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电动车达到1000km时对续航里程有没有焦虑?

你有没有想过在不久的将来,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续航里程可以轻松达到800公里以上?到那个时候,你还有“里程焦虑”吗?

其实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我们99%的汽车场景都是几十公里的短途旅行,很少有单程达到几百公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主流电动车的续航水平可以覆盖99%的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

但是,很多人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甚至是为了出行安全。虽然电动汽车只有1%的场景无法覆盖,但这1%的不确定性会被放大,影响整个购车决策和体验。

200公里续航可以满足80%的场景,300公里续航可以满足90%的场景,400公里续航可以满足95%的场景,500公里续航可以满足98%的场景,1000公里续航可以满足99%的场景,但是无论续航怎么提高,电动车还是不能满足100%的汽车场景。

所以,焦虑的来源是不确定性。只要不确定性存在,焦虑就存在。

不可否认,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随着单里程的加长,每日充电次数的减少,整体感觉会更好。里程越长,自我活动半径越大,使用汽车的心理负担越低,体验和幸福感越强。

另外,电池寿命越长,一次充放电周期越长,单位时间充电次数越少,电池寿命越长。

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降低不确定性造成事故的概率,但无法消除。这和手机是一个道理。

在过去,诺基亚可以在袖手旁观生存十几天,也就是说,它在正常使用中至少可以生存两三天。但是那个时候,几乎每个远行的人都会带充电线或者备用电池。现在的智能手机玩半天就没电了,但是很少有人专门带个充电宝。

这是因为,以前各种品牌的手机充电线不兼容,很难借到同样的型号。现在不仅大家都很容易借到同样的充电线,而且共享的充电宝到处都可以借。同样,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里程焦虑”的根源不是电池寿命,而是充电插座的密度和充电速度。

如果你去任何地方,附近都有充电桩,充电5分钟就能开2小时,你还在乎你的续航时间是600公里还是1000公里?

不管我们买什么车,都不会完美,即使是燃油车,可能会有噪音,动态响应慢,油价贵,车牌贵等。要彻底消除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焦虑,就要像燃油车一样体验。我们需要建造大量的公共快速充电桩吗?

其实未必如此。

石油只在加油站有,但每个家庭都有电。按照加油站的思路建电站不太靠谱。那么,什么样的充电基础设施才能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呢?

提到手机,并不是手机电池容量的增加,而是一个叫做“充电宝”的东西,解决了手机生活的焦虑。电动车也是如此。未来电动汽车必须是基于多主体参与的车辆场景的分布式供电模式,如车库、公共停车场、商场、写字楼、高速公路等。此外,电能交换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能量补充方式。

所以在考虑充电基本设置的可及性之前,续航里程焦虑还是会普遍存在的。为了消除电动汽车的焦虑,需要汽车公司、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者和社会各界管理者、逐渐成熟的消费市场共同进步,而不是汽车公司推高续航里程或无休止地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