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们倡导节能减排、拥抱蓝天白云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从“意志”到“重视”,从“灰色污染”到“绿色环保”,从“燃料汽车”到“新能源汽车”.“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自2015年以来。连续五年世界第一,累计推广480多万辆,占全球50%以上。新能源汽车正在进入成千上万的家庭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横向协调、纵向渗透、健全的产业发展体系
根据国务院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与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等20个部门共同建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相继建立了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构建了横向协调、纵向整合的工作推进体系。2017年4月10日3010发布,拟以新能源汽车、智能联网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以来,为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增强行业信心,明确发展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中央金融办、发改委等12个部门研究编制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于2020年10月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工业发展创新第一。2016年以来,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项目,共安排财政资金27亿元,加快新能源汽车研究。2016年6月,首个全国制造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全国跨行业协同创新平台建成。目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和新体系固态电池的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国内外已申请发明专利300多项。2019年12月,国家智能网络化汽车创新中心成立,致力于构建跨行业协同智能网络化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共同解决智能网络化汽车架构、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地图和信息安全等关键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申请近60项相关发明专利。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驱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是工业腾飞的强大助推器。为了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政策的指挥棒是n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管理机制无疑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南针”和“标尺”。“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投资审批和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先后组织制定140多项相关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发布实施,创新建立市场导向机制,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搭建中央、地方、企业三级安全监控平台,组织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提升汽车安全运行水平。
规模扩大、技术升级、产业发展成就突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蓬勃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光明的市场前景照亮了工业发展的广阔道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自2015年以来,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480万辆(占汽车总拥有量的1.7%),占全球50%以上。
如果说政策保障是产业发展的软实力,那么核心技术就是产业进步的硬支撑。“铁血依旧难打”。“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单位能量密度达到270 WHR/千克,价格1.0元/WHR,比2012年分别增长2.2倍和下降80%。新能源汽车供应质量不断提高,量产车行驶里程达到500多公里。
建高千尺需要深厚的根基,产业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制度的逐步完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基础材料、电池、电机、整车、生产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相连,形成了结构完整、安全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随着工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良好。比亚迪、吉利等企业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前十,宁德时报、金靖电气成为大众、奥迪、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等跨国企业的批量供应商,深圳背叛公司阳极材料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新动力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2019年,国产新造车力量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4%跃升至12.4%,增幅相当大。
支撑环境的日益优化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充电桩的建设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效缓解了消费者“充电难”的问题。同时,收费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单位、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覆盖率大幅提高。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初步建成大型服务网络。到2020年8月,共有41000个充电站,462个电站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翻越山脊”的重要关口。行业未来十五年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就看现在了。下一步,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坚持以供方结构改革为主线,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发展方向,提升创新能力,加大推进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地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是工业质量保证的“内在力量”,不断加强发展协同是工业质量提高的“外在力量”。要加强跨部门政策措施的协调和衔接,促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和通信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的保障能力,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回收体系,支持动力电池梯级产品在储能、储能、充电和替代领域的创新应用,也是帮助整个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活力的源泉来自创新驱动和基础能力的提高。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就像是帮助行业健康发展的“右臂”。要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动力电池和智能网络化汽车制造创新中心的作用,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核心问题,围绕核心技术、特殊材料和制造设备等不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平台集成技术的研发,提高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
除了行业硬核实力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产业发展的战场,产品的推广力度要不断加大。要全面落实政策,逐步提高公共领域车辆电气化水平,支持“换电”模式创新发展,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收费和代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收费、停车、过街、过桥优惠政策,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编辑:胡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