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第二届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峰会论坛暨第二届地平线杯中国智能汽车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国汽车行业应如何适应汽车需求侧改革、如何进一步激发和壮大智能汽车新势力、如何进一步培育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等行业焦点问题。
本次论坛的召开为挖掘和培育新的智能力量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品牌推广和企业的优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际汽车工业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学院院长、战略与选择顾问赵福全在论坛上致辞。以下是现场演讲的录音。
世界汽车工程师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所所长、评选顾问赵福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
首先,热烈祝贺第二届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峰会论坛成功召开。目前,汽车工业正如火如荼地走向“新四个现代化”,既有巨大的机遇,也有挑战。在‘新四化’中,我个人认为智力是最有潜力的,也是最难的。可以说,智力是工业发展的核心目标,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都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智能化。
智能化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汽车不再是以硬件为主的简单产品。未来汽车产品软硬件兼备,只有软硬件的融合才能给汽车产品带来质的飞跃。
什么是智能车?我的理解是,只有生命力持续,不断进化,不断自我完善的车,才称得上智能车。再优秀的学生,如果下班后不学习,迟早会落后。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学习能力,不断的学习态度,才能不断的成长,才能拥抱整个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才是最好的。“我认为智能汽车也是如此。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汽车智能不是某个技术或行业可以解决的,而是涉及到整个生态,甚至是人类未来能否进入智能社会的重要因素。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社会一定是智能社会,需要多智能体协同智能。如果某个元素不智能,就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的智能。因此,在未来,汽车应该与城市,交通和能源相结合,即智能汽车,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能源应该融入“4S”的发展。基于这种发展愿景,未来的智能车将成为从功能到性能再到体验导向的产品,其能力将从通讯到联网,最终实现在线。这里的在线不仅仅是简单的在线产品,而是指在线的人、在线的车、在线的服务,是智能车的最终形态。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传统技术和参与者是无法满足的,汽车行业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连接整车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原有线性垂直汽车产业链将转变为网状交织的三维旅游生态系统,产业边界将逐渐模糊,包括基础设施、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在内的“新进入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来通过简单的叠加配置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才是未来的制胜之道。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所做的事情和我们所走的道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解放的思想拥抱未来的工业发展。曾几何时,大家都认为新势力造车是PPP,但也有企业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战略选择。
如何发展智能汽车,需要我们系统思考。不仅有学术问题,还有消费者心理问题,还有产业转型等诸多问题。
我认为,生产、教育、科研多方协同创新,可以促进智能汽车的健康发展。如今,智能汽车不仅是汽车行业本身的问题,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智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载体。如果不从这个高度去理解智能车行业,智能车的发展也走不了太远。
此外,资本在智能汽车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汽车行业进入立体生态,需要很多元素进行有效的组合整合,只有资本才能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将碎片化的元素连接在一起,所以资本是粘合剂;同时,产业内涵
和外延的改变催生了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要素,而资本的集中投入可以加速推动其重点发展,所以资本又是催化剂。只有全面、系统地思考并有效处理好技术、产业、商业模式、生态和资本的关系,并从多个维度去思考、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新高度。
从以上角度来看,我认为汽车评价研究院组织的智能汽车的评选活动和论坛,对于推动智能汽车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