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2.高中语文文学常识1、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且介亭杂文》(或《坟》或《华盖集》等)等杂文集。
2、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是《国语》。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和解体过程。
他的“三部曲”名作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手法上,《诗经》使用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5、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明传奇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传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扩展资料: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中国文学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22、三代:夏 商 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 商汤 周武王(一说周文王)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 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55、《诗经》三体:风、雅、颂。56、文学史上“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说的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
3.「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4.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选修课本里 每一课的题名 有嘛★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 包身工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后记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3*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迷 13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 2 雷雨 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 拿来主义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展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 后记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后记。
5.古代文化常识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高中语文课文请告诉我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课文{新课改版},只要题目必修1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风雨 错误回旋舞 在一个地铁车站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 6 赤壁赋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8 游褒禅山记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小狗包弟 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2 金岳霖先生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4 包身工 15 寻找时传祥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后记 必修2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3*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迷 13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 2 雷雨 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 拿来主义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展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
7.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