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辅助驾驶深入人们生活有多远?上海企业助力智能旅游产业化

一辆汽车在通往浦东机场的高架道路上以80码的速度行驶。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司机没有控制方向盘。发出左转信号后,车稍稍减速,平稳变道,当感知到前方速度变慢时,车也主动降低行驶速度。“有了辅助驾驶系统,一个人从上海开车到北京也不会累。”司机说。这是记者乘坐搭载了Smart Driving Technology的MAXIEYE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联网车的体验。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智能车是未来交通的“入口”,是另一条高科技“赛道”。《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报告(2020年)》称,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已向21家企业的148辆汽车授予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资格,上海已开通243条测试道路,长度为559.37公里。

其中,一家名为上海智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MAXIEYE)的创业公司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2019年,其在商用客车前置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的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2020年在商用卡车中。ADAS的市场份额接近20%,商用车辅助驾驶视觉系统出货量为10万台,收入连续三年翻了三倍,今年出货量有望再翻三倍达到30万台。

上海智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张江科技园,是智能驾驶、智能出行领域的核心技术服务商。自2016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出四代视觉产品,实现了从2D视觉到4D视觉的迭代。可提供全工况、多场景、跨平台的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ADS)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驾驶所需的高性能智能视觉感知系统产品。

“中国的交通环境和欧美差别很大,技术的本土化和安全性很重要。”智佳科技首席技术官郭恩清表示,公司已经实现了基于底层视觉感知技术的全堆叠智能驾驶技术能力到融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车道居中控制、交通拥堵辅助、指挥变道等各种驾驶辅助功能。曾任安博福中国首席主动安全工程师,是国内第一批领导ADAS系统研发的关键技术和管理人员。

该公司创始人周曾在麻省理工学院自动驾驶科学家卡尔阿尼玛的指导下学习,他说自己对未来的乘用车市场持乐观态度。“目前整个乘用车市场每年增加2000万辆,国内辅助驾驶普及率只有10%左右。未来的市场潜力很大。我们可以广泛服务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大规模生产市场,并赋予智慧。旅游产业化落地了。”

据悉,在乘用车领域,已被指定为乘用车企业二级智能驱动系统量产项目,并与多家汽车厂商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作者:沈秋莎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