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不应嘲笑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的集体召回

经过多次断轴事件,重庆理想汽车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将召回10469辆理想ONE电动汽车,免费为车主更换“球销”(汽车行业专用术语,广泛用于独立悬架系统),以消除安全隐患。有报道称“李想终于弯下腰了”。

此前,特斯拉、魏玛、零跑等新造车势力主动召回产品。与传统汽车公司相比,舆论更关注新造车力量的集体召回。然而,一个不好的现象是,一些媒体热衷于猜测召回本身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召回本身对消费者、产品、企业和行业的意义;还有一些自媒体,对被召回的企业冷嘲热讽,甚至在情感上否定造车新势力。

汽车召回作为一项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在中国已经实施了16年。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召回7586万辆缺陷车,即平均每天召回近1.3万辆缺陷车。这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迫使企业不断检验产品,迭代更新,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还是有很多人被情绪化的舆论误导,甚至变得“一说话就脸色苍白”。例如,每次制造商发布召回公告,一些消费者就简单地认为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差。以至于汽车召回被认为是质量差的代名词。

事实上,主动召回和产品质量差不能简单等同。奔驰、宝马等奢侈品牌也经历过汽车召回,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不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动召回不仅是企业对用户负责的表现,也是企业信誉和实力的表现。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传统燃料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不是完美的。由于造车时间不长,产品迭代次数不够,造车新势力的早期产品缺陷比传统造车企业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新的造车力量对产品缺陷的态度,而不是产品缺陷本身。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蓬勃发展,汽车产品形态、运输方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造车新势力在受到传统汽车巨头挤压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73.4万辆,占新车总销量1711.6万辆的4.3%。这个比例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年提出的20%左右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差距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今年以来,新造车势力分化加剧。虽然西林、博骏、百腾相继出局,但威来、魏玛、小鹏、理想在崛起。目前,威来、理想、肖鹏相继在美国上市,魏玛也完成了100亿元规模的D轮融资,计划明年登陆科技创新板。由于造车新势力在电气化、智能联网、用户体验三个方面代表了汽车行业改革的方向,而今年的产品销量是“芝麻开花”,特斯拉的市值超过了丰田和大众,威来的市值超过了通用和宝马,小鹏的理想市值不断刷新纪录。资本市场对这些新的汽车制造力量表现出良好的预期。

如果说特斯拉是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苹果,那么威来、魏玛、小鹏、Ideal就是这个领域的华为、小米、OPPO、vivo。在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中,一些分析师称这四个为

纵观全球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尤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60年历史,每一次产业变革都吸引了大量新生力量的参与。大浪淘沙,总会有一些优秀的公司。所以,对于路上造车这种新生力量的颠簸,还是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冷嘲热讽的好。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