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联合发动机。一个徘徊在破产边缘的小汽车媒体。
今天的竞争力分析带来的是伊兰特。说起伊兰特,相信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会很熟悉。这是北京现代继索纳塔之后推出的第二款车型。伊兰特在2003年上市之初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短短六年不到,伊兰特国内拥有量超过70万辆,成为继凯越、捷达之后第三辆拥有量超过70万辆的单车。之后悦动、浪东、凌动都表现的还算不错,但是市场的激烈竞争让这三款后续车型没有老大哥伊兰特那么出彩。
目前,伊兰特系列取代的新车型以伊兰特的名义重新上市。价格区间99800-141800元。记住第七代伊兰特一句话:设计更极端的购物车。
外观方面,新车将采用现代汽车最新的Sensuous Sportiness设计理念,融入Parametric Dynamics参数化动态设计,使其前进气格栅呈现出非常夸张的造型,而中网设计则来自天然矿物的空间感,呈现出多方位的立体视觉效果。总的来说,它给了人们一种更年轻的态度,我相信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可以接受这种设计。
在内饰部分,中控台设计在驾驶员侧,副驾驶员的左把手将前部空间分为两个区域。全新的伊兰特还采用了全LCD仪表盘和中控多媒体触摸屏的双屏设计,搭配四辐平底多功能方向盘和游艇式变速杆,增强了新车的科技感。
在竞争力分析的关键环节,我们对比了伊兰特2021 240TGDi LUX Premium Edition(售价:13.28万元)和锐成CC 2021蓝鲸版1.5T DCT旗舰车型(售价:11.99万元)。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种比较是有人看不起伊兰特或者现代产品力,我们只是认为这是对中国品牌这几年进步的肯定。虽然伊兰特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卡罗拉、K3、Sylphy,但我们仍然认为中国品牌中的芮城CC、星锐等车有资本与伊兰特竞争,价格区间有一定重叠。
首先,品牌力开始讲了。很多人会觉得现代品牌力比长安强,因为是合资品牌。说了这么多,就韩国车型在中国的布局而言,更多的还是比较入门级的车型。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跌,它已经成为中国品牌的直接对手。现在的品牌力真的比长安强很多吗?还是那句话,合资品牌里都是选择了韩国人的入门级车型,但是为什么他们真的在意那个品牌力呢?不如计划点更实惠的?
目前在终端价格上,全新的伊兰特没有折扣,因为是刚上市的新款。但芮城CC有5000元的优惠,经销商的参考价是11.49万。相比全新的伊兰特,便宜了17900元。
动力方面,新款伊兰特配备1.4T 7DCT的动力组合,锐驰CC为1.5t7dct,动力参数对比如下:
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都由尖锐的CC控制。与最大扭矩为1400转/分的新款伊兰特相比,最大扭矩为1250转/分的夏普CC动力响应更快。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款13.28万元的伊兰特依然使用扭力梁后悬。相比于多连杆独立后悬的夏普CC,驾驶水平先不提,诚意差。
配置方面,虽然韩系性价比高,配置丰富。但在中国品牌面前,都是小弟。伊兰特的额外配置主要集中在安全和细节配置上。额外的车道保持辅助和疲劳提示可以更好地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感应后备箱,方向盘换挡,方向盘加热,手机无线充电也可以日常使用。增加一键升降整个车窗也能给车内其他乘客带来好感。
伊兰特配置很好吗?也不是!相比伊兰特,芮城CC配置更多。伊兰特没有全景天窗、后出风口、360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等更实用的配置。夏普CC支持四向方向盘调整也有前排座椅通风和主驱动电动座椅记忆,但伊兰特支持双向方向盘调整没有这些配置。同时,伊兰特连后扶手都没有,更别说杯架了。
总结:伊兰特依然是锐器CC,需要分两部分。虽然两种价格有一定的重合,但毕竟不是同一个定位模式。伊兰特是紧凑型车,芮城CC是中型车。
就前期10万元的价格而言,合资品牌能买到的车型更多只能和伊兰特匹配,甚至比伊兰特还要差。以这个价格,可以从中国品牌中选择更丰富、更实用的型号。
这又回到了一个老套的话题,实用还是面子?选择价格更实惠、产品力更强、劣质品牌力更少的芮城CC?还是选择价格更高、产品实力更差的合资品牌伊兰特?相信大家都会选择。最重要的是这个价格区间是实用务实的。另外,你想用品牌力买什么伊兰特?买大众不是更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