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零食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重要的饮食组成部分。然而,儿童青少年中存在许多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零食的选择和安排不当,会导致孩子对零食的依赖。甜食过多或时间不当都会增加孩子患龋齿的风险。过多的零食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发展成超重和肥胖。即使是不合适的零食,在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
家长应如何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选择零食呢?
儿童和青少年零食的选择应合理、及时、适当,且不影响正餐:
零食的选择原则
新鲜、天然、卫生、营养丰富,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1)可以选择各种新鲜水果,但不建议用果汁代替水果,因为水果制成果汁后,虽然保留了大部分维生素,但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植物多酚丢失,果汁含糖量是新鲜水果的数倍,不建议用果汁代替新鲜水果;
2)各种牛奶,如鲜奶、酸奶、奶粉、奶酪等。
3)各种坚果,如核桃、花生、松子、杏仁等。为了控制盐的摄入,建议选择坚果的原味。另外,坚果虽然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但也含有高脂肪。所以坚果要适量挑选,每周一到两到一个半;
4)也可以选择生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甜椒、生菜、胡萝卜等。
5)各种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花、豆腐干等。
6)各种全谷物、土豆,如全麦面包、麦片、红薯、山药、土豆等都可以作为零食。
不宜选择的零食
1)不喝或少喝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咖啡因的饮料,不使用饮料代替喝水。
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是含糖饮料。一般含糖饮料含糖量在8%-11%,有的甚至超过13%。喝一瓶含糖量10%的500 ml饮料,会带入50克糖,每天很容易超过50克添加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5-8岁的儿童每天摄入的糖不应超过35-40克,最好少于20克。因此,如果儿童经常或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龋齿、超重、肥胖和相关慢性病的风险。
建议:喜欢含糖饮料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逐步减少饮料的消费,或者换成喝茶等其他健康饮料;如果非要吃含糖的食物,建议吃完后用清水漱口,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2)少吃高盐、高糖、高脂、烟熏、油炸的零食,如膨化食品、过甜糖果、油炸食品、水果罐头、炼乳、香肠、饼干、巧克力、冰淇淋、奶油蛋糕、酥饼、话梅、辣条等。长期过量食用这些零食,也会增加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等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所以建议每周不要超过
吃零食注意事项
1)不能用零食代替晚餐;
2)两餐之间吃少量零食;
3)进食前后30分钟,睡前不吃零食;
4)看电视不吃零食;
5)不要边玩边吃零食,以防堵塞;
6)吃完零食漱口。
学龄儿童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还应注意零食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许可证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三无产品”,确保食品卫生,避免食品安全隐患。
此外,学龄儿童应该学会阅读食品标签。首先,他们应该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购买时,他们应该尽量选择更接近生产日期的食物,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其次,要看配料表,配料表一般是按照“减少食材用量”的原则标注的。如果标注的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复杂,安全隐患越来越大,营养质量越来越低,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最后看营养成分表,显示了食物营养的基本信息,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最右边的营养参考值(% NRV %)是指人体一天内推荐的每100克食物中这种营养的百分比。尽量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钠含量低的食物。
最后要提醒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选择零食。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不喝含糖饮料,不选择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以及烟熏、油炸的零食,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39健康网】微信官方账号,回复你的健康问题,也就是专家给你免费解答。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39健康网(www.39.net)的原始内容,违者将被起诉。如需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