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0年,资本市场上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的“故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新能源和美股的利好走势,特斯拉一度成为美国市值第五大上市公司。与此同时,在威来、理想、小鹏美股上市的公司市值也有所上升,甚至超越了创造企业的老传统。
前几天,国内两家新的汽车制造企业陆续上交成绩单。从结果来看,两个新的汽车制造企业都显示出收入增长、亏损缩小和毛利改善。3月2日,美股收盘后,威来汽车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威来汽车年营收同比增长100%以上,毛利率首次转正。
相比已交付近三年的威来,交付仅一年的理想车也在日前交出了第一份完整的年度财报,并为国内新生力量创造了多项记录:实现正毛利最快,累计交付超过4万辆最快,实现正净利润第一.从结果来看,作为后来者的理想车有赶超威来的趋势。
威来的投递量增长了112.6%。2年后推纯电动车型理想
财报显示,威来2020年交付4.37万多辆,2019年交付2.0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12.6%。
相比2019年,威来汽车销量大幅增长。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威来汽车一季度销量3838辆,同比下降3.7%。随着疫情的好转,威来汽车交付量也相继大幅上升,其中第二季度交付10331台,同比增长190%;第三季度交付12206台,同比增长154%;第四季度交付17353台,同比增长111%。
据分析,威来汽车强劲的市场表现背后有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威来有EC6、ES6、新ES8交付,产品矩阵相对丰富,占据更多细分市场;二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威来专注于高端奢侈品路线,更适合市场需求,产品更具竞争力;第三,特斯拉、威来等新品牌的新车型在销售和售后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甚至吸引了许多传统汽车公司效仿。
此外,威来汽车产品继续扩张。今年1月9日,威来发布了第一款量产品牌旗舰轿车ET7。威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ET7将于明年交付,当然还有很多准备工作,尤其是在AD方面,我们仍然需要进行足够的测试和开发。”
从目前的交付量来看,理想车紧随威来汽车。
据Ideal Auto财报显示,2020年Ideal One共交付车辆3.26万辆,仅次于威来汽车,在初创汽车公司销量中排名第二。2021年2月18日,理想One总交付量超过4万辆。相比威来,Ideal是后来者,2019年底开始交付Ideal One。根据官方声明,理想的交付规模已经创下了初创汽车公司交付速度最快的纪录。
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想的One是增程电动车,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范畴。今年年初以后,上海出台的新规定,给理想车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2021年2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称从2023年1月1日起,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将不再获得免费的特别牌照。也就是说,理想的增程车将不再享受免牌照优惠。另外,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指标只分配给纯电动汽车。
接下来,理想汽车将改变其单一的技术路线。
据了解,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翔曾在公司内部发来一封信,信中提出,在未来十年内,理想汽车将推出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增程技术路线,一个是普锐斯技术路线
从盈亏表现来看,营收与交付是捆绑在一起的,Ideal和威来都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但同时两家公司都没有完全摆脱亏损的现状,从2020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威来汽车的净亏损比Ideal汽车高出近34倍。
卖车比较好的威来汽车真的不会像理想的那样赚钱吗?
除了交割量的突破,理想和强劲的盈利是亮点。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营收93亿元,公司毛利率16.4%。威来汽车2020年收入162.5元
79亿元,毛利率11.5%,全年单车毛利率12.7%。相比蔚来,理想汽车总营收虽然较少,但理想的毛利率相比蔚来高出4.9%,简单来说就是理想更赚钱。虽然眼下理想尚未实现全年盈利,但亏损情况已呈现好转,2020年净亏损1.52亿元,但相比2019年24.4亿元的亏损额大幅收窄。
相比之下,蔚来汽车的亏损情况似乎要严峻得多。
2020年,蔚来汽车净亏损为53.04亿元。虽然相比理想汽车其净亏额颇大,但较前两年大幅收窄。数据显示:2017—2019年,蔚来的净亏损分别为49.85亿元、96.39亿元、112.98亿元。由于2019年净亏超百亿,李斌曾被外界评为"2019年最惨的人"。自2016年以来,蔚来过去累计净亏损达337亿元。
分析认为,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仍然是蔚来的重要支出,不过2020年均有所减少。这也是2020年蔚来汽车亏损收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数据上看,2020年,蔚来的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为39.32亿元,低于2019年的54.51亿元;2020年研发支出为24.88亿元,较2019年的44.28亿元减少近一半。
分析指出,理想亏损收窄,净利润转正的突破,则恰恰是得益于其对经营费用的严格把控,以及利息及投资带来的大量额外收入。但更能反应理想造车环节的成本管理、效率管控的毛利率,实际上却出现了下滑。
从利好的层面来看,理想汽车没有大额投入市场营销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销量的大幅攀升,比如理想极其讲究效率经营风格,还比如随着规模效应增强还可能进一步分摊成本与费用。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仅靠缩减开支与更高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毛利水平的下跌,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另外,在研发方面,蔚来汽车的研发投入高于理想汽车。
数据显示,2020年,理想汽车研发投资支出共计11亿元,相比2019年的11.7亿元减少了7000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1.6%。而蔚来汽车在2020年的全年研发费用达24.9亿元。从2016年到2020年,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蔚来汽车花费在研发上的费用就高达238.14亿元.
另外,李斌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Q4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蔚来会坚定地加大研发投入,提速核心技术和新车型的研发和量产工作,2021年的研发投入预计将增加一倍,达到50亿人民币左右。
扩建渠道有BBA的地方都要有蔚来
接下来,蔚来汽车还将继续做大市场版图。
"我们今年会在欧洲开始进行销售和服务,团队正在搭建的过程中,目前正在按照计划在推进,产品的准备、销售服务网络的准备、团队的准备,各方面的准备都在做",李斌表示:"这个不是一天来做的,从NIO来讲,我们第一天就在欧洲、美国建立我们研发的团队,我们具备全球团队的管理能力,我们仍然知道进入全球市场消费服务是很大的工作。"
另外,蔚来汽车将继续增建NIOHouse。然而,蔚来汽车曾在去年表示:NIOHouse的费效比较低。
在蔚来CFO奉玮看来,相比成本,NIOHouse对蔚来带来的品牌影响力更为重要。奉玮认为:"NIOHouse是重要的订单转化渠道,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用户触点,促进销售转化;同时具备极强的品牌传播功能,在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增加一定的品牌传播投入有利于品牌和销售的长期利益;NIOHouse也是重要的用户体系和社区运营的场所,为用户的线下连接和品牌宣传提供了活动空间。"
同时,NIOHouse的成本也在逐渐得到控制。奉玮表示:"我们在过去运营线下网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选址、规划、费效的把控能力更强,单店所需的投资金额和运营成本都大大低于原来的水平。一个参考数字是,目前平均单店投资是原来的投资的40%,而租金和运营成本是原来的50%。"
据悉,蔚来汽车在去年加大了NIOSpace的覆盖,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121个城市。李斌透露:"今年会再增加20个NIOHouse和120个蔚来空间,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策略,有奔驰、宝马、奥迪4S店的城市,都会去建一个线下的门店,这是我们基本的策略。"
同时,理想汽车也在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据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渠道建设已经进入第二战略阶段,正在调整零售店扩展策略,计划2021年实现200家零售店覆盖100个城市。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月31日,理想汽车拥有60家零售店,覆盖47个城市,还拥有121家服务中心和在89个城市设有授权维修点。
从目前来看,值得肯定的是,无论蔚来还是理想,作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已经走出了PPT时代,量产车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并且善用资本力量的它们在股市掀起风浪,除了为新势力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好的融资条件,对于"购买未来"的资本市场来说,其市值的表现实则是资本对造车新势力发展方向的肯定。
从两家企业目前公布的财务状况来看,两者皆以由于两家企业所采取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存在不同,凭借一时的财务表现很难评价两者的优劣。同时,两者也面临着不同的考验。对蔚来汽车来说,如何在保障研发的前提下,缩减经营成本扭转亏损是关键。
对理想汽车来说,虽然通过增程式汽车拿到了"入场券",但此后若开发纯电动汽车也同样要面对巨额研发投入的压力。另外,理想汽车将在两年后推的纯电动产品,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与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同场竞技,是理想需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