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1日),同济大学中德汽车联合R&D中心正式启动。据悉,R&D联合中心将围绕汽车学科“能源与动力转换、材料与结构转换、信息与智能转换、人机关系转换”四大核心主题,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有影响力的中德汽车前沿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地、高科技成果发源地和高水平国际交流窗口。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科技司司长、经济司副司长理查德孔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秘书长凯六、布伦瑞克理工大学校长卡佳科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副校长雷兴辉分别出席了R&D联合中心线下或线上启动会并发表了讲话。
陈杰表示,中德汽车联合R&D中心的启动,标志着同济大学与德国合作交流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与交流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R&D联合中心依托汽车学院和中德学院,充分发挥多学科、多技术融合、多单位协作的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跨境、跨学科、开放、多元化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助力同济大学打造“双一流”。
在启动会议上,还举行了R&D联合中心两位新教授任命的签字仪式。这两个新座位是莱茵金属新动力系统座椅和保时捷自动控制和网络自动驾驶座椅。中德专家学者将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力争在汽车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了解到,2019年10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中德学院联合成立了中德汽车联合R&D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德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整合中德优势资源和优势,帮助汽车学科升级发展,从而扩大同济大学与德国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R&D联合中心自成立以来,全面加强了中德汽车专家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科学研究、实践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搭建了四个平台:
一是以德国为中流砥柱,将优秀的中外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广泛引进欧洲各地,推动同济大学教师国际化,建立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培养平台;
二是优化整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中德学院的教学资源,与七所德语大学共建联合培养项目,打造贯穿本科、硕士、博士,涉及多学科交叉的优质合作教学平台;
三是与布伦瑞克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提高基础科研水平。同时升级建设了上海-斯图加特汽车与动力技术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会议,搭建了前瞻性、战略性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第四,率先与莱茵金属汽车、保时捷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基金椅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探索高校科技成果有效的市场化转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孵化高影响力的社会服务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