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12月1日,LG正式分拆电池业务,正式上市LG新能源,成为国际动力电池领域的一件大事。从销售额来看,LG新能源预计今年销售额为13万亿韩元(约772.67亿元),计划2024年实现销售额超过30万亿韩元(约1783.03亿元)。如果这一销售目标能够实现,韩国巨头之一的LG Chem将孵化成为全球500强企业。而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动力电池公司表现不佳,以LG新能源为代表的韩国动力电池公司将与国内动力电池公司正面竞争。】
作者|张大川,编辑|何姿
放眼全球,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从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LG Chem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总份额同比增长了一倍多,以24.6%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首位,其次是宁德时报(23.7%)和松下(19.5%)。单电池业务,LG新能源将更灵活的决策,这将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快地做出决策。同时,分业经营也为公司未来寻求估值更高的上市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G新能源能抢占大的市场份额有两个原因。从公司布局来看,LG新能源在全球拥有22000名员工。在中国、美国、欧洲等消费电动车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生产基地,如韩国的五仓、美国的密歇根、中国的南京、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同时,LG新能源在韩国大田、美国特洛伊、中国南京、德国法兰克福设有技术研发中心,为附近的当地客户服务。
在强大的R&D工程能力和丰富的生产能力的支持下,LG新能源从今年开始成功挤进特斯拉的供应链,并从上海超级工厂3型和Y型获得了大量订单。这两款车在中国的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LG新能源的销售。LG新能源其他重要的OEM客户包括现代、起亚、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奥迪、戴姆勒、雷诺、捷豹、保时捷。我们熟悉的欧美车企几乎都成了LG新能源的客户。
从技术路线上看,LG新能源最大的不足在于缺少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国内比亚迪和宁德,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是两条腿走路,而LG新能源和三星SDI基本上都是赌三元锂电池。虽然磷酸铁锂的理论能量密度低于三元锂电池,但如果未来要达到700 km甚至1000 km的续航里程,必须选择三元锂电池的技术方案。而比亚迪开发的叶片电池和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目前的技术方案,可以将续航里程提高到500公里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室内通勤的需要。而磷酸铁锂电池化学性质更为稳定,已经成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主机厂商追捧的产品。因此,缺乏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布局将成为LG新能源的短期担忧,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海外发生了多起装有LG电池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
从技术角度来说,LG新能源的优势在于电化学材料的优势。就在今年,LG Chem投资650亿韩元(约3.8亿元人民币)将丽水工厂的碳纳米管(CNTs)产能扩大到12000吨。碳纳米管是下一代导电导热性能与铜、金刚石相当的材料,强度是钢的100倍。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包括研制出一种能实现“不火只烟”的电池。
从未来来看,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对高压无钴无贵金属电池和固态电池的研究。当LG新能源和宁德时报都在这些前瞻性技术上下功夫的时候。谁能率先开发出性能可靠稳定、更早量产的产品,谁就能掌握未来。
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虽然领先,但势头凶猛。然而,比亚迪、郭萱、万向123、益威、蜂巢、富能科技等一大批电池公司都利用了这一局面。这些公司已经进入国际汽车巨头的供应链,他们的华轩和富能技术已经被大众和戴姆勒投资,未来的销售前景非常看好。LG新能源用了5年时间从排名第五的动力电池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池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全球对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的动力电池的需求仍然很大。在行业没有固化的情况下,给了很多后来者反击的机会。但随着宁德时代、LG化学等电池公司的不断扩张,这个窗口期也逐渐变小。特别是在各大主机厂都在投资电池企业,寻求打造自己的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动力电池行业也将在未来两三年迎来一场深刻的洗牌。
复习
LG新能源的成立,肯定会给它一记强心针,加速未来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LG新能源与宁德时代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目前还很难决定未来谁会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动力电池企业电池产能的不断释放,将会是谁能在电池的几项前瞻性技术上有所突破,率先量产。对于电池公司来说,其实竞争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