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高估值的“荒谬”?为什么电池公司会成为新的“黑马”

译者艾瑞亚

最近,电池股成为投资者的热门对象。

仅在1月的最后一周,两家公司就宣布与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1月29日,欧洲电池制造商FREYR宣布将寻求14亿美元的借壳上市。总部位于休斯顿的初创公司Microvast(隶属于浙江湖州Micromacro Power)也于2月1日宣布,计划借壳上市,估值为30亿美元。

虽然这两家公司的总估值达到44亿美元,但他们自己的年收入勉强超过1亿美元(FREYR甚至没有生产电池)。如果现在的市场对电池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那么这么高的估值也是可笑的。

1.电动车着火了

像通用、福特这样的老爷车厂商,已经花了上亿美元改造成电动车。去年,通用汽车表示,未来五年将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自动化上花费270亿美元。

图为福特2021年的广告:“到2025年将推出30款新电动汽车。”

与此同时,许多新企业正准备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或扩大生产规模。比如被称为美国新造车力量“三驾马车”之一的里维安,将在夏季交付新生产的电动送货卡车。此外,领衔里维埃拉投资的亚马逊也订购了数千辆电动送货车。

甚至美国政府也在火上浇油。上周,拜登宣布,美国政府将用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取代联邦团队的所有汽车、卡车和SUV。这是64万多辆车。这意味着通用和福特需要大量额外的新电池。当然,美国的其他新公司也从中受益:里维安和特斯拉.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特大城市都在规划自己的电气化方案。根据加拿大皇家银行的研究报告,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公共汽车、出租车、卡车和政府车辆的零排放。

2.中国市场的淘金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之一,其政策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或许,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淘金的巨大潜力,是微视获得巨额注资的原因之一。这些包括美国老牌特种车辆制造商奥什科什公司;贝莱德,市值8.67万亿元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科赫战略平台和私人基金经理InterPrivate。

这些新投资者的信心,可能来自微法斯特、——鼎晖投资、中信证券的基石投资者。这两家公司都是在中国拥有顶级资源的私募股权和金融服务公司。

这也是公司专注商用车和工业用车的原因。Microvast认为,商用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很快将达到300亿美元。目前,商用电动汽车的销量仅占市场的1.5%,但公司相信,到2025年,其普及率将攀升至9%。

微视董事长吴洋表示:“2008年,我们从颠覆性电池技术开始,推动了一场旅行革命。这项技术使电动汽车能够与内燃机车竞争。从此,我们改变了三代电池技术,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我们的电池性能远超竞争对手,成功满足商用车客户对电池的严格要求。”

3.探索欧洲市场

如果说中国投资者会在Microvast的上市过程中赚很多钱,那么一批美国投资者和一家日本巨头都在热切期待着FREYR的上市。北桥风险投资公司、CRV、伊藤忠商事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都将受益,尽管它们不是富瑞的直接投资者。

上四家公司都是半固态锂电池技术开发公司24M的股东。24M公司在波士顿起家,FREYR所使用电池制造技术就来自于24M的授权。

连续创业者、教授蒋业明(Yet-Ming Chiang,美籍华人)也将在FREYR的上市中受益。蒋教授书写了电池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开发与创新的历史。

过去20年中,这位MIT教授一直致力于可持续技术的研究,最初是在A123(曾经辉煌的锂电池企业,已不复存在),之后是3D打印公司Desktop Metal,半固态锂电池技术开发公司24M,能源储存系统设计公司Form Energy,还有另一家能源储存初创公司Baseload Renewables。

去年,Desktop Metal通过SPAC上市。如今,大量资金涌入24M的欧洲合作伙伴FREYR,24M的潜质正待厚积薄发。

来自挪威的FREYR计划在家乡建设五个电池生产工厂,在未来四年中建成43千兆瓦的清洁电池产能。

对FREYR总裁Tom Jensen来说,24M的技术有两个主要优势。Jensen说:“一个是生产过程本身。24M的工艺是把电解质和活性物质混合,使电解质厚度增加,减少电池中的非活性物质。另一点就是可以减少许多传统生产步骤,和传统锂电池相比,24M的技术可以让生产步骤从15个减少到5个。”

这么高的生产效率配合电池容量的增加,带来了电池生产流程的又一个颠覆性优化。

Jensen说,公司需要25亿美元才能完全实现计划,但这波电动汽车的风潮能帮助FREYR。公司正准备以SPAC的方式与Alussa能源公司合并,而这次SPAC得到了包括科氏、嘉能可、富达管理及研究公司等的联合投资。

4.尾声

2020年12月,加拿大皇家银行曾出了一份电动汽车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写道:2020年,我们预计电池电动车市占率将达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市占率1.3%。虽然这些数字看起来不起眼,但我们将见证它们的高速增长。

到2025年,如果电动汽车政策仍有利好,电池电动车的全球渗透率将达到11%(CAGR即复合年均增长率:4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渗透率将达5%(CAGR即复合年均增长率:35%)。

到2025年,电池电动车在西欧的渗透率将达到20%,这一数字在中国将为17.5%左右,美国7%。相比之下,传统内燃机车将以仅2%的CAGR增长;单以车辆数为基础,内燃机车的数量将在2024年达到巅峰。

文章翻译自Tech Crunch,原标题为"Battery companies are the latest SPAC target as EVs get a huge regulatory boost",作者是Jonathan Shieber,由霞光社简单整理编辑后发表。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