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到专车,相信关注车的消费者对此并不陌生。有些人提到专车,就皱眉表示厌恶;有人认为特价就是特价,无所谓;当然,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这样,觉得专车没什么不好,但是更适合自己。那么问题来了。专车好还是不好?
首先从销量来看中国人对专用车的接受程度。根据协会的数据,10月份汽车市场销量榜前十的车型中,有两款是中国的专车——大众朗逸和别克
英朗(参数|图片),不仅如此,朗逸和英朗销量和排名都非常高,一个第二,一个第四。此外,本田的灵牌也是一款特殊车型,月销量过万。所以,看到中国人对这个的接受度还是很高就足够了。
以朗逸为例,网友戏称其为“安德宇郎”,认为朗逸是从德国进口的,字里行间透着“德国味”。事实上,朗逸是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特殊车型,这是网民的嘲笑。
网友嘲讽朗逸也是有原因的。此前朗逸采用的是国内已经基本淘汰的老PQ34平台。正是因为平台落后,配置萎缩等等原因,一直被诟病。即便如此,当时的朗逸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获得了销售桂冠。背后的原因肯定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朗逸的设计理念在使用习惯和需求上要符合中国人的喜好。换句话说,朗逸对中国人的偏爱是利大于弊的,所以老平台之类的问题微不足道。
而今天的
朗逸(parameter | picture)凭借更先进的MQB平台,在设计、空间、配置、动力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以满足国人的需求,所以朗逸目前依然是销量最好的车型之一。
所以大家吐槽讨厌的是简单的专车,喜欢的是为中国人的需求而设计的不打折扣的专车。
当然,除了朗逸的典型代表,还有一个特别优惠,就是“L”,意为LONG。中国可以说是延伸模式的发源地和推广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大众就根据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将桑塔纳(参数|图片)在巴西的车身长度加长了108mm,这是“加长特供”的先例。当然还有大家最熟悉的奥迪
A6(参数|图片)加长,A4(参数|图片)加长。
现在定位稍微高一点的车来国内市场,基本都需要“动刀”,加长了才会显得诚意。奥迪的车型不用说早就知道怎么加长了。奔驰的长轴距版,宝马的李,凯迪拉克的ATS-L,捷豹的都明白加长在中国的好处。
当然,专车并不总是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也有一些负面的教材。比如法国车的一些蜜汁运营:标致雪铁龙知道中国人喜欢轿车,就直接在其部分两厢车型上加了个“屁股”,变成轿车。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改造”方法并不能满足国人的口味,直观上不协调,充满违和感。
阿川汽车评价
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只要为国内汽车使用环境打造的专车质量尚可,老平台是次要的,更别说主流专车技术平台也上来了,甚至不一定比全球车型差;相反,如果只是简单的“拼凑”专车,缺乏诚意,那就是专车的反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