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国产商用车走出国门。近日,挪威公交媒体Bussmagasinet对这款来自中国的电动公交车进行了测试。让我们跟随他们的镜头,看看这辆来自郑州宇通的国产大巴在北欧恶劣环境下的表现。
实拍车来自挪威的OsloBUSS公司,提供奥斯陆周边的通勤服务。这款宇通ICe12也是挪威第一款电动公交车。
首先介绍一下这款总线的规格。
车辆长12.4米,高3.47米。汽车高度小于4米有利于车辆通过挪威错综复杂的隧道。
电池容量为374千瓦时,以常规并联方式置于车身两侧。这样占用了车上的行李空间,但不需要布置在车下,增强了通过崎岖道路时的安全性。同时,便于维护和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尾装电机,输出功率215kw。对于一辆在郊区工作的通勤大巴来说,这个动力足够了。
该台车在挪威注册为二级,最高时速80公里,重量限制24吨,可搭载49名乘客。外观和结构
与市场上同类竞争车型一样,宇通Ice12也采用了单一挡风玻璃设计,减小了前玻璃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同时视觉冲击力更好。现在欧洲市场的公交车除了neoplan Cityliner外,大部分都是采用单一挡风玻璃布局。
单一挡风玻璃设计有利于优化a柱布局,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同时,挡风玻璃下部的车身用高光黑漆涂黑,降低了桥梁的视觉高度。同时车身线条自然与车侧玻璃区域相连,更加高端。
曼狮的蔻驰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这种模式的历史,所以请密切关注。
集成大灯、转向灯集成在灯组上方。为了适应北欧的冰雪天气和多隧道地形,在主灯组下增加了LED补光灯,增加了黑暗环境下驾驶的安全性。
弯曲的设计适合车身的曲线,可以向侧面打开,方便更换。美中不足的是固定螺丝外露,破坏了车辆的美观。
中间是一个镀铬条饰,将车辆的前面板区域一分为二,视觉上更加灵动高端。
宇通的logo放在镀铬条上面,下面是欧洲标准牌照架。
车身左侧,未来清洁城市主题的画是锦上添花。车窗线条笔直,从车前跑到车后,隐私玻璃单向可见,便于损坏后更换。窗户上的挪威语意思是:挪威第一辆电动公交车。2.质感。转向灯的声音听起来太难听了,就像超市的自动售货机没有报错一样,同时一些仪表盘的声音听起来也不正常。
前门和后门的开关都是外露的工业开关,在黑色的仪表盘上显得过于突兀。同时,前后门的照明说明使用贴纸,而不是喷在开关上。
手刹挤在驾驶座左侧,很难用,容易忘记。最好放在仪表板上,或者移到左侧杯架区域。
左侧后视镜布置不好,导致遮挡了很多前视,看不到后面更多的东西。
同时右侧镜组的设计非常不专业,带来很多风噪。车前的风噪几乎都是这个后视镜产生的。同时,用来观察车辆前方的辅助盲镜作用不大,如果可以去除的话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随着春风的电气化,许多国内商用车制造商已经在国外市场站稳了脚跟。国产车已经告别了大事情的时代,但还有更多小细节需要改进,无论是卡车还是公交车。这个出口到欧洲的Ice12并不是一个缩影。未来能否看到国产车崛起称霸?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文字:HeSeaO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