫的侵害,再就是生长在热带,两枚小叶一转,可躲避酷热,以珍惜体内水分。
风流草究竟为何昼转夜停,仍存在着很多疑问,要解开这个谜还需植物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索。 跳舞草种植技术 跳舞草的生长与自然环境中的各项因素有密切关系,在温度、光照、水分、培养介质等因素中,由于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当您在自然条件下播种时,请您根据跳舞草的习性,在认真研究当地四季的气候状况后,确定播种时机。
若您的室内使用空调或暖气来调节气温,种植将不受季节影响,有关种植技术简介如下: 1. 种子处理: 跳舞草种子坚硬,外表有光亮的蜡质,在自然条件下需数月才出苗。因此,为了达到快速出苗的目的,播前需用晒热或炒热的干细沙轻轻搓磨种子外表的蜡质,使种皮微磨破,随后用38度的温水泡种24h以上(期间可换水数次),再将种子用粗布包裹放在温暖保湿的地方,待种植发胀,略晒干,即可播种(凡未泡胀的种子应选出来,再磨擦处理泡胀)。
2.种植时:跳舞草播种适宜温度20-28摄氏度,若各种生长条件不适宜,请勿打开种子的外包装,等待恰当时间播种。跳舞草在理论温度5-10摄氏度可保存2年,但建议如条件适当因尽早使用。
3、种植:种植时,特别注意,在花种的表面最多只能覆盖一层薄薄的培养介质,厚度约为花种直径的1-3倍,尽量准确,若种子埋入太深,会是种子萌芽变得困难, 将喷水壶调至喷雾状,对其喷洒适量水,用玻璃般或塑料纸盖于花罐口上,以减少水分蒸发 将花罐放在阴处不见光,记住每天要打开15-20分钟透气 ,花种一般在8-10天左右发芽。 等待发芽要有耐心,有时气温变化等因素,会使种子发芽时间有影响,请耐心等待。
4、出芽:种子发芽后等到芽上的第一对叶子呈队称展开时,请立即拿开覆盖物(玻璃板、塑料纸),并放置于向阳处,避免阳光直射,注意温度变化,不。
2.有什么好模板推荐一下最近博客都快长满草了一直想让博客弄漂亮点,小柠您好:现在登陆博客后,点击首页上的“更换模板”可以更换新浪模板,在右侧选择“自定义模板”即可上传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通栏背景或博客大背景图片。
具体操作请参阅介绍: 您也可以看看炫博客们的更多博客模板(只是将背景图片更换即可): 但新浪博客现已升级,现在所有的新开通的博客都是新版本的,4月14日之前注册的用户可以在4月18日登录后通过新浪博客提供的升级入口升级自己的博客,届时,会增加许多新的功能服务以及积分等级等。 更新后,新版博客将给大家提供8大类共计200多套风格模板,而且模板还在陆续添加当中。
您也可以自定义更炫的模板。 升级后点击首页导航键的“风格”即可更换模板,请耐心等待! 祝愉快!多写出好文章。
3.种植草坪草子应该掌握的几个基本常识(1)、播种法 大部分草坪可春播或秋播,以深秋播种出苗整齐。大面积建立草坪时,可用条播机播种,小面积都用人工播种。播后用钉耙纵横各耙一遍,然后用木磙镇压。微粒种子下种后应覆盖稻草保墒。播种法要求有熟练的撒播技术,才能保证下种均匀。另外,管理也较费工。
(2)、铺砌法 此法虽能快速建成草坪,但工序太繁,投资较大。
(3)、播茎法 凡匍匐茎发达的草种,如狗牙根、地毯草、细叶结缕草、匍匐剪股颖、野牛草等,都可用播茎法来繁殖。时间最好在早春草皮刚要萌发时进行,也可在雨季进行。先从草坪地上剪取匍匐剪茎在蔽荫处剪成5--8厘米长的小段,每段上必须有一个节,否则不能萌发新根。然后进行条播或撒播。
①条播:在整平的地段上,用小镐开浅沟,灌足水,水渗后将茎蔓以2--3条为一束顺沟摆好,上面覆土1厘米,行距约20厘米,以后每天喷水1次,待新芽出土后则停止喷水。
②撒播:先将地面浇一遍透水,俟水下渗后,再将剪好成段的茎蔓漫撒于土面上,上覆1厘米厚的细土 。
(4)、栽根法 此法适用于植株没有茎蔓而具多数分蘖的草种,如羊胡子草、天鹅绒等。时间最好在早春或雨季进行。将稠密地方草坪的根刨出后抖掉土壤,挑除杂草,剪去部分须根,以2--3苗为一撮,撕开,然后按一定的株行距穴栽或条栽。随栽随覆土,覆土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覆土后轻轻压实,并充分灌水。在新叶萌发之前,每天喷水1--2次,以防土壤板结和干裂。
在一般情况下,种植草皮比较简单易行而又节省资金的办法,是采用播茎法和栽根法。
4.菰草生长在那里有些地方亦称茭笋、或茭瓜,是江南人喜欢吃的一种水生蔬菜。
可炒食或作汤。嫩茎含水分91-96%、蛋白质1。
0-1。6%、碳水化合物1。
8-5。7%、粗纤维0。
7-1。1%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部分有机氮以氨基酸状态存在,风味鲜美。
茭白其实是一种病态,是黑穗菌寄生于禾本科的菰草(菰(Zizania caduuciflora)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沼里。 ),菰草受到刺激后,茎基部膨大而形成,若植株没有黑穗菌的寄生也就不会膨大产生茭白。
菰草长在水里,春天时黑穗菌侵入幼茎,在生长点的受害部位增生肿胀大的嫩茎,就是我们食用的茭白。茭白切开后有时会有黑色的斑点,就是该菌寄生的结果,,里面黑色的斑点就是孢子堆,故茭白又称乌郁、乌麦。
等夏天时,茎里出现许多空洞,肉质茎的内部被黑粉菌的厚垣孢子所充满,不堪食用,通称“灰茭”。 “菰”在中国早期古籍《尔雅》中,被称作“蘧蔬”;在《周礼·天官·食医》中称为“菰”;在《说文解字》中有“,雕胡,一名蒋”的记载,段玉裁引用《广雅》解释道:“菰,蒋也,其米谓之雕胡……其中台如小儿臂,可食,曰手”;其实最早“菰”是一种粮食作物,其种仁煮成的饭就是“雕胡饭”,后来可能因为产量低,逐渐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也许再加上黑穗病的流行。
最先将菰称为“茭白”的,可能是三国时魏国张揖撰的《广雅》一书,它说:“蒋菰亦谓之茭白”;据《晋书·张翰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菜、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文中的“菰菜”即今日之“茭白”。 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十八“物产”“菜之品”中,已有“茭白”列入其中,说明宋代杭州菜市有商品菜茭白出售了。
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中说:“菰首者,即今之茭白也”,但他怀疑:“然菰实有米,而今茭白未闻有之,或者野茭乃生米也”;其实原因就在于菰米染上黑穗菌后,便不能再开花结果了。 所以后人只知茭白,而不知菰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