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联邦党人文集的内容简介
《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5月,根据美国邦联国会的邀请,在乔治·华盛顿的主持下,在费城举行了全国代表会议。会议的原定目的是:修改执行已有八年之久的《邦联条例》。但是,经过了近三个月的秘密讨论以后,会议不仅否定了这个条例,而且重新制定了一部取而代之的新宪法。因此,这次会议就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
新宪法在费城会议通过后,要由十三个州的代表会议分别批准,而且规定有九个州同意,即可生效。但是,在各州的批准过程中,对新宪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拥护,一种反对。因此就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场最激烈的论战。本书就是这次论战的产物。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
2.求关于《联邦党人文集或其中某一篇的读书笔记对于联邦党人文集》《联邦党人文集》是现代政治学的经典名著,对美国宪法的意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
共和概念是《联邦党人文集》的核心概念。从联邦党人整体理路来看,共和概念对他们所欲构建的复合共和制(联邦制)政治理论具有基石性作用。
在构筑共和概念时,联邦党人继承并改造了古典共和概念中的民主、公民美德等成分,并把宪政学说引入其中,从而拓展了共和概念。 一. 问题缘起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意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
其中,共和概念是《联邦党人文集》的核心概念,特别是麦迪逊对“共和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分,从联邦党人整体理路来看,对他们所欲构建的复合共和制(联邦制)政治理论具有基石性作用。 然而,达尔在《论民主》一书中则认为,从词源上讲民主(democracy)与共和(republic)均是指一种曾在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历史上出现过的性质相同的“民选政府”,前者为古希腊人所用,后者为罗马人发明,麦迪逊无视这一历史事实,“缺乏历史依据”地区分了民主与共和两概念,从而将民主与共和的涵义“弄糊涂”了——“民主与共和国这两个词并不(除麦迪逊之外)意指不同的民选政体类型。
它们所反映的是(其代价是导致了后来的混乱)一种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不同,一种不同的来源而已。”达尔的质疑是否正确?麦迪逊等联邦党人的共和概念是否真如达尔所言缺乏历史依据而存在理论的迷误?或者说,共和概念在麦迪逊等联邦党人的理路中自有它的特定内涵,是政治思想史上的一种创新?本文尝试对《联邦党人文集》中的共和概念进行疏理,进而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二.对古典共和主义的继承: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 古代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共和政体指的是一种包含民主(平民)、贵族等因素的混合政体,“共和”的目的在于把政治权力塑造成一种能为共同体中所有人共享的、能保障各阶级(或阶层)利益的公共架构,以使政治共同体能够获得稳定的秩序而得以保存。 混和政体的各种因素中,民主位居主导,因为共和政体要追求的是政治权力的共享,而民主则能覆盖最大部分的公民。
当然,古代经典作家的所指的民主是直接民主——公民大会享有最高权威,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和司法活动,最高权力的范围包括城市的所有公民事务,也就是说,公民直接参与统治(包括政治与行政)的全过程,大众与政治权力、政府同一。 在此意义上,赫尔德指出了雅典城市国家与罗马共和国具有这样的共同特征:“它们所形成的主要是一种面对面式的社会和国头形式文化;二者都有人民参与政府事务;二者几乎都不具有集中的官僚控制体系。”
联邦党人肯定和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对政治权力公共性的追求。 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古典共和主义的内在缺陷:直接民主不足以实现权力的公共性。
在联邦党人看来,(直接)民主在共和政体中成为政治活动主导时,它“不能制止派别斗争的危害”,共和政体的目标——公共性的政治权力——将会被民主所必然引带的“党争”所侵蚀。 既然共和政体追求的是政治权力的公共性,它就必然要涵括民主。
但直接民主不足以实现权力公共的目标。因此,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构建共和概念的第一步就是重新阐述民主,把古典共和涵义中的直接民主置换为间接民主(代议民主)。
麦迪逊首先区分民主与共和的概念。“一种纯粹的民主政体——这里我指的是由少数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社会”,“共和政体,我是指采用代议制的政体而言”。
这里所说民主政体实质就是直接民主制,而共和政体则是指间接民主制——“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府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 ,“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因而,麦迪逊言下的“共和政体”内含有民主的成分,共和与民主存在着交叠。
这种共和与民主的交叠跟上述的自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的古典共和主义的传统是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麦迪逊的共和概念是对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继承,他的论述具有思想史根据。
在麦迪逊理路中,共和政体即是代议制政体,它的结构原则是:政府是由少数公民组成的;作为统治者的少数公民,由其余的多数公民选举产生,其合法性来自多数公民的认可。 联邦党人认为,构成共和政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它是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或者社会上某个幸运阶级;否则少数暴虐的贵族通过他们所代表的权力进行压迫,有可能钻入共和者的行列,并且为他们的政府要求共和国的光荣称号”;共和政府的资格在于“管理人员,是直接、间接地由人民任命。
”同时,联邦党人指出,民选的统治者是有任期限制的——“用选举方式获得统治者,是共和政体独有的政策。依靠这种政体,用以预防他们腐化堕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最有效的一种是任期上的限制,以便保持对人民的适当责任。” 这里指出了共和政体的权力传承方式:政治权力是非世袭而且任期有限的,政治权力也不为一人而为少数人享有。
“古代的人既非不了解代议制原则,也未在其政治制度中对此原则全然忽视。” 但古代的共和制与联。
3.《联邦党人文集》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联邦党人文集》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
《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5月,根据美国邦联国会的邀请,在乔治·华盛顿的主持下,在费城举行了全国代表会议。会议的原定目的是:修改执行已有八年之久的《邦联条例》。但是,经过了近三个月的秘密讨论以后,会议不仅否定了这个条例,而且重新制定了一部取而代之的新宪法。因此,这次会议就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
新宪法在费城会议通过后,要由十三个州的代表会议分别批准,而且规定有九个州同意,即可生效。但是,在各州的批准过程中,对新宪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拥护,一种反对。因此就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场最激烈的论战。本书就是这次论战的产物。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
4.联邦党人文集的介绍《联邦党人文集》是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编写。联邦党人文集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
5.《联邦党人文集》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联邦党人文集》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
《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5月,根据美国邦联国会的邀请,在乔治·华盛顿的主持下,在费城举行了全国代表会议。会议的原定目的是:修改执行已有八年之久的《邦联条例》。
但是,经过了近三个月的秘密讨论以后,会议不仅否定了这个条例,而且重新制定了一部取而代之的新宪法。因此,这次会议就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
新宪法在费城会议通过后,要由十三个州的代表会议分别批准,而且规定有九个州同意,即可生效。但是,在各州的批准过程中,对新宪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拥护,一种反对。
因此就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场最激烈的论战。本书就是这次论战的产物。
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
6.联邦党人文集的社会背景美国联邦党 成立时间:十八世纪九十年代
创始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历史沿革:美国联邦党是美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政党之一。美国建国初期,在批准1789年宪法运动中.时任华盛顿政府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及其支持者拥护联邦宪法,自称“联邦党人”。
1812年至1814年美英战争期间,联邦党由于采取亲英立场,不得民心,1815年瓦解。政策倾向:主张国家权力应集中于联邦政府,实行中央集权制;联邦党代表东部新英格兰富人、土地投机者、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执政情况:1797年,约翰·亚当斯当选为总统。成为继华盛顿之后的第二任美国总统,1801年卸任。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的联邦党人总统
7.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简介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1751-1836),独立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曾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制宪会议中作用卓著,并保存了最完整的会议记录,有“宪法之父”之称。新政府成立时任众议员;在第一届国会期间,在拟定人权法案时起了重要作用;后任国务卿和第四任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