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发布,首次出现“车辆智能与交通网络集成”。
从此,自驾车火星在夜间吹向荒野,引发草原大火的野火遍布全国。
接下来的两年里,造车的新生力量层出不穷,自主驾驶技术公司密集涌现。
随着自主车的不断落地,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原本属于自动车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城市之间的竞争。
从自动车的驱动力来看,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合肥、苏州相对突出。
然而,自主驾驶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一切还没有成为定局。这六大城市可能以山为王,也可能先做饭。
如果只关注这六大城市,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自主驾驶之都?
北京:占领资源高地
得益于其区位优势,北京雄厚的科技储备推动了自动驾驶的发展。
首先,北京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人才供应稳定,特别是清华大学,有“自动驾驶黄埔军校”之称,很多知名公司的创始人或高管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如马骁智行、文远智行、智胜、时宇科技、地平线、穆明塔、和多科技、主线科技、巨星未来。
此外,百度、滴滴、塔吉智行、四维智行、新石器、觉飞科技等与自主驾驶相关的知名公司纷纷入驻北京,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推动自主驾驶在北京的应用。
此外,北京的综合政策和多类型示范区也吸引了自主驾驶公司。
政策方面,北京已经积累了30项政策,涵盖试验场地要求、车辆技术规范、试验道路通行能力、道路管理规范等。同时还发布了国内最全详细的智能网络化汽车行业白皮书、自动驾驶路试年报等文件。
示范区内,北京国家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京冀)示范区包含三个基地,提供京津冀地区复杂道路环境、自动驾驶、智能网络连接等第三方测试,以及5G信号全覆盖下的R&D测试、验证、评估服务,可满足企业的各种测试需求。
其中,2019年10月,在国家级智能交通示范基地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国家首个开放式5G商用智能交通车路协同项目得到了蘑菇车联盟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硬实力同样强大。
目前,北京拥有北汽集团、北京现代、奔驰新能源、理想汽车等多家整车企业和15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未来北京还将吸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集聚。
经过几年的发展,北京已经建成了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形成了以“基础服务”为核心的智能驱动产业集群。
软硬结合,北京可以快速将科技应用到工业中。长期来看,占据技术高地的北京,在自主驾驶的发展上会走得更快。
上海:紧跟时代潮流
上海在理解未来技术方面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2017年1月,上海率先出台自主驾驶相关政策,强调打造智能网络化汽车产业生态圈,打造智能网络化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
政策一出来,群众就响应了。
地平线、宝马、新进科技、安布罗斯中国、欧特克、智佳科技、理想汽车等公司先后在上海设立R&D自动驾驶中心,也吸引了该领域的鲶鱼特斯拉
在示范区,上海国家智能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是中国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基地。
2019年,上海与AutoX合作建设中国首个无人驾驶机器人大西运营示范区,机器人大西可在150平方公里内自由穿行住宅区、商业区和商业区。
截至2021年1月,上海示范区已支持22家企业完成152辆自动驾驶汽车的闭区测试,企业和牌照数量居全国首位。
随着自动驾驶过程的加快,主机厂的玩家也行动了。
魏玛、智基汽车等新势力入驻上海,SAIC、吉利、宝能等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布局自动驾驶。
另外,去吧
海本土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多达600余家,如地平线、嬴彻科技、智驾科技、西井科技、纵目科技、黑芝麻、深兰科技、仙豆智能、华人运通、魔视智能、追势科技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去年12月,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2020-2025)》,其中提出:推动高度自动驾驶(L3级别以上)先行示范,推动有条件开放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上高速、高架道路进行测试及示范应用,在特定区域率先试点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人、载货商业化应用。
如果这一政策落地,或将加速上海的自动驾驶产业推广。
广州:力推无人驾驶商业化
自动驾驶发展的终局将是落地于商业场景,关于这一点,广州一直在摁加速键。
今年2月9日,文远知行获得广州网约车运营许可,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Robotaxi商业化运营资质的自动驾驶企业。
回望过去,广州的自动驾驶发展相当大胆。
首先在路测上,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Robotaxi在2019年已出现在广州特定区域,开启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
另外,广州黄埔区和百度Apollo共同打造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对外开放,涵盖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4种车型。
2020年广州的自动驾驶测试数据显示,当年自动驾驶载客累计测试里程近70万公里,服务人数超6万人,并且零主动安全事故。
截止今年1月,广州共发放43张自动驾驶路道路测试牌照,开放156.29公里测试路段。
长年运营安全,是广州推广无人驾驶的底气。
去年7月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小汽车营运能力分析报告(2019-2020年度)》报告称,广州自动驾驶将迈入取消安全员、5G远程驾驶的新阶段。
据悉在2023年~2024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将覆盖包括天河、海珠等广州大部分区域,甚至可能辐射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
除发展单车智能外,广州也在积极推动车路协同。
广州已与华为、百度、高新兴、广信投、公交集团、电信、移动、联通等13家企业合作,建设了自动驾驶5G车联网示范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系统、全国最大封闭测试场等项目,以上项目都为全国之最。
另外,广州的自动驾驶产业也相对完善。
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除了广汽、小鹏等多家整车厂在此之外,还有采埃孚、泰斗微电子、广州润芯、中海达、马瑞利、高新兴等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
去年,广州提出2022年前在各先行试点区开展3家以上商业化运营试点。
当成熟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强大的生产能力下批量制造并得到推广,将是怎样的场景?
在商业运营下,真实的行驶环境和大量的数据又反哺企业,或能催化广州的自动驾驶产业更为成熟。
此刻,广州更像“凤凰城”。
长沙:生态链已成
不同于其它城市含蓄,长沙将打造“智能驾驶之城”的野心赤裸裸摆在了台面上。
2015年,长沙敏锐感知未来科技动向,提出立足于“三智”,布局智能终端、智能设备和智能驾驶,并构建自动驾驶产业生态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产业生态链同样如此。
在示范区建设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结合市场需求,为物流重卡、商用车乘用车等多类型智能驾驶车辆提供测试,成为国内首个全无人7*24小时不间断封闭测试场。
同时,长沙积极推动车路协同发展。
2019年,长沙宣布启用车路协同“两个100”项目,智能网联车辆可以与普通社会车辆一起在指定的城市公共道路和智慧高速上行驶。
如今,该示范区已升级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使长沙成为国内唯一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获得三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在政策上,长沙目前共发布了13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政策文件,其中包含了道路测试管理、功能测试规程、开放道路技术要求等政策,为全国相关政策数量第二的城市。
为了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长沙还发布了“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分别鼓励智能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多场景车辆智能化升级。截止去年9月,已有3400辆智能网联汽车落地,打造了全球最大车联网应用。
目前,长沙自动驾驶产业生态链已初具雏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吸引了包括BAT、京东、中车、大陆、博世、舍弗勒、希迪智驾、地平线、华为等347家企业与长沙合作。
其中,基础层企业如景嘉微、国科微共计229家;技术层企业如华诺星空、证通电子、楚天电气等共计77家;应用层企业如希迪智驾、京东无人车、三一重工等共计41家。
当前长沙已形成全方位产业集群,并在2020年入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前 3 名。
业内甚至流传“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可见长沙自动驾驶实力雄厚。
合肥:打造产业集群
与以上城市不同,合肥在引进汽车工厂的同时发展自动驾驶。
近年来合肥不断与主机厂合作,先后拿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威马、零跑、大众等。
去年,合肥开启省内首条自动驾驶 5G 示范运行线。该线开启不久,包括大众、江淮、奇瑞、安凯、百度、滴滴、四维图新、海梁科技、上海商场临港智能科技、杭州宏景智驾、域驰智能科技、仙途智能在内的等12家企业获得路测牌照。
为了大力扶持智能网联汽车量产企业,苏州从去年7月从量产支持、金融支持、总部支持、运营支持和配套支持五大方向给予苏州相城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强力支撑。其中,针对重点领域的量产企业,苏州将通过股权投资方式给予全力扶持,最高金额可达1亿元。
除了积极引入自动驾驶企业入驻,苏州还加快自动驾驶的场景应用。
去年苏州与中国移动签订国家首批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计划建成全国首批城市级的5G车联网应用,改造5G智能网联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万级设备或千万级数据并发,实现20万以上接入用户及150个应用场景。
在苏州相城区,智能环卫、智慧物流、智慧泊车、Robotaxi、Robobus五大类应用场景也在不断落地。目前苏州已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和15张示范应用牌照,14辆示范应用车型已上路。
今年1月,以科技公司、主机厂和出行平台组成的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成立,共包含32个产业内不同链条的企业。联盟将推进自动驾驶在苏州的规模化商用,苏州或将成为全国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商用城市。
现在来看,苏州相城距离成为“东方硅谷”或更进一步。
新智驾总结
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技术变革之前,已有漫长的岁月被我们错过。
角力自动驾驶,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有很大机会从追赶者化身领跑者。
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每座城市都在共同推进中国的自动驾驶落地进程。
眼下中国自动驾驶征程大局未定,后续也将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
以上6座城市之外,包括深圳、重庆、济南、西安、三亚、天津、武汉、襄阳等诸多城市已经在自动驾驶相关领域有所布局。
技术落地,百舸争流,最终战事如何,我们静候佳局。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