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合资品牌消失的背后,你见过国产品牌有多努力吗?

说起中国保险科学研究院的评估机构,很多网友首先想到的一件事就是,深受国人喜爱的B级车帕萨特,过不了中国保险科学研究院的严格考验,直接被a柱打破了。上汽大众,一家“最懂中国人”的合资汽车公司,“丢了脸”,可能是因为帕萨特时间打破a柱造成的负面影响太过轰动,很多人都忘了中国保险研究院的测试里也有一辆车。

早在去年8月,一辆现代Fista在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碰撞测试中直接被a柱击中。车辆以64km/h的速度发生25%偏置碰撞后,菲斯塔正面严重坍塌,a柱弯曲度几乎达到90度。如果你对这些数据没有一个生动的认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就足以达到“说服”的效果。

在中国保险研究院公布的测试结果中,菲斯塔的成绩单并不“好看”。8个子指标项目中,只有车顶强度、座椅/头枕、车辆辅助安全指标可用。这三个指标,以及获得良好评价的指标,都只是外人的安全指标。至于与用户安全相关的耐撞性和维护经济指标,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的性能非常“一般”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进入转型阶段,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使我们这几年从来不看汽车新闻,从亲戚朋友的口碑中也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合资品牌,与自己的品牌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2020年即将结束,北京很多现代4S店依然担心2019年的法斯特“卖不出去”。最近,一些商店甚至为2019年Fester的所有车型提供了13,000英镑的现金折扣。可见,一年前中国保险研究测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非常强的长尾效应,导致Fista这两年的销量一直没有上升。值得一提的是,仅今年前8个月,Fista的累计销量仅为2.3万辆,而隔壁本田思域的销量为14.6辆,相当于Fista销量的7倍。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菲斯塔真的很难赢得市场的青睐。

除了中国保险研究院测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排除竞争车型对Fista销量的影响。也在中国保险研究院测试过,也是2019款的紧凑型车。除了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指标,柯灵03获得了一般水平的评价,其他七项测试获得了优秀水平的评价。

正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性价比已经不是自主品牌的唯一优势。无论是动力总成、智能安全甚至高端品质,如今的自主品牌都有实力与国外同行竞争。换句话说,合资品牌给人的整体印象不足以让消费者轻松掏出钱包。中国品牌的优质形象已经一步步建立起来。

10年前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国内很多“键盘手”觉得吉利此举只会让原本属于奢侈品牌的沃尔沃“陷入神坛”。事实上,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和沃尔沃的团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互动,这不仅成功地使其高端品牌北极星在中国出名,也使双方合作的“爱情结晶”柯灵汽车成为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

当时的比亚迪在车型设计上过于模仿和借鉴朋友的车型,导致很多网友“开玩笑”说比亚迪请不起好的设计师。其实这几年“又累又窝囊”的比亚迪,早已刷新了国人对它的认知。该品牌花了大价钱从奥迪、奔驰等高端品牌中挖掘设计大师,为比亚迪汽车推出独家龙脸设计语言,让其众多车型凭借设计独特的东方审美特征,赢得更多“面值粉”。

与此同时,植根于中国汽车工业重镇上海的MAXUS、SAIC大通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出海之路”,其出海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欧盟市场和新西兰市场,那里的用户需求更“犀利”。例如,在2015年的新西兰市场上,SAIC大通MAXUS V80已经跻身新西兰宽体轻型客车市场前三,占据15%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个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新西兰的商用车市场也非常成熟,当地市场对产品和品牌的进入门槛要求很高。为了进入新西兰市场,SAIC MAXUS必须通过包括ECE认证、WVTA认证和ADR认证在内的41项标准的严格测试。在新西兰汽车市场,南北岛汽车年销量只有13万辆,但这里却有39家汽车公司抢市,可见新西兰汽车市场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在过去的五年里,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汽车市场也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澳大利亚市场同比下跌15%,新西兰市场同比下跌22.2%。然而,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日子”里,SAIC大通MAXUS依然笑出声来:截至2020年12月17日,SAIC大通MAXUS的所有车型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销量均已超过1万台。其中,澳大利亚售出9066台,新西兰售出1081台。有了这样的销量增长,MAXUS、SAIC大通的海外员工,很可能要担心车辆的产能是否能跟上海外汽车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合资车企终于感受到了苹果三星面对华为小米时感受到的压力。过去,无论是在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还是汽车行业,中国企业似乎都与外国同行存在很大差距。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努力和追赶,国内消费电子市场和汽车市场不再是外国人的“提款机”。对于合资车企来说,如果2021年还是不超前思考的话,可能会面临像过去诺基亚手机一样的国内汽车市场尴尬局面。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