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电动车车主该维权了。近日,网上出现了“特斯拉的生命在冬天打折,女车主用大喇叭维权”的新闻。简单来说,新车名义值468公里,实际只能跑200公里左右,假标准严重。
你认为特斯拉应该为此负责吗?尽管特斯拉和那些在冬天跳水的汽车公司不是好东西,但NEDC却无法逃脱惩罚。毕竟,特斯拉声称的468公里耐力是基于NEDC的结论,这也要归咎于NEDC提高了我们的期望。
NEDC也很聪明
虽然大家长期饱受NEDC之苦,但其实人也根深蒂固,它的全称是“新欧洲驾驶循环”,而新欧洲标准循环试验也是我国国家标准中采用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燃油汽车的排放试验。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刚刚处于上位不久,堪称“先进续航测试标准”——。2019年之前,很多车企都在吹恒速续航(你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测试条件有多不靠谱)。同年3月,李翔发微博要求恒速续航后,业界开始放弃恒速续航,重点关注NEDC续航。
此外,没有其他的续航测试标准能压过NEDC,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所以逐渐成为主流的续航测试标准。
NEDC的问题相当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越来越多,人们显然觉得NEDC不可靠,那么哪里不可靠呢?我们知道电动车的三大杀手是低温、高速、空调,这三种工况在NEDC标准下基本相当于没有。先看温度。NEDC测试的温度是20-30。这个温度好舒服,就是我在这个环境下工作效率挺好的,更别说电动车了。使电动车寿命骤降、电池瘫痪、启动失败的低温,在NEDC测试过程中根本不存在。
截图来自GBT 18386-2017
然后就是高速。虽然NEDC也跑的很快,但是时间很短。看下面的工作图,可以发现80-120km/h的高速工况只占整个测试的六分之一左右。
至于空调,别提了。测试的时候也关了。不仅如此,车内其他电器也被关掉。
截图来自GBT 18386-2017
另外,还有一个热学知识。整个NEDC测试都是在长凳上进行的。虽然前面有鼓风机模拟风阻,也有模拟车轮阻力的设备,但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实我们吐槽NEDC测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教给大家一个窍门,只要看看这个我能手绘的曲线就知道不靠谱;比较可靠的曲线一般看起来都是帕金森病,比较不稳,比如下面的WLTP和EPA。
上图是WLTP测试的曲线,分为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四个部分,有道路测量。一般欧美日系车都喜欢用这个标准。EPA是美国环保局牵头的一项测试,分为市场条件、高速条件、激烈行驶条件和空调运行条件,同时也考虑了高低温的影响,是一项比前两项更为严格的测试标准。
1.dftoutiao.com/news/20210128/20210128155048_7ea6b640bac9b25958b5f6728c77bb43_7.png">因此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NEDC续航>WLTP续航>EPA续航。下面找一个幸运地做个这三个测试的国际巨星——Model 3来给大家验证验证。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在NEDC、WLTP和EPA测试下的续航成绩分别为590(2019年初的国产版,现在停售了)、544和523(升级后的,之前是499)公里。
中国人自己的续航标准——中国工况续航(CATC)
其实NEDC算是个舶来品,它的“E”表示的是European,也就是欧洲。事实证明,这套标准在现阶段显得有点水土不服;而WLTP虽然更加严谨,但其高速工况速度接近140公里/时,明显与国内实际情况不符。与其生搬硬套国外标准,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一套标准不就得了。
于是中国工况续航(CATC)来了,它提供了更符合中国情况的工况曲线,并且极有可能加入低温和空调等测试。中国工况续航采集了我国各大城市的车辆数据,统计了不同城市车辆的怠速比例、平均速度、和速度分布三个主要工况特征。
接下来,中国工况续航参考WLTP的方式,将车辆运行区间分为低、中、高和超高四个阶段,并结合上面的数据,得到了三个运行区间:低速中速和高速,并得出这三个速度区间的交通量,并与滴滴、高德等数据做对比,制定出符合中国交通环境的测试标准。
中国工况续航的测试时间与WLTP相同,为1800秒,按着上面各速度区间的占比来分配时间:低速674秒,中速693秒,高速433秒,平均车速29公里/时,最大车速114公里/时,怠速比例22.1%,然后工况图是这样的:
截图自国家标准《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第1部分:轻型汽车》征求意见稿
当然,这个测试也适用于油车,油耗虚标的车企也有好果子吃了。目前,中国工况续航已经发布了三篇征求意见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准仅给出了工况曲线,对于我们关心的低温、空调等测试并没有明确规定,当然这也不是这个标准该讨论的东西,后续应该会出一个类似GBT 18386的针对电动车的续航测试标准。值得期待的是,《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第1部分:轻型汽车》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也提到了电动车开空调影响续航的问题,也有报道称,CATC将增加高低温下开启空调的实验。
而近期工信部研讨会上也表示会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CATC),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同时,《瞭望》发文称:“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利用更接近实战的国标,倒逼电动汽车生产厂家实事求是地亮出技术短板,明示冬天低温可能给电池性能带来的衰减,让消费者不再有被忽悠的感觉,让敢吹牛的厂家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同时,应当依托更科学的能耗检测和公示制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流通秩序。”因此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一个适合中国路况的、考虑到低温、空调问题的续航测试标准到来。根据规划,这将在2025年左右实现。
车企该行动起来了!
一句话,车企应正视电动车低温续航衰减问题,不扯皮不糊弄,多推出保障低温用车的措施。虽然大家都明白高速、低温和空调是电动车续航的三大杀手,但有业内人士提到,目前电动车消费者最关注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安全、续航,而冬季用车排在后面。再加上大多数电动车用户集中在南方及中原地区,部分东北老铁们的冬季用车的问题显然不值得车企上心。
所幸,也有不少车企察觉了广大北方车主的用车需求,比如威马的柴油加热系统,效果拔群(具体对比可参考电动邦趴趴趴大赛实测结果);甚至宏光MINI EV这种小车,也搭载了电池预加热系统;还有的车加入方向盘加热、热泵空调等配置;加之国家逐渐重视这些隐疾,相信车企们也会尽快给出更明确更有效的答案。
邦点评
总地来看,想要电动车不虚标,需要国家、行业、厂商,乃至媒体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电动车能向续航更精准、用车更方便、补能更快捷的方向发展。
文章出处:电动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