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王凤英: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在线消息: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是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第14次出席会议。王凤英代表在深入行业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智能化和新能源发展提出了《关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 《关于优化法律法规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化落地的建议》三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建议1: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模式,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发展

近年来,由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规模大等先发优势,中国培育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2020年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确立,中国汽车全球化迎来了新的机遇,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突破。但随着德国、日本等国外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仍以国内布局为主,“走出去”的黄金窗口被压缩,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球影响力小,芯片、钴资源等关键技术或资源依赖进口,阻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发展。因此,王凤英代表建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规划应制定为5-10年;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向全球发展;构建独立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走出去”实力;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企业互利共赢;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全球自我保护防御机制。

建议二:为氢能产业创造健康发展环境,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进程

为了实现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中国需要发展汽车氢能产业,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加快低碳减排。

目前扶持政策不完善,氢加气站管理缺位,车辆氢能源供应体系不完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自主性不够,整车制造和氢价格高阻碍产业化进程。为了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应用,中国迫切需要解决工业发展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因此,王凤英代表建议制定氢能国家顶层设计,完善标准和法规;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技术瓶颈;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能力,鼓励多种手段降低推广成本;加强优质资源协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建议3:协调和协调推进法律法规修订的机制,加快智能联网汽车商业化进程

智能网络化汽车作为跨行业整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方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营模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探索和解决汽车普及带来的环境、能源、交通等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目前的行业管理模式在产品标准、法律法规适用性、行业准入等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王凤英代表建议加快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整体协调机制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