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新能源SUV榜单前5的新势力为什么能占据4席?

【介绍:SUV可以代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意义不亚于“欧洲市场的两厢和旅行车”或“美国市场的皮卡”。SUV的国内市场份额长期以来一直和轿车持平。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SUV在前三个季度也表现出了比汽车更好的市场弹性。“新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汽车公司的战略重心也逐渐转向新能源SUV。作为先锋,新生力量自然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拥有创新和先发优势能否帮助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原始设备制造商还有机会吗?】

作者|李露,编辑|何姿

最近,肖鹏汽车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官方数据显示,由于各项收入大幅增长,肖鹏汽车第三季度毛利率首次转正,达到4.6%。要知道去年同期的毛利率还是-10.1%,甚至Q2的毛利率也只有-2.7%。

肖鹏汽车的转正,使其成为继威来8月转正后,又一股可以实现毛利率由负转正的新生力量。新势力虽然从来不卖车盈利,但业绩的不断提升也更有说服力吸引资本。至少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新能源市场上的新势力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在新能源SUV领域,新势力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

新能源越野车在前10个月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汽车数据中的风险数量,10月份国内新能源SUV销量前十名中,有六款新动力车型上榜,合资品牌中只有大众入围,其余三位选手均来自自主品牌。

其中,前五款中,新势力获得了四个名额,分别是Ideal、威来、魏玛。Ideal ONE以每月3438辆的保额毫无悬念的夺得10月份新能源SUV市场销售桂冠,销量领先排名第二的ES6 828辆。威来的另一款车型ES8排名第四,前五的最后一个新势力是魏玛,唯一剩下的自主品牌车型是比亚迪唐DM。

就这样,10月份新能源SUV市场上最畅销的五款车型,来自三个新势力和一个独立品牌,其中威来占据了两个席位。根据10月份排名前五的新能源SUV来看,新势力几乎垄断了细分市场,最耐人寻味的是,前五位并没有传统的合资车企。

排名前十的另外两款新动力车型是那智N01和小鹏G3,分别排在第六和第十位。七到九家分别是比亚迪元EV、广汽新能源AION V和上汽大众途观L新能源。

相对于前五,六到十款有所提升,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基本处于五五开的局面。但是传统的合资品牌车型并没有改变疲劳的现状,只有上汽大众有车上榜。

如果说10月份新能源SUV的销售清单足以显示细分领域的新生力量的伟大,那么10月份纯电动SUV上的风险排名则进一步证明了新生力量的强大。

与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榜单不同,纯电动SUV榜单的门槛是“无内燃机”。正因为如此,新能源,比如新能源SUV榜单上的理想ONE,合资的杜淼大众途观L,都没能出现在纯电榜单上。

虽然纯电动榜单上少了一个新势力,但并不影响新势力瓜分纯电动SUV市场。根据中国汽车中心的保险数据,销量前十的车型中,有七款是新动力汽车。与新能源SUV的销售清单相比,新动力车型的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

事实上,新势力的入围品牌并没有改变。他们还是威来、魏玛、纳西、小鹏。不过,魏莱的EC6和谢娜U都成了新球员。换句话说,魏来的三款SUV都在前十,谢娜的两款也榜上有名。

至于榜单前五,没有太大变化。数量上,“新势力:自治”还是“4:1”;随之而来的新能源SUV榜单中的合资车型让位于新势力,所以新势力也在10月份占据了纯电动SUV市场的主导地位。

不仅是合资品牌,OEM进口的SUV车型也难逃新势力主导的“厄运”。看看1-10月新能源的大型SUV销量,还是能看到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无奈。

在前十月的大中型新能源SUV榜单中,随着各种奢侈品牌旗舰SUV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纷纷涌入细分市场,更多的中小型SUV进入新动力阵营,使得榜单前十名只有理想和威来占据一二。此外,特斯拉排名第四,有七个原始设备制造商在名单上。

算上特斯拉,只有三家新能源初创公司入围,但即使OEM“多元化”,销量也很难与新势力抗衡。要知道今年1-10月大中型新能源SUV销量达到22160辆,威来也达到7434辆。除了保时捷和特斯拉累计投保车辆超过4000辆外,奥迪仅接到1695辆的订单,其余的沃尔沃、宝马、路虎等主机厂同期未售出超过1000辆。也就是说,前十位OEM下的大中型新能源SUV前十个月累计销量只比威来ES8多几百辆,还不到同期理想ONE销量的一半。

目前,新势力在国内新能源SUV市场拥有无可争辩的话语权。

我学会了高端,却没有学会降价

不可否认,特斯拉为新势力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众多新生力量在诞生之初就把特斯拉当成了假想敌,在各方面都力求与特斯拉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路线与特斯拉大致相同。

其实、李翔、何等人作为——型车主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所以特斯拉的高端产品给了这三人很多启发。事实证明,三个人都受到了特斯拉产品理念的影响。

在新能源崛起之前,中国没有新能源模式。纯电动车型就像奇瑞的蚂蚁,也有比亚迪F3DM混动车型。尤其是后者在2008年问世,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真正的鼻祖。

但是,新势力之前的探路者从来没有绕过这条便宜的路线。在消费者的惯性思维中,价格变相“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破沙”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特斯拉第一款量产车型是跑车(Roadster),一款可以在三秒钟内实现零加速的电动跑车,售价20万美元。然后是S型和X型,当年在中国落地近百万。虽然价格不低,但是很多一线城市的人还是愿意掏钱买的。

产品本身的颠覆性创新和高昂的售价,让特斯拉的高端形象深入人心,惯性思维“告诉”人们,高端产品还不错。所以高端路线远比低端路线容易操作。相比之下,消费者更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自己的优质产品,而不是花低价去购买“好的或坏的”商品。新势力已经完全抓住了特斯拉的本质。威来推出的首款车ES8起步价定在46.8万,堪比BBA的C级行政轿车。这样的定价无疑让威来的高端开局相当有效,至少消费者在饭后谈NIO的时候,第一印象是“贵”。

理想的策略是通过“30万定价”、“巨大联合屏”、“灵活选座”等手段打造高端形象。同时,李翔本人“称冯为汉斯(大众中国CEO)”,“积极挑战Q7”。运营也无形中提升了理想ONE在消费者印象中的定位,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ONE可以“拥有”高端定位,而这个高端更多的体现在用户身上。

价格是一方面,威来的店铺和特斯拉一样,都位于各大商业区的繁华地带,地点都是专门为精英密集、租金昂贵而选择的。此外,一站式服务、周边商场、NIO日的加入,使得威来成为打造高端品牌的关键因素。

新生力量如此,独立也是如此。比如广汽新能源、BAIC ARCFOX或者东风蓝兔等。都开辟了高端智力创造新能源的路线。

即使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纷纷投入新能源的猛攻,特斯拉反复降价的技巧依然是空洞的,可以复制的。特斯拉可以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售价。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喜欢拿威来ES6和特斯拉Model 3做比较,因为一年前这两款车的价格区间差不多。目前看来,很少有人会这么做。最关键的因素是3号车型先后降价,价格已经远低于ES6。确切的说,从价格上来说,3号车型已经和ES6不在一个档次了,虽然前者依然保持着高端形象,一个月还能卖出一万多元。

以大众最近预售的ID.4为例。预售价格不到25万,降价了好几次的Model 3完全有可能成为对手,而威来和Ideal 30万的价格已经在市场分水岭的另一边。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势力在效仿特斯拉的同时,没能掌握特斯拉的绝学,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新的力量建立专属系统和“学习”降价之前,他们仍然给原始设备制造商留下机会。

任中主机厂任重道远

对原始设备制造商来说,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纯电动产品和平台已经在R&D投入生产。

上面说的ID.4是大众MEB平台下的SUV。随着新平台的出现,大众只靠“油改电”车型应对新能源市场的弱势局面逐渐被打破。后期,更多搭载MEB平台诞生的纯电动车型将登陆市场,大众在新能源SUV领域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

不仅是大众,从全新LOGO的推出到总部大楼电池模型的出现,都透露出宝马改造电气化的决心。近日,宝马发布了基于全新电气化平台的中大型纯电动SUV iX,世界再一次从中看到了巴伐利亚人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坚实基础和无限创新潜力。消费者完全有理由相信,iX后期的量产会对X型和ES8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日产CMF-电动汽车平台下的首款SUV车型Ariya也接近量产,而福特旗下的民用跑车品牌野马(mustang)也在其高性能纯电动平台上推出了首款SUV车型——Mach-E。

很多案例表明,OEM正在逐渐“减速”,加速电气化布局旨在证明下半年速度较慢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发力,新势力的启动优势可能会被OEM一点点收回。此外,新势力频繁爆发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也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比如近日特斯拉前悬架后连杆螺栓开裂导致的召回,以及多轴断轴导致的召回;前段时间,特斯拉主动安全故障、刹车失灵、断轴、离轴等问题成为部分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比之下,大多数原始设备制造商积累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技术,新生力量所经历的问题也是传统汽车公司面临的问题。原始设备制造商对雷区的熟悉和对消费者痛点的了解,使他们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方面有了更加成熟的经验,这无疑是相对新生力量的优势。

复习

总的来说,新能源市场上新势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和起步较早,但类似的打法和追随特斯拉似乎缺乏一些品牌调性,磨掉棱角,缺乏特色。最关键的一点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传统汽车公司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主机厂知名度更广,技术积累丰富,还有机会。但是起步比新势力晚了很多,“磨砺”周期又增加了无数变数,要赶上新势力还是有很多挑战的。#SUV#新能源#车型集合

新能源越野车在前10个月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汽车数据中的风险数量,10月份国内新能源SUV销量前十名中,有六款新动力车型上榜,合资品牌中只有大众入围,其余三位选手均来自自主品牌。

其中,前五款中,新势力获得了四个名额,分别是Ideal、威来、魏玛。Ideal ONE以每月3438辆的保额毫无悬念的夺得10月份新能源SUV市场销售桂冠,销量领先排名第二的ES6 828辆。威来的另一款车型ES8排名第四,前五的最后一个新势力是魏玛,唯一剩下的自主品牌车型是比亚迪唐DM。

就这样,10月份新能源SUV市场上最畅销的五款车型,来自三个新势力和一个独立品牌,其中威来占据了两个席位。根据10月份排名前五的新能源SUV来看,新势力几乎垄断了细分市场,最耐人寻味的是,前五位并没有传统的合资车企。以大众最近预售的ID.4为例。预售价格不到25万,降价了好几次的Model 3完全有可能成为对手,而威来和Ideal 30万的价格已经在市场分水岭的另一边。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势力在效仿特斯拉的同时,没能掌握特斯拉的绝学,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新的力量建立专属系统和“学习”降价之前,他们仍然给原始设备制造商留下机会。

任中主机厂任重道远

对原始设备制造商来说,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纯电动产品和平台已经在R&D投入生产。

上面说的ID.4是大众MEB平台下的SUV。随着新平台的出现,大众只靠“油改电”车型应对新能源市场的弱势局面逐渐被打破。后期,更多搭载MEB平台诞生的纯电动车型将登陆市场,大众在新能源SUV领域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

不仅是大众,从全新LOGO的推出到总部大楼电池模型的出现,都透露出宝马改造电气化的决心。近日,宝马发布了基于全新电气化平台的中大型纯电动SUV iX,世界再一次从中看到了巴伐利亚人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坚实基础和无限创新潜力。消费者完全有理由相信,iX后期的量产会对X型和ES8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日产CMF-电动汽车平台下的首款SUV车型Ariya也接近量产,而福特旗下的民用跑车品牌野马(mustang)也在其高性能纯电动平台上推出了首款SUV车型——Mach-E。

很多案例表明,OEM正在逐渐“减速”,加速电气化布局旨在证明下半年速度较慢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发力,新势力的启动优势可能会被OEM一点点收回。

此外,新势力频繁爆发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也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比如近日特斯拉前悬架后连杆螺栓开裂导致的召回,以及多轴断轴导致的召回;前段时间,特斯拉主动安全故障、刹车失灵、断轴、离轴等问题成为部分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比之下,大多数原始设备制造商积累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技术,新生力量所经历的问题也是传统汽车公司面临的问题。原始设备制造商对雷场和

总的来说,新能源市场上新势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和起步较早,但类似的打法和追随特斯拉似乎缺乏一些品牌调性,磨掉棱角,缺乏特色。最关键的一点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传统汽车公司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主机厂知名度更广,技术积累丰富,还有机会。但是起步比新势力晚了很多,“磨砺”周期又增加了无数变数,要赶上新势力还是有很多挑战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