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与美国初创企业菲斯克的跨境合作,不仅是两大造车新势力的共同努力,也意味着富士康在造车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月24日,富士康和菲斯克联合宣布,菲斯克将与富士康共同开发突破性新模式。菲斯克创始人亨里克菲斯克(Henrik Fiske)表示,富士康为菲斯克代工将提升公司规模和制造效率。
上海富士康总部大楼。
据悉,菲斯克是由资深汽车设计师亨里克菲斯克(Henrik Fiske)创办的电池驱动汽车企业。
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把菲斯克说成新人也不是很准确。事实上,今天的菲斯克品牌是破产后的东山再起。据悉,在最初的较量中,菲斯克和特斯拉在美国高端电动车市场势均力敌。
菲斯克不担心选择富士康,富士康目前没有造车经验。据悉,这款富士康制造的汽车最早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量产,初步计划年生产能力为25万辆。菲斯克表示,在贴牌生产这一突破性的新模式之前,富士康将通过与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合作积累贴牌生产经验。
诚然,富士康一直以消费电子代工巨头著称。需要指出的是,富士康在汽车领域也是一个有经验的“新人”。富士康在汽车行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2005年,富士康成为特斯拉、奔驰、宝马等奢侈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
这两个月来,频频有报道称富士康与各种汽车公司合作造车,不可避免地让外界对富士康进军汽车制造议论纷纷。
有分析师认为,富士康宣布代工制造,与该公司手机代工业务的峰值增长有关。根据中国信通技术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手机总出货量为3.08亿台,同比下降20.8%。这不仅是对股票竞争的考验,也是来自手机市场上比亚迪、李勋精密等竞争对手的威胁。另一方面,代工业务将成为富士康新的利润增长点。据证券机构分析,虽然诞生在颠覆时代,但智能车带来的规模冲击和市场增量将远远超过智能手机。
然而,即使是汽车代工厂商也难逃毛利率低的命运。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业的收入来源也在发生变化,制造业本身不再是高收益的。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电子的市场空间有望不断改善。
事实上,富士康不仅仅是靠贴牌生产汽车。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洋伟表示,富士康的目标是为全球10%的电动汽车提供零部件或服务。此外,富士康MIH平台可能会推动其电动汽车业务的增长。据悉,MIH平台是2020年10月建成的纯电动架构平台,帮助新生力量快速实现量产交付。
据了解,2019年富士康汽车业务销售额将为95亿新台币,主要来自零部件供应方向。刘养伟预计,到2023年,其电动汽车相关业务才会开始对集团整体销售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也许作为前任,汽车行业的铸造皇帝麦格纳在过去的一年里可以给富士康一些信心。随着全球轻型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麦格纳2020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增长12%,达到106亿美元,净利润同比飙升68%,达到7.38亿美元。
亨里克菲斯克(Henrik Fis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不需要制造自己的电动空调、转向架,甚至平台本身。”可以说,菲斯克和富士康的结合是汽车行业近年来产生的新生产模式的一个缩影。汽车生产外包,采用与代工厂合作的轻资产战略模式,已经成为新生力量造车的趋势。
对于没有足够资金的新生力量来说,代工制造模式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成本。如果说江淮代工威来汽车是代工1.0模式,富士康和吉利通过为全球其他汽车公司提供代工生产和定制服务,已经进入了代工2.0时代。
随着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进入汽车领域,汽车的异地建设,有分析师认为代工将逐渐成为主流模式。毫无疑问,富士康想要抓住这样的趋势。
“我们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意味着生产下一辆菲斯克汽车只需要24个月,从R&D到投产。这是新车上市所需时间的一半。”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表示。
在宣布菲斯克和富士康将进入造车新阶段之前,富士康还宣布将贴牌生产百腾汽车的M-BYTE车型。此外,富士康还在讨论与吉利和法拉第未来(FF)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鉴于富士康与苹果的密切合作关系,以及苹果汽车未能与许多汽车公司合作的事实,也增加了富士康将与之签约的猜测可能性。
对于菲斯克来说,富士康并不是唯一一家。早在去年10月,菲斯克就与麦格纳结盟。根据协议,麦格纳将为菲斯克生产其首款量产车型——Ocean SUV。这款车型将在麦格纳转型的全新纯电动平台上打造,这款Ocean SUV还将搭载麦格纳共同研发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
(本文来自《The Paper》,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