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长安汽车王:智能网络转型时代的长安汽车实践

2020年12月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i-VISTA智能联网汽车国际研讨会隆重举行。在自动驾驶考试与评价这一关键技术环节,长安汽车智能驾驶研究院智能驾驶副总工程师王发表了题为“智能网络化转型时代的长安汽车实践”的主题演讲。

王,长安汽车智能驾驶研究所智能驾驶副总工程师

以下是这次演讲的记录: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长安,有机会向大家汇报长安在智能网络化车辆开发方面的实践和一些思考。

我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大家分享智能网络化车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是长安智能网络化车辆的创新实践,第三部分是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构建。

通过一些实践和探索,我们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些安排,包括一些与行业沟通的想法。首先,当汽车行业的智能联网汽车面临变革时,我们面临哪些挑战?在这一部分,我想说宏观和微观,也就是我们如何面对这种需求。首先,从整体产品形态来看,我认为这是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车。刚才专家已经讲过这个终端最大的特点,或者说它本身的特点,或者说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这个空间的流动性是一个巨大的特征。智能联网汽车本身就是我们通过互联为这样的空间不断赋能。因此,我们最终将在汽车上创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并最终提供服务。在智能联网汽车的新产品形式下,我们的用户获得的价值不仅会提高效率,还会从安全上提高生活质量。在产品形态变化期间,我们认为变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最重要的是无人,共享,生态。因此,你可能会看到,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提高,以及节能减排和工业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实现这三者。从产品需求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实现无人化,一方面降低成本,但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将在空间上开展更多的活动,如驾驶、共享等。对我们来说,就是完成从找服务的人到找服务的人的转变。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改变这种方式。我们认为汽车将是未来服务的载体,在汽车中提供服务将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下一步是生态化,在这种车的空间里。我们需要填充空间,让我们的车厂提供这样的基础设施和入口,需要生态伙伴在车内开发这样的服务,所以要和广阔的生态接轨。我们说这款车是为人服务的,我们进一步思考用户需要什么。在以往的产品讨论中,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用户需求被分成了大类,就是马斯洛的从底层开始的需求模型。我们认为痛点在底层,这一层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痛点和高需求在顶层。这是偏向于对人的安慰和情感上的尊重,比较有区别。在产品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代工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哪些困惑?也就是用户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化和多样性,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不可预测性。这与之前开发的一些功能不同。我们传统的汽车行业发展了一个功能已经三年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在特斯拉的介入下,整个产品形态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后一种产品形态的推广意识非常强。

接下来,从产品入手,我们会发现如何从用户需求到技术层面去感知用户需求。首先,建筑不适合现代发展。我们从整车架构上提出了智能化的呼吁。智能建筑的特点是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也追求高安全性和高体验。我们也想要整个通信网络的高速。我们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我们也非常需要计算能力。我们从这个图中觉得很简化,但是我们不觉得这个东西简化了,而是说我们在之前复杂的硬件架构上,以节省的方式内化了复杂度。你什么意思?我们的车内部挺复杂的,外观很简单。硬件和软件架构各种各样,最终把复杂的架构变成了软件。为什么要把它变成软件?由于响应需求的不可预测性和快速性,软件比硬件更能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软件灵活性来扩大软件开发和扩展的比例,这是我们对产品的思考。

接下来,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汽车作为工具与上述需求高度融合。在探索过程中,长安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产品是分散还是按照什么产品路线开发,一是从相应的需求出发提供便利和舒适。这是一条产品线,另一条产品线是安全,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也就是主动安全。我们看到两条产品线的延伸后,终点是无人自动驾驶。到达这个终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有一些时间上的考虑,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困难需要突破。我们整体的技术路线是场景驱动,通过场景扩展增加功能,从而逐步完成这些功能的迭代。最后,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我们需要连接一辆汽车来增强汽车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车都是联网的,车内也有一些互联网联系人,还有云中的使用。目前的汽车仍然是叠加式的,即把互联网内容叠加在汽车上,实现网络连接,提供互联网功能。这并没有发挥汽车本身的特点。我们开头说的车是移动空间。它的移动性和空间特性在这种形式中并不起作用,与手机的功能也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众所周知,手机的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好,超过手机,所以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汽车的优势。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汽车互联网的方式,汽车的能力应该被视为服务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场景一些智能配件,为汽车找人,远程诊断。还有与车的对话设置,需要我们在车身上迭代,提供服务,这是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形式。

目前可以看到这个过程还是有很多困难的,主要是端和云的连接不完善,界面上有设置,所以整个过程还是挺长的。因此,新的基础设施希望尽快探索通过连接赋予汽车权力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大规模的汽车联网,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长安也在自己的产品上做了一些实践。我们在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计划和策略来应对当前的变化,即产品形式的变化和开发模式的变化。长安的做法和大多数原始设备制造商类似。每个人都有想法,尤其是传统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应该被打上烙印。长安目前正在智能联网汽车方面采取重要措施。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完成这个平台流程。今天,我们只给你一些部分的和概念性的阶段性结果。

首先,从整体层面来说,我们希望搭建一些平台,以面向为主。今年我们还发布了方舟架构,有整车架构。主要是为了车身造型的考虑,预留了很多传感器位置,5 G模块,算法,转向,电源等配置。做了一些高级配置,很复杂。整车架构的特点一是针对汽车系统,二是全自动驾驶。我们需要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看到更远的地方,另一个是面向大规模生产的,这与M4的做法不同。然后这个项目需要嵌入到车里面,所以要面向前面。我们做这个架构的目的,包括我们正在做的品牌和2.0,面向服务的下一代。主要目的是兼容多种车型,这是大型汽车厂商的要求。首先,目前长安的平台开发和产品开发是同步的。不是做产品的好平台,也不是做产品的好平台。今年的亮点是年初L3自动驾驶仪的发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L3自动驾驶仪平台是完全自主的,每个代码都是自己写的。这个平台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支持算法的多样性,另一个是虽然我们的平台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平台,但是,我们接下来思考和做的就是改造这个平台。我们可能配置从L1到L4,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从级别上迭代。

在创新方面,这也是长安的亮点,因为长安一直都是超前的。目前正在做即将量产的自动泊车功能,通过手机操作智能实现泊车全过程。我们的停车平台目前还是和行车平台分开的,但是会逐渐合并。

我们总结产品和平台的关系。我们认为平台和产品是相互促进的。平台可以做一系列的产品。通过产品的迭代升级和需求的开发,会有一些新的思路,催生下一代。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的关系。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系统建设,非常重视传统汽车中的系统建设。我们希望做出一个好产品。长安和东风都是大型汽车厂商,品牌多,车型多。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必须实现产品的大规模量产,这是所有传统国企的规模。一个产品规模化了,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规模就生产和销售而言是有规模的。另外,我们内部组织协作的规模也比较大,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我们认为,制度的本质是建立一个过程,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方法论。我们普遍采用A-spice,这也是长安在思考的问题。除了形成更科学的方法论,还需要总结实践经验。总结一下,我们的实践经验就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模拟实践经验。方法论是什么?方法论就是从实践经验中建模。所以,如何落地我们的系统,首先从实践经验出发,然后建模,把模型转化为方法论,然后在地面上实现。那么新的实践理论,管事周期就是一个从实践到实践的过程。不要认为过程僵化,其实不然。这个项目告诉我们,它是一个框架和指导性的东西。每个仓库都有自己的做法。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从自己的实际动作中提炼,形成这样的所谓知识沉淀。这里建议推广该系统,即加强流程培训和硬件设施,这意味着这些流程和系统应进行仪表化和数字化,成为管理平台协作的平台。在仿真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测试系统,有一些实践经验可以思考,尤其是技术测试。这个测试更面向开发,我们在用户端进行部分测试,这个基本搭建好的测试系统,通过算法、应用软件集成和车载系统的全覆盖测试,我们都知道必须有一个测试平台和数据中心来互补。这是行业的共同目标。只是模拟中的一项技术。希望在接下来的申请过程中推广。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的验证是不够的。如果完成后才能看到结果,那么确认用户的要求就晚了。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应该通过实践经验提前解决,尤其是在测试过程中,模拟要用好,场景要更贴近用户。

后来我们把系统建设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软件层面,一个是系统层面,整车测试。目前软件层的完成是模型开发。我们的整个开发是基于模型的,软件是深度开发的。从软件单元的底层,我们自己在做。从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我们做的是单项测试。事实上,我们已经覆盖了所有需要的测试类型,我们的测试覆盖必须是完整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拿一半的测试来覆盖下一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或者说需要全程全覆盖。不要错过中考。我们更注重平台上的模拟测试。模拟测试要实现服务和平台。我们的开发者会用这个模拟,模拟的共性东西要集中。它通过接收订单来接收各部门的需求,从而进行模拟测试。在系统上,要注意各子系统规范和企业标准的建立。在独家指导下,我们建立了长安内部智能联网汽车系统,分为7大类25个子类。这还在规范中,有些已经在项目中实现了。在整车系统中,谈一谈我们的整车测试很重要。以前我们整车测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大规模的测试。大规模测试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这样做。就是模拟用户的习惯,尽量覆盖我们的场景。但是我们还是提出要做一个场景目录,这个目录来源于我们需要开发的时候做的事情。我们对每个功能都有针对性的场景目录验证,可以表明我们的开发实验对于适用于这个功能的场景是稳定可靠的。因此,在整车试验过程中,场景目录与模拟试验相匹配,以达到更有说服力的目的。

今天的报道梳理了趋势和长安的做法。我们认为我们目前面临的变革将是对工程开发方法的颠覆性变革。我们认为改变需要勇气,但也需要智慧。所以我们和合作伙伴建立了生态圈,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希望大家都能更好的发展。

谢谢大家。

注:本文按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仅供参考,请勿转载!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