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FCVC成为全球氢能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与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燃料电池决策者、技术开发人员、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和投资者进行交流。2021年6月8日,第六届FCVC 2021国际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在上海汽车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氢能准备好了,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快车道
随着中国碳中和和碳峰值目标的确定,氢能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能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制定了氢能路线图,加快氢能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氢能产业也成为中国能源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抓住碳峰值和碳中和的历史机遇,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在加快建设新的零碳工业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氢能服务运输领域已经从概念发展到推广和示范应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商业化初期。
到2020年底,中国有7352辆燃料电池汽车。据估计,到2050年,氢能将至少占中国终端能源系统的10%,交通运输部门将使用2458万吨氢气,约占该部门能源消耗的19%。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达到520万辆/年。
9日召开全体会议,围绕技术、能源、产业协调发展,针对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高压储氢技术、燃料电池汽车企业发展战略等重点议题,探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技术路径。
现场有哪些精彩的演讲?大家一起看看吧!
加快产业链建设,提高燃料电池技术水平
技术研发很重要。只有提高我们在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自主研发实力,才能加强产业链建设,有效促进行业优质发展。同时,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在任何国家都不能固步自封。要发展,首先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金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金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起点,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达成共识,行业应抓住碳中和发展机遇,不断提高核心部件、关键材料和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和技术水平,降低系统成本。
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作为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上海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重点研发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补充链条;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实现优势创新企业集聚。目前产业链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形成嘉定、临港等产业集群。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李冯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李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嘉定率先布局燃料电池相关产业,初步形成了从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到燃料电池工程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顾留忠:经过十年努力,如皋在氢能产业培育、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版图中拥有一席之地。未来如皋将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自主核心技术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链升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氢能供给产业体系,将如皋打造成为未来氢能产业高地。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IPHE)执行主任Tim KARLSSON
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IPHE)执行主任Tim KARLSSON表示,IPHE的使命就是促进全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一是,通过持续创新研究,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大规模的部署及推广应用;二是,通过战略布局、路线图的制定,不断发掘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更强更快发展。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先进能源系统部氢能战略办公室主任Toshiyuki SHIRAI
Toshiyuki SHIRAI主要介绍了日本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现状。他表示,为了发展氢能产业,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同时,政府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大量的前沿技术开发,如燃料电池卡车示范项目、液氢示范项目等。目前,日本正在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建设国际氢能供应链,以求加快推动全球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发展。
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
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已将氢能列为技术研发重点方向,这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上海智能科创平台董事长余卓平
上海智能科创平台董事长余卓平:碳中和目标已形成全球共识,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详尽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各项里程碑时间点。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正在稳步推进,尤其在重型卡车领域,燃料电池汽车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路线被采用。当前各项技术也都在积极研发中,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家也开展了许多创新项目来推动产业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前途一片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氢气是世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在储运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因此,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氢气储运中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国内企业采用较多的储运技术是高压储氢罐,高压与充装的安全性是核心,这样急需加快轻质、耐压、高储氢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储罐的研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凌逸群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凌逸群:中石化近几年积极布局氢能。作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利用企业之一,中石化已经拥有生产、提纯、催化材料等涵盖氢全产业链的相关技术,并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十四五”时期,中石化将打通交通用氢制备、储运、加注三大环节,积极建设供氢中心,建成1000座加氢站,探索就地绿电制氢运营模式。
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执行主任Daryl WILSON
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执行主任Daryl WILSON: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使命就是推动氢能的发展,以自身的专业性去指导帮助氢能产业政策的推行与监管。当前国际上氢能领域的投入超过3千亿美元,重大项目超过228个,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各国政府与企业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产业创新、加强产业链的联动,更好地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集团在燃料电池领域坚持了20年的开发和制造,提出了“十百千万的氢战略”,即在2025年之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电池电堆系统占比要达到40%,建立千人以上的氢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围绕这一目标,上汽将在产业链方面快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堆及系统产品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成功构建国内一流的生产制造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助力。
巴拉德动力系统首席执行官麦楷文
巴拉德动力系统首席执行官麦楷文:脱碳零碳已成为全球共识,交通领域的减排至关重要,重型卡车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燃料电池重卡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车型,在重型交通领域里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巴拉德作为燃料电池最早的推动和发起者,已在重卡方面积极布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做强做大产业,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落地能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与稳固。为此,我国推出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以示范城市的运营经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
欧盟燃料电池及氢能合作计划执行董事Bart BIEBUYCK:在交通领域,我们已经在卡车、火车、巴士、海洋船舶等方面做了一些关于氢燃料的项目。欧盟已承诺在2030年前推广1万辆公共巴士,建设1千座加氢站。氢能产业成为未来重要的新兴产业被逐渐认可,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也将更加普及。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燃料电池事业领域统括部长滨村芳彦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燃料电池事业领域统括部长滨村芳彦:丰田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丰田在中国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空气质量,更重要的是要与中国一起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丰田已与清华大学、北汽福田、一汽、广汽等展开了合作,未来还将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继续深化,并积极推动与中国企业合作。
英美资源集团亚太区贵金属市场拓展总经理陈卫
英美资源集团亚太区贵金属市场拓展总经理陈卫:氢能发展在能源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推广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对碳中和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氢能领域,英美资源集团将扮演五个角色:氢产业链里重要材料的供应者、氢能价值链里积极的参与者、氢能推广的践行者、贯彻中国发展氢能路线的坚定赋能者把氢能打造成为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推广者。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燃料电池事业部负责人、副社长金世勋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燃料电池事业部负责人、副社长金世勋:现代汽车的梦想就是打造氢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起,现代就开始研发生产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为止,车辆已接受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最为重要的是,2020年现代的燃料电池重卡成功出口瑞士,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示范运营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范本。未来,现代还将继续研发燃料电池系统,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现在,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和突变,接下来需要通过示范运营验证产品的性能和关键技术,进而带动相关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及整车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为未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基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