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至12月,新能源信息与分析网评测拍摄了国产奥迪e-tron在敦煌(8月)和北京(12月)高温低温条件下的充电标定试验。此前,新能源智能分析网已深度判定改装后的NCM三元锂动力电池(软包装电池)总成能量密度为135.37Wh/kg,载重量为95 kWh,NEDC续航里程为470km;奥迪e-tron的技术状态,国外版新一代quattro电动四轮驱动系统,由最大输出功率125kw的前驱动电机(bost模式增加10kw)和最大输出功率140kw的后驱动电机(bost模式增加25kw)组成。
与进口版相比,一汽大众奥迪生产的国产版e-tron电动车最重要的变化是在2015年改用符合中国国家充电标准的快充系统,而进口版采用符合欧洲标准(保证)的150 kW超级DC快充技术。从后挡板上粘贴的logo可以看出,国产奥迪e-tron是50 quattro车型,而不是进口的55 quattro车型。
关于奥迪e-tron的核心技术内容,可以看看之前发布的《研判与Formula E同源的奥迪e-tron电驱动技术长短板》和《拳打特斯拉脚踢北京奔驰综合研判奥迪e-tron核心竞争力》两篇深度评测稿。
上图为奥迪
e-tron采用的前后驱动电机组件、中间动力电池组件和相关控制子系统的技术状态特写(参数|图片)。
红色箭头:“3合1”异步感应驱动电机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为125千瓦(bost模式下增加10千瓦)
蓝色箭头:“3合1”异步感应驱动电机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为140千瓦(bost模式下增加25千瓦)
绿色箭头:由上部和下部组成的动力电池组件,具有液体热量管理功能,可负载95千瓦时的电力
奥迪e-tron改装的前后驱动电机输出功率设定属于“前轻后重”的状态。在小负载行驶模式下,后驱动电机负责驱动车辆,前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被离合器“分离”,停止运行,减小滚动内阻。在S模式下,bost模式自动激活,前后驱动电机在默认输出功率的基础上共增加35 kW,以获得更好的功率输出和乘坐体验。
上图是奥迪e-tron动力电池总成击穿结构技术特写。
红框区:一体化铝合金循环管道总成
与一些国产品牌的动力电池组件不同,塑料软管铝散热基板的使用方法不同。奥迪e-tron采用动力电池内循环管道一体化策略。整个循环管道只有两个外露的进出管接头。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完全防止电池组件内部的塑料管和“四通”阀体泄漏,导致冷却液溢出和“热失控”的安全事故。用铝合金硬管代替塑料软管,自重不会有太大差别,但会有更好的散热和保温效果。
上图是奥迪官方演示ppt展示的某大循环状态下e-tron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策略。热泵空调压缩工作(或预热或制冷)后,通过另一套电子水泵和电磁“四通”阀体的配合,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热交换。显然,这种“大循环”热管理策略要么在低温下预热,要么在高温下散热,以确保电池内部温度快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根据奥迪官方信息,e-tron有四种热管理策略。通过类似特斯拉BMS的策略,参与加热或冷却循环的规模控制,平衡效率、温度和功耗。
2019年9月,对进口奥迪e-tron夏季的续航和充电状态进行了测试。奥迪e-tron快速充电桩是在DC充电桩充电的特殊称呼,充电功率是inc
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奥迪e-tron的充电电压是453.7伏。
2020年8月,在敦煌某充电站,国产奥迪e-tron使用特呼交流充电桩进行充电测试。
2020年12月,在北京某充电站,国产奥迪e-tron使用国家电网60 kW DC充电桩进行快速充电试验。
今年冬天我进北京的时候,在国家电网的充电桩里拍了奥迪e-tron充电。
在室外温度零下5到5的北京,当动力电池SOC值为57%时,国产奥迪e-tron 50 quattro开始充电。充电电流112.7 A,充电电压408.4 V,计算充电功率46 kW。
在DC快充过程中,一汽-大众奥迪公司生产的奥迪e-tron 50 quattro搭载的软包装三元锂电池芯的单体电压为3.81伏,充电电压最多可达5伏,动力电池总成的电压平台为396伏。与进口奥迪e-tron相比,夏季DC快充过程中电池温度也保持在20。至少国产奥迪e-tron在动力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和应用技术上基本没有重大变化。基本上可以确认,国产奥迪e-tron 50 quattro保留了基于130wh/kg软包电池的动力电池系统“强制”高温散热的热管理控制策略。
作者有话要说:
奥迪e-tron国产版改装的400伏平台(动力电池),由于广汽新能源AION S、肇庆小鹏P7等车型采用350伏平台,所以技术状态与BEIJING-EU5/7等车型相同。国产奥迪e-tron最常见的60 kW DC充电桩的充电功率、电控系统和电池系统(电池芯)的发热量以及车辆安全性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然而,在我国高速公路上普遍建设的120千瓦DC充电站和开始批量投入使用的150千瓦DC充电站中,国产奥迪e-tron大功率快速充电时因大电流引起的热涌小于肇庆小鹏P7。考虑到国产奥迪e-tron采用的分散式电驱动系统,比亚迪配备了“E”平台电驱动技术解决方案600 V电压平台,
唐EV(参数|图片)采用汉能EV搭载“E”电驱动技术解决方案560 V平台,技术世代至少相差3-4年。
当然,作为最具前瞻性和实际应用能力的EV技术和PHEV技术在德国“BBA”,2020年11月的本地化上市,
ID.4(参数|图片)电动车不仅有“X合1”电驱动技术解决方案,还有基于“3合1”永磁驱动电机的电动四轮驱动系统。
新能源信息分析网将在敦煌发布评估大众ID.4电动汽车国产版高温续航和充电效率的稿件。
新能源信息分析网评估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