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出现新冠流感双重感染病例 患者来自南半球
资料图(韩联社)
海外网9月9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本部长郑银敬9日就国内是否出现新冠和流感病毒双重感染病例的提问表示,检测过程中发现过二者均呈阳性的病例,具体情况将在准确确认后进行说明。
郑银敬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韩国境外已出现双重感染病例,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两种病毒的概率较低,但存在同时感染的可能性。至于双重感染是否会导致症状更加恶化或更致命等后果尚不可知,有待继续观察。
报道说,双重感染病例来自处于冬季的南半球国家,韩国防疫部门正在研究相关资料。就全民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防疫部门继8日再次表明没有这种必要的立场后,强调应面向优先人群接种。
郑银敬说表示,韩国政府将今年国家流感疫苗的接种对象扩大到1900万人,面向18岁以下和62岁以上群体、孕妇免费接种。她还表示,今年的国内疫苗产量为2950万瓶不足以供全民接种,并建议慢性病患者也积极接种疫苗。(海外网 刘强)
新冠病毒会变成流感?病人有后遗症?钟南山最新回应来了
钟南山:新冠病人不会有很明显肺部的后遗症
钟南山:跟17年前的SARS患者比起来,肺的纤维化程度比较轻,纤维化改善恢复比较快;三、四个月以来我们做过一部分患者肺功能的检查,总的来说肺的功能有所下降,特别是肺的弥散功能,即肺泡里利用氧的功能,通过一个屏障,气体交换的功能有些下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能会恢复,所以我不认为新冠病人会有很明显肺部的后遗症。
钟南山:将新冠肺炎说成流感还为时尚早
钟南山:新冠病毒现在变异很适合在人体内生存和传播。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很高,比SARS、MERS、流感都高。病死率远远比流感高,以后虽然它的传播力很高,但病死率慢慢降下来了,病毒的演变会有一个过程。
将来会不会变成像流感一样存在下来,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是目前看起来还不行,因为现在的病死率还很高。
新冠病毒,我估计新冠病毒还不会那么快消失。
现在新冠病毒的演变,一方面还要看自然演变,另一方面还要看我们的防治情况。现在说它会变成流感为时太早,估计还不会。
秋天会不会再来?没有办法断定。
会不会到明年再来?没办法断定。
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非常积极的发展针对性疫苗的原因,因为目前看起来,新冠肺炎的病毒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用疫苗还是有效的。
钟南山:局部少量感染不可避免,保持距离、平时不参加集会,大疫情机会不大
钟南山:国内传播基本没有或者很少,现在的问题中国以外的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现在的疫情比较严重,患者继续增高。
人凡是有交流,就有可能重新发生一些疾病。现在国内国外很大的差距,国外病例还在增加,接触人群感染存在的几率很高,入境以后可能会有传染,要避免出现群体性的暴发。
即使有一个或者几个感染,一旦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就不会出现像第一波那样的暴发,局部有少量的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复工、复产、复学,钟南山表示,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房间里面有很多人群聚集,当然很值得警惕。“再加上我们各方面的自我保护,我自己的看法,产生比较大的互相传染机会不大。
最后可能面临着外来输入的传染风险,风险不等于现实,如果能够做到保持距离,平时不参加集会等情况,我想不应该产生比较大的疫情。”
钟南山:很少数患者会“复阳” ,但病毒已经死了,不存在感染性
钟南山答:首先,在临床治愈的病人里头有一小部分存在这个情况,核酸检测是阴性的,后来又出现阳性情况。但他不会再感染,因为他身体产生足够多的IgG。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这个可能相对少一些。在大便、粪便或者上呼吸道又检测出阳性,这对绝大多数病人应该是一个核酸的片断而不是病毒。因为有人做过观察,对样本进行培养,发现培养不出病毒。说明病毒死了,已经不存在感染,它只是有核酸的片断可以检测出阳性,这是大多数情况。
有很少数的情况是这个病人并没有康复,可能他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有很多合并症。在这种情况下,他发烧退了,检查上呼吸道是阴性,但实际上他没有好,过一段时间就出现阳性,这个情况还是可能存在的。所以出院之后14天还要紧密跟踪他,临床观察发现,他传染给别人的几率不太高,他本人绝大多数不会再感染,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会传染给别人。
钟南山:瑞德西韦、氯喹的确对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有效果
中药连花清瘟、血必净疗效已有初步研究数据证实
针对目前药物研究和疫苗研究有何进展的问题,钟南山表示,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最新报告,研究了53个重症病人,发现它的有效率能够达到68%,也就是说重症病人原来病死率差不多是50%,用了药以后可以降到18%,那是相当大的成绩,瑞德西韦是比较有效的。
钟南山说,氯喹的确对新冠病毒肺炎是有效的,平均病毒转阴的时间是4天,对照组是8、9天,这个症状改善是非常肯定的。
到目前为止,真正作为药物来说,这两个看起来比较肯定。
关于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钟南山表示,连花清瘟对减轻发烧,减少呼吸道咳嗽症状,加快恢复都有效。对于病毒的转阴率和对照组相比,它有缩短的倾向。对减轻发烧,减少呼吸道咳嗽症状,加快恢复都有效。
对于轻症和普通型,连花清瘟就被证明有效,不光在国内,在国外也可以推广。
钟南山: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再次大规模暴发
目前,中国已进入盛夏时节,针对有人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将在今冬明春卷土重来,昨天(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新冠疫情不会消失,但不会像第一波疫情那样出现大规模暴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钟南山: 今冬明春这个疫情不会消失,重来的意思就是全部消失又出现了,我想不会是这个现象。 或者是冬天到春天增加了,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不认为它会像第一波,全世界疫情出现这么大的暴发,因为病毒这么肆虐,人也有人的办法,经过这一次的教训,特别是我们国家就很注意加强所谓的“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在社区,这个体系是最有效的。
钟南山:北京疫情目前得到了有效控制
针对北京近期发生的聚集性疫情,钟南山表示,由于采取强化核酸检测和对病例细致的追踪等强有力措施,北京的疫情目前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钟南山: 兰州大学的一个模型的预测,假如没有任何的干预,大概在同样的时间,北京会传播20万人。这就是我们在中国进行很有力的这种防控措施所取得的结果。
钟南山:常态化防控除了“防人”还要“防物”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钟南山表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防控策略,除了“防人”,还要注意“防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钟南山: 就是污染物,被污染的动物,因为这一次在北京出现的有可能是一些冻肉冻鱼,或者是其它东西,因为在那个环境里头检出了这个病毒,所以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所谓输入,不见得是国外,还有各地输入的,所以现在加强对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食物的检测,这是非常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