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在上海坐自驾是什么感觉?

如今,从未做过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都不好意思被称为“大厂”。2020年,“自动驾驶”将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热点。除了顶级汽车公司,技术巨头和新能源汽车后起之秀也下了重注。

近日,记者在上海奉贤体验了中之星公司开发的自驾汽车。中国智能旅行成立于2018年6月,从南京出发,于2019年6月率先提出并实现了5G与AI从底层技术的深度融合。它由5G和AI驱动,以无人驾驶为基础,致力于在中国的5GAI中打造新一代更安全的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

从外观上看,屋顶上方安装了激光雷达,可以感应200米内的障碍物和行人;下金盘有6个摄像头,实现360度观看功能;底部的方框负责预处理每个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两个长焦距前置摄像头用来识别红绿灯状态,倒计时。卫星天线可以精确定位车辆的具体位置。

受法律法规限制,记者的测试车可以实现L4级自动驾驶,但驾驶座上仍需一名安全员。但据记者观察,车辆在自行转弯、加速、减速、避让,安全员不参与整个操作。

从乘坐体验来看,车辆的加速度是明显的,甚至有点猛。对此,中之星的工程师解释说:和很多传统车辆一样,车辆有舒适模式和运动模式。正是记者尝试乘坐的运动模式,如果使用舒适模式会顺畅很多。

事实上,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始走上街头进行商业测试。未来中之星的商业模式也将瞄准机器人出租车,即无人出租车。

今年6月,滴滴自动驾驶仪率先在上海向公众开放了试驾体验。据统计,已有数万人报名参加试驾体验。自2016年滴滴启动自主驾驶研发以来,研发团队已达400多人。2019年8月,自动驾驶成为滴滴的独立子公司。截至目前,滴滴自动驾驶仪已在上海、北京、苏州、合肥、加州获得路试牌照。

在北京、长沙、沧州等地,百度的自驾出租车已经试运营,让好奇的市民体验“无人车”的感觉。根据百度提供的数据,仅10月12日,单站点自驾车出租车总数就达到2608辆,最高峰值达到600辆。

对此,作为中国最早的自动驾驶研究人员之一,中智行董事长兼CEO王锦表示:“自动驾驶已经走过了技术先行的阶段。现在的技术只允许企业通过一个门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20%的作用。企业与政府、汽车公司、电信运营商等各方的合作,以及商业模式的差异化,是未来智能驾驶发展的关键。”

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政府以本地智能互联示范区为平台,吸引相关行业的企业入驻并开展示范运营。目前,CIIC正与沪宁政府合作,推动车路合作的应用。

王锦表示,以车路协调为核心的技术积累需要2-3年,无人车在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运营需要1年,这样无人公司或车路协调公司就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也就是说,他们将能够在3-4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作者:张晓鸣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