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上的两个屏幕显示了所有可能的盲点。
一键选择“场景”,剩下的交给系统。152次特别测试
文字/图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利
今年的广州车展充满了“未来派”。除了多达38辆概念车,还有一些吸引眼球的智能驾驶舱,但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可能还得排队。广州日报记者特意提前预约,媒体日体验。其中,一个名为“GIEC”的智能驾驶舱给记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其官方名称为“广州汽车智能体验驾驶舱”。让我们来看看它所承载的黑色技术。
[透明a柱]
未来功能:显示车外被a柱遮挡的盲区
坐在GIEC,第一感觉就是屏幕多。除了仪表板、中控台、乘客座椅前部、前排座椅靠背、门板和a柱之外,所有平面均被利用,屏幕被放置。作家刘在他的《三体》小说中,描述了一个未来的人生场景,即“点墙”。任何墙都是屏幕。人可以随便找一面墙,墙的表面就是屏幕。单击以完成需要完成的操作。现在看来“点墙”在智能汽车中是可以实现的。
有三个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屏幕。第一个位于a柱上,这个屏幕可以实时显示a柱遮挡的场景,从而实现“透明a柱”的效果。所谓的“透明a柱”并不是真的透明,而是用高强度钢制成,而是通过科技手段,将a柱遮挡的盲区呈现在屏幕上。这种“透明a柱”可以大大减少盲区,避免交通事故。
第二个屏幕在a柱下面,用来显示侧视图和后视图,而不是后视镜。司机需要换车道,看屏幕而不是后视镜。汽车设计师最乐意取消后视镜。因为后视镜会增加空气阻力,也会破坏整车的外形。
第三个屏幕位于车门上,集成了车门开关、座椅调节和后视镜调节功能。以后可能会用触摸屏来开车门。
这么多屏幕,会炫吗?让我们拭目以待生产版本
[场景定义汽车]
未来功能:理解“暗示”,主动服务
在GIEC,通过简单的点击或语音命令输入,可以实现对座椅、灯光、音效、香味等功能的一键式控制。当记者点击“休息模式”时,座椅会自动向后移动,靠背会落下,车内的环境光会被调节,屏幕亮度会降低,音响会变成私密模式,按摩功能会启动。换句话说,用户只需要选择你需要的场景,其他所有系统都主动完成。有“场景”供用户选择,包括“影院模式”、“游戏模式”、“客主模式”、“女王模式”。除了系统默认的物品,用户还可以通过DIY来创建和定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场景定义汽车,常被汽车人在“软件定义的汽车”之后谈论。汽车可以根据用户的“建议”主动将服务放在人们面前,而不是被动接受指令。就像今天的媒体一样,人们不再寻找信息,而是寻找信息。
必须注意的是,智能驾驶舱中的“主动”比靠信息找人要复杂得多。GIEC在车内搭建了一个硬件感知系统作为汽车的感官,并借助AI识别技术,使得汽车拥有了与人一样的感知能力。比如识别环境特征,给出前方红绿灯、车辆、行人的预警;识别用户的生理特征,主动推送音乐或香型。
GIEC的“倡议”不会一成不变,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可以通过OTA不断升级,为用户探索更多样的内容生态和更丰富的功能体验。
[汽车世界评论]
很多人很好奇,GIEC的成本是多少?据悉,GIEC的成本并不低,尤其是在量产之前,整体成本更是惊人。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成本是R&D团队专门为智能驾驶舱设置的。这个团队可能有几百个人,他们会一起工作几个月甚至几年。要建立和维持这样一个R&D团队的运作,支出也是巨大的。但是,记者认为这笔钱花得值,因为未来是无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