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一直希望在电动汽车智能发展的大趋势下,以“弯道超车”的姿态,实现成为世界汽车行业“领头羊”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从国家部委的政策规划到地方法规的支持,一切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另一方面,我们缺少一个“国家队”级别的领袖。当隔壁特斯拉已经在测试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时候,我们能拿到的标杆厂商还是本地的私车公司,比如保定的长城,合肥的威来,广州的小鹏等。而他们目前的量产技术也只是准L3。
因此,11月14日,在央视第一套《第一发布》节目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正式宣布,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宁德时报联手打造全新高端智能车品牌,其高端智能产品即将上线。至此,“国家队”终于出现在智能赛道上;特别鼓舞人心的是,这次除了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华为。这个企业,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最高水平,能出现在“国家队”,自然让人对长安未来推出的高端智能产品寄予厚望。
按照计划,长安汽车、宁德时报、华为这三方合作,并不是一次性的、单一的产品品牌级别;在规划中,三方除了共同打造智能汽车高端品牌,还将共同打造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催生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打造智能生活、智能能源的超级“人、车、家”生态系统。
你觉得这里有点熟悉吗?当我们把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与之前的国产智能车型对比时,总会有一种“量纲不同”的感觉。根本原因是我们缺少平台和生态系统。比如我们知道特斯拉有能源生态动力墙、交通生态无聊甚至太空X,为未来大规模全球自主驾驶通信提供了“星链”解决方案。这些事情都有望由民营企业来完成,无疑比大纲难一点。只有通过长安汽车、华为、宁德联合组建“国家队”的方式才有可能做到。
当然,在更具体的量产解决方案层面,为了实现未来“完全智能化”的汽车,目前的技术路径没有一条经得起推敲和肯定,各有利弊:比如V2X的车道协调方案可以快速完成L4级,但在L5级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比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路线方案”就面临着计算能力不足和“低能见度场景”处理困难的问题。即使是最新量产的特斯拉车型,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却不敢完全彻底地实施“视觉路线”。
因此,在本次发布会上,长安汽车还提出了未来技术预定位的布局方案:基于全新的方舟平台架构,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预定位,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关键技术要素提前布局在不同的技术路径上,以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功能拓展和安全设计的要求。如核心布局预留36个传感器(包括6个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5个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5G-V2X模块、2个高计算能力域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冗余电源,实现硬件层面的完全冗余,为未来不同的可能性提供基础保障,实现现阶段中国品牌首台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
当然,在这次发布会上,长安汽车也展示了其作为“科技长安智能伙伴”的全新定位,方舟架构,概念车Vision-V,以及第三次创业以来的创新成果。
其中方舟架构值得一提,我们在上面的“技术预布局”一节中已经简单提到。方舟建筑是长安汽车R&D 4.0时代全新的造车理念,代表了智能技术与造车基础技术的完美结合。长安方舟架构完全覆盖A0-C的所有车型,在未来智能化、电气化的趋势下,长安方舟架构可以赋予车身智能化、大数据化的能力,实现底盘等整车基本性能的迭代进化。它是一套高阶自动驾驶预布局、智能成长的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完善。集成了基本模块化平台、符合全球主流安全评价体系的高安全性基准和完整的过程保障体系。它有四个核心价值:未来技术预定位、人车融合、体验设计多样化、质量底线跨越,并将继续演进。
在新闻发布会上,朱华荣还表示,在“推出新科技产品、突破新技术储备、构建新组织能力、构建新开放生态、适应消费新升级”等“五大新技术”的支持下,长安汽车将在未来五年推出105款产品,其中包括23款新能源产品。长安汽车高端系列UNI的第二款产品UNI-k即将面世。
如果你对长安汽车的战略、技术和发展感兴趣,或者UNI-K,请记得关注下一届广州车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