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长城汽车计划推出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内部代号为‘SL Project’,定位将高于现有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
这是最近几个月曝光的第四家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的独立汽车公司。
其中,东风汽车的“玉兔”和SAIC的“知基”已正式发布,“玉兔”也将于12月18日发布首辆量产车“免费”;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车品牌也在形成过程中。
高端和新能源将成为中国主流汽车公司的下一个舞台。
当这些车企以巨大的能量奔向这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时,我们不禁会想,未来高端电动车的市场规模会有多大?能养活这么多品牌?
在特斯拉、威来、Ideality等新车品牌取得巨大成就,BBA、合资品牌等传统豪华品牌也在努力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情况下,这些传统自主车企的高端电动车品牌会不会成为挡箭牌或者跑的炮灰?
传统汽车公司为什么要在高端电动车领域下功夫?
这是因为豪车和电动车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两大热点,各盛一时。根据包括11月份在内的最新数据,国内乘用车市场近两年连续5个月实现了8%左右的最高增速,但与豪华车市场相比,这就更不用说了。
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豪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7.0%,10月份环比增长5.0%,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自4月份以来,豪车市场连续8个月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7月至10月增速超过30%。
目前,豪华乘用车的市场份额约占全国乘用车销量的15%。以2000万辆的交易规模来看,300万辆是豪华乘用车。
事实上,得益于消费升级和汽车市场进入增/代购高峰期,豪华车多年来一直跑赢国内市场,甚至成为2018年和2019年寒冬汽车市场中独一无二的细分市场,并在2020年疫情过后尽快恢复。
新能源汽车方面,经过一年的回调期,现在正在享受新的辉煌。
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增长24.8%。其中,插电式混动销量3万辆,同比增长160.0%;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到15万辆,同比增长122.3%。无论是传统的独立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高端”和“新能源”作为目前汽车行业的两个热点领域,相遇时赢得了无数市场。
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以一辆Model3卖出了11万多辆车,仅11月份就卖出了21604辆(根据联邦的数据)。
而走高端路线的另外两个电动车品牌威来和理想也是兴高采烈。1-11月,威来累计销量达到36721台,同比增长111.1%;在只有一辆量产车上市的理想情况下,交付了26,498辆车。
特斯拉、威来、Ideal目前取得的成绩证明,高端电动车的细分市场在中国确实大有可为。
热衷于捕捉市场趋势,见风就起,是自主车公司的共同特点。
有了这个特点,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独立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和SUV细分市场领域尝到了甜头。这一次,他们自然不会放过高端电动车的新插座。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长城汽车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命名为“SL项目”,这将是长城汽车第二次尝试进入
长城发言人的这份声明表达了所有独立汽车公司的心声。
这也是今年独立车企即将推出或者已经频繁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的原因。
自今年7月神秘的东风汽车“H师”彻底浮出水面以来,——“蓝兔”高端电动车品牌发布,关于自主汽车企业进入高端电动车领域的消息层出不穷。
10月24日,北汽集团4年前成立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旗下的第一款量产车T终于上市。补贴后价格24.19-31.99万,价格为基准特斯拉Model3。
11月14日,在长安汽车品牌日,朱华荣董事长宣布,长安汽车正与华为、宁德时报合作,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和高科技高端产品。
11月20日,广汽集团宣布Aen品牌独立,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11月26日,由SAIC、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项目“智基汽车”(内部代码:‘L’)正式登陆。
12月18日,东风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蓝兔第一款量产车型FREE将亮相。根据现有资料,该车定位为中大型智能电动SUV,轴距2900mm以上,增程混合动力。NEDC的续航里程是860公里。
这种高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密集集群充分展示了这些独立汽车公司的雄心。
到目前为止,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SAIC、广汽、BAIC三大汽车国企都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布局。至于私企,除了长城,吉利和比亚迪已经在高端电动车领域有所动作。吉利和沃尔沃拥有全新的豪华和高性能电动车,比亚迪通过韩冲击了高端电动车市场。剩下的长城必须加快步伐,以免落后。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在两端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不仅代表高端产品的特斯拉和威来表现出色,被定位为“国产车”的五菱洪光MINIEV也有着惊人的表现,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黑马。
但是5万元以下的低端电动车利润低得可怜,要想实现利润,必须靠规模取胜。对于因为转型而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汽车公司来说,利润更高的高端电动车显然更有吸引力。
目前无论是政策导向(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城市给电动汽车开绿灯)还是市场导向(消费持续升级,购车浪潮即将到来)都充分显示了高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然而,比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更疯狂的,是那些进入市场的人数增长更快的人。
东风推‘蓝兔’和‘蓝兔’首款量产车上市,SAIC推‘自我意识’,广汽Aen自主,北汽ARCFOX品牌首款车上市,长安宣布即将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长城曝出打造‘SL项目’,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几个月内。这样集中统一的行动是非常狂热的。
就算高端电动车领域是热点,也经不起那么多新人的过度热情。
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增速远远落后于新品牌、新面孔的增速,更何况这个市场前有狼后有虎。
前面特斯拉、威来、Ideality等高端电动车品牌完成了不同层次的布局。
泰斯拉,领袖,在民众心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几乎是密封的;威来和Ideality也通过强大的融资能力和C端用户运营思维,成功探索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打法,尤其是威来,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相比之下,传统的独立汽车公司无论是智能技术、企业制度还是运营思维,都比不上这些新车公司。
在后方,BBA等传统豪华品牌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从奥迪e-tron到奔驰EQC、宝马iX3,再到捷豹I-PACE。虽然热度不如它的燃油车型,价格也比自己的高端电动车贵很多,但是随着它对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一旦玩牌市场下沉,自己的品牌简直不堪重负。同时,正在加速电气化转型的合资品牌,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面对这些传统势力,独立车企并没有太大优势。
前面有狼后面有虎,大部分独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都会成为炮灰,真正活下来的很少。因此,当独立汽车企业满怀热情地进入高端电动汽车市场时,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谁能活下来就看他的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