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别争了,第一辆5G车的尘埃已经落定

对于“首款5G车”的称号,业界一直争论不休。

今年6月,号称全球首款5G车的广汽Aen V上市。预售的北汽ARCFOX-T也表示是全球首款搭载5G技术的商用机型;已经转型为科技公司的比亚迪自然是紧随其后,声称7月上市的比亚迪韩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车型”;荣威将8月上市的MARVEL-R定义为“世界上第一款全仓库互动5G量产车”。

就在我写上一段的时候,长城发来了一篇稿子,题目是《全球首家!长城汽车5G车载无线终端达量产状态,领跑5G时代》,上面说东软集团为长城量身定做的5G车载无线终端已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认可证书’,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奇怪的是,打着智能技术旗号进入汽车市场的‘新生力量’却在这里消失了。

随着全球首款5G车以33,354 A V的速度量产,围绕“首款5G车”称号的争议告一段落。据广汽Ean内部人士透露,这是一款真正能交付给消费者的5G车,而不是嘴上说说的。而且目前华为极其有限的5G芯片都在我们手里,基本可以说是独占了。

各大车企之所以夺此称号,是因为5G技术对汽车有颠覆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关键。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和美国可能是未来唯一的汽车大国。前者有华为的5G,后者有特斯拉芯片,”

为什么掌握5G就能掌握未来的汽车行业?

众所周知,5G有三大绝对优势,高速、低延迟、宽连接。传输速度是4G的100倍以上,延迟只有4G的1/50。它可以同时连接数百万个终端。这些特点赋予了汽车两大特点,一是即时通讯,二是万物互联——5G的Aean V上有V2X车载智能通讯系统。

事实上,这两个特点是中国未来实现车路协调的两个基础。

AIONV拥有全球首款由广汽自主研发的5G和V2X车载智能通信系统,搭载全球首款基于华为新一代霸龙50005G芯片的车载级5G模块MH5000——。

所谓车路协同,就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车、车、路全方位的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的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上面这段话摘自百度百科,有点长。大致意思就是以后路上所有的设备和车辆都可以及时沟通,然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连接起来。这样联网的车辆可以提前感知前方的交通状况,进而提前预测和准备。

目前我们所谓的自动驾驶靠的是硬件感知和算法。比如通过某雷达,我感知前方50米有障碍物,自动驾驶系统会根据算法采取必要的措施。然而,基于这种单一的技术路线,自动驾驶系统存在许多缺点和局限性。

‘有限’有三种,一种是能力有限。由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组成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感应范围一般在50-150米以内。激光传感器威力大一点,但是只有300米,而且是在最好的条件下。一般情况下,它的感知范围一般在200米左右。另一个是条件有限。这种基于硬件的传感系统受天气环境的限制很大,在雨雪天和雷雨天气时能力会大大降低。目前特斯拉很多关于自动驾驶的交通事故,大多与摄像头感知错误有关,比如把大卡车的白色面板识别为天空。

另一个是成本有限。现在你听说许多汽车公司会炫耀他们有多少雷达和照相机。的确,基于这种硬件感知的自动驾驶必须在硬件上竞争。毕竟这个东西的硬件越多,它的感知就会越到位,就像一个人看到六条路一样,但这也导致了一个强大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极高。

>

这三种有限也导致了自动驾驶系统:第一,无法适用于100%的使用场景,这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L4、L5级自动驾驶;第二,无法将其普及到全车系里,目前10万以下的车型中都比较少看见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想要自动驾驶系统突破现在的瓶颈,达到L4级别,那就需要软硬件结合,所谓的"软件"就是上面提到的车路协同,而车路协同的基础则是车辆的5G通信。毫无疑问,广汽埃安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这也就是为什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会在上个月的广州车展上自信地说道:"2025年,我们有信心做到L4级自动驾驶。"

软硬件究竟如何协同?我们在下线仪式之后也体验了一把,其中一个场景大概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试驾车辆直行到十字路口,左右两边的视野都被建筑物挡住了,可此时十字路横向来了一辆车。此时无论驾驶员还是自动驾驶的硬件系统都无法感知到这辆车,但是基于5G即时通讯的埃安V却能把它的信号识别出来,进而提前刹车。

说白了,有了5G的汽车,就像有了透视眼一样。

既然现在广汽埃安都已经能做到了,为什么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L4级自动驾驶?这其实也不是广汽埃安的问题,而是市政改造的问题,因为要做到车路协同、万物互联,首先就是要万物联网,而且联的还是5G网。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制定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到2025年,系统才能形成支撑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制修订道路交通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业务领域重点标准60项以上。

也就是说,消费者要想体验到L4级自动驾驶,起码要到2025年以后了,换句话说,现在的5G汽车除了能给你更快的网络,看更流畅更高清的电影以外,没啥能帮到你的了。所以,目前埃安V的超前交互功能也只限于AIONV与AIONV之间。

这个5G套餐也不便宜,将近1万大洋,如果不是对网速有过分的要求,现在不建议入手5G套餐。

有网络的时候就用5G来实现自动驾驶,没有网络的时候就用硬件来作为保障,"软"和"硬"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谁替代谁。

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推出的5G车只是一个噱头?当然不是,科技总是讲究先人一步,讲究的是数据经验的累计。谁先掌握这项技术,谁率先应用起这些功能,谁就有主导权,这是毫无争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车企总是在抢"全球首款5G车"的头衔。

文|大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