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这不仅是一汽大众成长的“大日子”,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值得纪念的一年。同时,一汽大众3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缩影。
三十年前,中国汽车产销量还不到100万辆,一汽-大众一开始就计划年产15万辆,这在行业内还是第一次,引领中国汽车行业进入量产阶段。
到目前为止,一汽大众已经从一款一个品牌发展到拥有奥迪、大众、捷达品牌的30多个产品,赢得了2200多万用户的青睐,长期占据乘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今年1-4月,一汽-大众品牌累计终端销量748379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45%,再次位居行业第一。
30年来,一汽大众不仅壮大了自己,也“照亮”了行业和社会。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带动全行业质量意识的提升;先进的人才管理体系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汽车人才;坚持“全产业链共同创造”,为地区和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创新为先导,展望未来30年,一汽大众正以“勇往直前”的姿态,开启变革的康庄大道。
打造“汽车新四化”浪潮下的产业转型模式
30年来,汽车行业风起云涌,而一汽大众则以与时俱进的频率,与改革共振,坚持创新驱动,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一汽大众正在经历以数字化、电气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积累的变革成果堪称行业典范。
早在2017年,在“2025战略”中,一汽大众就将电气化、数字化改造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一汽大众在电气化和数字化改造方面成绩不大。
所谓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在一汽-大众发动电动产品攻势之前,它首先为新能源汽车打造了一个专有的电动平台和一个绿色工厂,这是许多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
2020年,佛山MEB智能厂开始投产,目前总产能已超过60万辆,到2024年将进一步扩大到77万辆,有效保证了一汽大众全面转入电动发展轨道后的后方供应。
MEB平台是大众集团为未来开发的模块化平台,专门用于生产智能、网络化、纯电动汽车。它集成了大众所有的先进生产技术,为用户创造了全新的汽车体验,寿命更长、更真实、轴距更长、前后悬挂空间更短、高度集成的电动驱动系统和集成的E3电子电气架构。
目前,在MEB平台上搭建的首款纯电动SUV——ID.4 CROZZ已经正式交付,最近已经预订了第二款产品ID.6 CROZZ。未来,一汽大众将在这个平台上推出更多的新能源产品。
诚然,自从新能源汽车发展以来,新车的推出并不奇怪。然而,与产品创新相比,如何解决当前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是关键。一汽-大众的转型可以说是解决了目前新能源消费的“痛点”。
以上市的ID.4 CROZZ为例,84.8kWh大容量电池、高效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能量回收系统,解决了虚拟里程、快速掉电用户的焦虑;联合CAMS公司在该国设立了独家的过度充电站,计划在年内建成500个过度充电站和3000个过度充电站。八个核心城市将实现每5公里一个充电桩的布局,缓解用户的充电焦虑;与此同时,一汽大众设计了197块电池
整体来看,ID.4 CROZZ的产品优势直接戳中了当前行业的“痛点”,比如里程混合、充电桩难、驾驶体验差、电池安全等。通过一汽大众新能源产品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对当前新能源市场的观察和思考。相比于抢眼的技术噱头,一汽大众更愿意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可靠、环保、安全的出行计划。

而在数字化方面,一汽-大众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自2017年以来,一汽-大众坚定推进全体系数字化变革成绩斐然;摩斯智联和摩捷出行双“摩”并进,车联网自主研发进展顺利;同时,一汽-大众与华为、阿里、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构建NEV生态系统。并通过与斑马网络、腾讯、高德等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智能化技术落地,为用户带来更具未来感的智能汽车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还将与大众集团携手进行RHP(L3)功能的智能驾驶概念开发,并独立进行L4级别自动驾驶样车的预研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广泛用户人群将成为未来一汽-大众庞大的数据样本,为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提供有效的支撑。而技术的提升,也将实现用户出行体验的提升。同时,还将反哺德国大众,符合未来合资企业在后合资时代该有的发展趋势。
一汽-大众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不仅体现在产品数字化方面,更表现在全体系、全方位的数字化。当前,一汽-大众正积极推进生产体系数字化、采购体系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财务体系数字化、营销体系数字化,致力于全方位重塑企业体系能力,为今后的迭代转型持续奠定扎实基础。
在汽车行业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一汽-大众的数字化转型,实则是数字化体系整体的升级,包括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支持软件平稳运行的硬件平台,及其相关的生态服务系统。
电动化和数字化是一汽-大众在当下的科技基因,也是面向下一个30年的基石。
一汽-大众的未来:科技、用户和绿色发展理念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
站在企业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一汽-大众将继续强化中德合作,挖掘合资企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创造性地开拓合作方向和领域,不断巩固并优化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构建开放型发展体系,坚持全价值链共创,以创新驱动高效转型,实现与行业、社会及用户的多方共赢,共创,共享。
基于这个发展共识,一汽-大众将在未来重点围绕“用户至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三大方面继续保持领先。
首先是用户至上,作为一家市场导向的合资企业,用户始终是一汽-大众最为看重的资产。未来,一汽-大众将塑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营销服务体系,满足新的品牌定位、新的客户特征、新的技术趋势、新的法规、新的产品与服务等要求。
同时,在新的消费趋势下,一汽-大众将不断更新迭代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更将以高竞争力的产品,继续稳居汽车行业第一阵营。一汽-大众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2025年,大众品牌将实现行业内营销数字化水平第一,奥迪品牌用户基盘实现700万辆目标。
其次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永远是一家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在科技创新的途中,一汽-大众将加速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业务的发展,逐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坚定推进包括产品数字化及管理数字化的全体系数字化变革;此外,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合资企业的关键技术能力;还有,深耕智能制造,形成行业领先的制造能力。
基于此,一汽-大众将在2025年实现年产销300万辆规模,继续发扬中德合资的优秀基因。
最后是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已经提出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汽车工业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力量,而一汽-大众又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引领者。因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汽-大众可谓义不容辞。
2020年,一汽-大众二氧化碳排放同比2015年下降36%,佛山华南基地实现了MEB车型生产100%使用绿色电力。
今后,一汽-大众将聚焦绿色产品和绿色工厂、电池系统、充电基础设施及相关体验以及纯电动车型的环保生产,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制造,环保汽车、健康出行”的发展理念。为用户打造超越期待的绿色智能出行生活,构筑未来出行生态。
全球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下,百年汽车业态到了大变革的时刻。面对能源时代如何过渡的命题,车企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法。但笔者认为,从一汽-大众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思路来看,依然是将“用户需求”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这是一汽-大众未来引导市场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一汽-大众势必将现有的领先于行业的技术储备转变为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从而实现从围绕技术到围绕用户的转变。
在当前谁能率先成功转型,谁就能引领未来的竞争格局。一汽-大众或许已在引领中国汽车的下一个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