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携手“政府、行业、研究、科研”打造“无墙研究院”,开辟了原创创新的“第一公里”和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了开放式创新格局;
奇瑞坚持“应用生成、储备生成、研发生成”的技术,建立可持续的迭代创新能力,确保每一代产品的技术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科技奇瑞”共申请专利19826项,授予专利12790项,位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汽车专利创新指数”排名中,奇瑞在代表尖端技术的智能网络连接领域位列全球前20,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排名第一。
11月8日,奇瑞在2020年“汇聚智慧赢”新一代汽车电子峰会论坛上达成一系列产学研战略合作项目,并公开发布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黑技术”产业化成果。这些项目不仅代表了“技术奇瑞”在“新四化”领域的最新R&D实力,也展示了奇瑞多年来在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和构建“无墙研究院”模式方面的成就,使奇瑞再次成为汽车行业和科技创新行业关注的焦点。
图为峰会论坛网站
在汽车工业“新四化”过程中,如何既保持原始创新的“源动力”,又使R&D成果迅速产业化,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坚持自主创新23年的奇瑞汽车,探索出了一条突破原创创新“第一英里”、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最后一英里”的独特之路。一方面,奇瑞坚持自主研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技术研发。已建立了包括芜湖总部、上海、欧洲、北美、中东和巴西在内的全球R&D基地布局,全球R&D团队由来自10多个不同国家的5500多名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奇瑞集团建立了近30家国家级创新企业、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另一方面,奇瑞整合国内外智力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跨境创新,打造“无墙研究院”。“政、工、教、研”与联恒瞄准“新四化”达成新的合作
作为奇瑞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最新成果,本次峰会论坛诞生了几个重要的新合作,都围绕“新四化”方向:首先,奇瑞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再次牵手,签约建立工作站。工作站将利用院士R&D资源,结合奇瑞成熟的量产车开发平台,共同进行智能联网车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研发和量产开发。
奇瑞与杨善林院士签订了建立工作站的合同。二是奇瑞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8名兼职专家发出聘书。未来,奇瑞将在智能大灯、汽车电子芯片、全景系统、汽车电子开放平台等汽车光学投影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并联合建立联合R&D中心/联合实验室,以促进前瞻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研究成果的工业应用。
奇瑞与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三、奇瑞“安徽自贸区智能网络化汽车发展联盟”正式揭牌。该联盟已组织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链中的45家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入,旨在
长期以来,奇瑞与包括杨善林在内的一批院士和专家进行持续合作,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中心聚集高层次人才,带领R&D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掌握国内顶尖前沿技术;与7所大学、11家企业建立了7个联合实验室,围绕高科技概念车、智能驾驶舱、轮毂电机、智能线控与分布式电驱动、大数据、轻量化新材料等,与生产、教育、科研合作开发出30多项前瞻性技术,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奇瑞量产车型。
奇瑞在本次峰会论坛上以路演形式公开发布的6个“黑技术”产业化项目,是生产、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最新案例。这些项目包括智能驾驶舱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测试平台、多材料集成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平台等。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智能汽车等领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图为奇瑞氢燃料电池汽车
图为奇瑞应用的新能源全铝轻量化车身技术
在现场发布的项目中,“轴向磁通轮毂电机驱动系统”项目开发的轮毂电机峰值功率为65kW,峰值扭矩为700Nm,适用于现有车辆底盘和悬架系统。项目应用后,可以提高我国在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方面的竞争力,有助于分布式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完成了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新开发的奇瑞Arrizo 5氢燃料电池车,3分钟即可充氢,最大续航里程700多公里。“汽车智能线控转向系统”项目开发的线控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执行时间能够满足高水平自动驾驶的要求。全线底盘整车最高时速可达150km/h,坡度大于30%。迭代创新能力牢牢抓住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是奇瑞的灵魂,系统再造是奇瑞的根本。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奇瑞近年来一直在规划“一线五层”的技术路线,并在强化和实践传统汽车产业。同时注重系统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实现“TQCDI指标”(T技术、Q质量、C成本、D交付、I投资、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致辞
长期以来,奇瑞的技术创新像“打井”一样越挖越深,在传统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整合新技术、新工艺,针对新能源、智能网络连接等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形成可持续的迭代创新能力。
如果说目前用户接触到的各种奇瑞产品代表了奇瑞自主开发和成熟的技术。奇瑞前瞻性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旨在通过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在未来3-10年内实现整车前瞻性布局的先进技术。奇瑞还有一个实验室叫“黑房”,专注于开发未来2-3年可以应用于量产的技术。这样,一代又一代,形成了“应用代、储备代、研发代”的技术研发布局,保证了每一代奇瑞产品的技术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奇瑞已申请专利19826项,授予专利12790项,位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曾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获得了“状元”的荣誉
奇瑞应用了新一代汽车电子技术的一些主要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