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大众的质量是众所周知的。在当时,大众显然是一座纪念碑。人们对汽车启蒙的认识大多来自大众。毕竟在不发达时代,汽车还没有进入千家万户。
2000年上汽大众生产的帕萨特正式上市,销量在b级车市场保持近20年的前三。直到2019年12月,中国保险研究公布了帕萨特的首个测试结果。a柱弯曲,假人头部严重受损。一时间舆论哗然,公众素质深陷危机。
帕萨特销量减半,不能完全归功于中国保险研究扯下了大众的遮羞布。
2019年12月销量2.6万台,2020年1月销量1.36万台。俗话说得好,打铁需要趁热打铁。中国保险研究院的出现,只是打开了大众的遮羞布,将其质量问题暴露给大众的视野,给消费者一个客观事实,使其销售回归理性状态。
长期以来,大众减少配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帕萨特第一次测试之前,我们以为它的配置只是在内饰、配置、动力上。我们中国消费者非常宽容。相比日系品牌,我们至少在安全方面是值得信赖的。但是,经过中国保险研究院的检测,消费者突然发现,这几十年的信任瞬间崩塌。没有中国保险研究院的检验,我们还是会蒙在鼓里。
隐形头盔最要命,帕萨特补考难荣誉。帕萨特a柱弯曲,假人头部受重伤。从此帕萨特的头上戴上了隐形头盔。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帕萨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销量的低迷,也来自消费者信任度的严重下降和口碑的恶化。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帕萨特的补考成绩终于在12月2日公布,a柱不动,假人保护到位;只有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拿到A(好),其他七项都是G(优秀),可以说都是优秀。在中国保险科学研究院以往的测试模型中,至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成果。
帕萨特补考都很优秀。不到一年,就是从差生到尖子生的两级逆转。由此可见,帕萨特敢于在质量安全上作假,不是因为大众不认真,而是因为没有中国保险研究院那样严格的监考人员。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帕萨特完成了华丽转身,能否兑现销量,重回昔日辉煌?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头盔”效应依然存在,口碑下降。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汽车市场还是这样。而且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优胜劣汰更加明显。不到一年时间,帕萨特的口碑恶化,直接将消费者推向其他品牌,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上汽大众销量11日连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疫情过后,消费者钱袋吃紧,消费更加理性。他们在选择车型时更喜欢日本品牌或者保存率更高的奢侈品牌。化妆前帕萨特的终端价格是优惠的,但也体现了保有量低。
其次,产品印象老化,年轻人不再青睐。
前两天一个开轮胎店的老板让我买一辆15万以内的家用车。听大众的歌怎么样?我说我还是换AT或者CVT变速箱型号吧。毕竟双离合的可靠性对于家用车来说有点过了。
不过在聊天的过程中,我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位65岁的老人是非常被大众认可的,他也坦然的承认,我们这一代人都认可大众的品牌,可能你们年轻人也没兴趣吧。
60后、70后甚至80后依然认可大众的品牌,拥有庞大的市场基础,这是事实;但年轻人对大众不感兴趣也是事实。
先抛开大众娃娃、拉皮、双离合这些因素,无论是外观、内饰、配置设计都跟不上时代潮流。前几年我们还嘲讽国产车只有内饰,没有三大部件。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柯灵的CMA平台和长城的柠檬、坦克、咖啡平台已经实现了三大部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内饰是国产品牌的优势,深深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这样一来,老式的群众内部自然不受年轻人欢迎。
当丰田的混动越来越成熟,大众就失去了燃油经济性;当本田的设计越来越年轻,大众越来越守旧;国产品牌越来越靠谱,大众就失去了优越感;当其他品牌都在涨的时候,大众的停滞就成了一种倒退。
总结:帕萨特的“头盔”效应可以看作上汽大众的一个缩影。没有监督,就没有进步。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公众会不会停滞不前?我想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监管当然重要,但毕竟是次要原因。为了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有意识的进步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