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野兽
每个人都应该听过这句话,“多一匹马,少一磅”。虽然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是意思很明确。也就是说,要让车性能更好,减重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重量较重,在相同位移的情况下,达到设定速度需要的时间越长,加速度自然不占优势。其次,悬架和减振器上的压力也较大,导致悬架压缩过度,减振器效率降低。
这个原理和人类是一样的。跑100米谁更有优势,谁浑身肥肉肥筋?答案显而易见。而且,体重过重会增加膝盖和脚踝的压力,增加磨损和受伤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专业赛道车型的内饰基本都是素颜的原因。因为它几乎把所有能拆的都拆了,比如大屏幕,门板,真皮座椅,甚至空调,为了追求极致的轻量化。
当然是赛车了。对于普通民用车来说,这种拆解肯定是不可取的。毕竟设计配置,豪华等等也是现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除了拆解,还应该做些什么来减轻汽车的重量呢?
第一款:材质减轻重量。
这是减轻重量的根本途径,直接从制造材料入手,用更轻的材料制造车辆。
首先是全铝车身,以捷豹路虎为代表。以捷豹XFL为例,其铝合金使用率高达75%,车身结构仅重297 kg,比同等结构的钢车身轻20%-45%。
20%-45%其实是一个可怕的比例。一般的车能瘦100斤是很激烈的。但是,如果一辆车的重量超过一吨,100KG不到10%。可见对材料的减重效果非常明显。
当然,全铝车身并不完美。从绝对强度来说,不如高强度热成型钢。然而,如果使用热成型钢,重量将再次上升。
于是,碳纤维车身出现了。这里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当时通用用碳纤维做了一款概念车,只有190KG重。虽然这只是一辆概念车,但它展示了碳纤维材料在减重方面的可怕力量。
我们知道,碳纤维材料本身的重量是钢的1/4,比金属铝轻,抗冲击能力也是钢的几倍。它简直是最理想的身体材料。
当然,又起来了
还有玻璃纤维材料,那就是更加极端了,只适用于极端性能的车型。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也有缺点,那就是价格昂贵,这就导致一般的家用车上是几乎不太可能使用的。第二种:发动机减重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对于一款车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发动机减重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步,在我看来就是缸体材料的进步,从铸铁缸体变成铸铝,可以大大减少整体的重量。不过,铝制发动机也有局限,在改装极限上不如铸铁发动机的。典型的就是三菱EVO的4G63和4B11T。
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节能减排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致力于通过减少缸数来给发动机减重。12缸变8缸,8缸变6缸,6缸变4缸,4缸变3缸,未来可能1缸没有,完全变电机了。
第三种:内饰以及结构件减配
这种减重方式是目前车企最常用的。像是减配发动机舱隔音棉,然后用更轻的塑料材质代替皮质来制作内饰。
车内还有一个非常容易减重的部件就是座椅。座椅的底座结构,内部的海绵厚度,表面的材料,包括电动调节的电机等,都是可以被用来减重的对象。
尽管这些减配会对驾驶体验、成多体验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是相比起通过减配防撞梁、更换悬架材料来达到减重目的的做法,相对来说已经是可以接受的了。
以上三种减重的思路,就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劣势,更多时间是被结合起来使用。
未来,随着像是3D打印等制造技术的普及,相信车辆减重也会迎来史诗级的升级,届时,车辆的性能又会迎来一次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