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上,“共享核心技术,共赢新未来,——昆仑润滑油添加剂全线上市”新闻发布会同时举行。昆仑润滑油一次性推出72种自主研发的添加剂产品,堪称中国润滑油的独立“芯片”。多项技术突破国外封锁,替代进口,是中国润滑技术自立门户,开启中国润滑新篇章的重要里程碑。新闻发布会引起了业内和业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肖宏伟、副总经理、高级顾问出席会议,并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研究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秘书长等嘉宾。
打造中国自主润滑芯片,掌握核心技术
润滑油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添加剂是润滑油的“筹码”,决定润滑油的性能。添加剂技术是润滑领域发展的核心技术。
长期以来,外国添加剂公司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中国添加剂市场约85%被外国添加剂公司垄断。中国高端润滑油所需的添加剂产品依赖进口,难以形成润滑行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强大支撑,严重制约了中国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把添加剂的自主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破润滑行业“缺芯”的局面,打造自己在中国润滑领域的“芯片”,才能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肖宏伟说:“昆仑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工艺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涵盖了添加剂单一剂的所有研发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单剂量技术基本覆盖所有添加剂类型的研发领域,制备技术突破工业化生产瓶颈,代表国内先进水平。”
刘为民院士高度肯定了昆仑润滑油添加剂的自主研发技术,称昆仑润滑油添加剂代表了我国添加剂的最高水平。在高速铁路、风力发电、机器人等高端设备领域,昆仑润滑已达到中国前列。
多年来,昆仑润滑油在润滑油添加剂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运行了几代,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其中,无灰酚类和胺类抗氧剂的合成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许多产品已经实现工业化,完全替代进口抗氧剂;成膜添加剂中一些极压抗磨剂、有机减摩剂、防锈剂等产品的合成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能有效解决润滑油的抗磨、防腐、极压、减摩、防锈等问题。昆仑润滑油通过自主研发,牢牢掌握润滑油添加剂的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同频共振”
自主技术是推动产业进步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昆仑润滑油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突破了添加剂研发的诸多难点。其中,机油添加剂复配技术、齿轮油添加剂复配技术、船用油添加剂复配技术、液压油添加剂复配技术和汽轮机油复配技术五项添加剂复配技术,不仅为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而且带动了行业上下游的“同频共振”
昆仑润滑油开发的CH-4、CI-4柴油机油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打破了国外技术在主流柴油机油复合剂中的垄断地位;低速和中速船用机油同时获得MAN和MAK世界船用发动机OEM认证,填补了中石油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产长寿命汽轮机油已在大亚湾核电站试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核电汽轮机高端汽轮机油的垄断.昆仑润滑油添加剂合成与复配的“核心技术”大大降低了高端润滑油的技术成本,一次又一次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帮助民族工业稳步前进。
新闻发布会上,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刘忠向来宾介绍了昆仑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过程、工业应用及未来研究重点。
共享共赢,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自主控制
一朵花不能构成春天。中国润滑行业从
“跟跑者”到“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离不开自主创新、技术合作和产业链整合。只有不断扩大开放水平,加强全产业链“产学研用”的合作和交流,以“开放、协作、共赢”的方式,才能推动中国润滑产业的持续发展。刘维民院士表示,很多民营企业希望做添加剂的产业,但各种评估非常难,中国石油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润滑油、润滑脂、润滑添加剂三支队伍建设好,把平台搭建好,开发更多的高端润滑油润滑脂以及润滑添加剂,在添加剂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跨越发展。
作为国内润滑油行业的领导者,昆仑润滑将打造中国润滑芯片、带动行业协同共进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此次发布会,昆仑润滑全面上市自主研发的72种添加剂产品,这不仅是行业内的首次,更是推动全行业共赢、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是中国润滑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润滑的新篇章。
未来,昆仑润滑将继续秉承“军工品质大国重器”的品牌理念,立足“做强技术、做优服务、做大品牌”三大定位,积极践行“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守护青山绿水”三大品牌主张,坚持自主创新,锻造更多“独门绝技”,打造效益最好、品牌最优,数字化智能化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昆仑润滑必将充分发挥领先企业的带头作用,不断与广大润滑油企业共享共赢,推进中国润滑油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以高技术、高标准打造中国润滑行业的高端“芯片”,推动国产润滑跨越式发展,为中国自主技术进步持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