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新闻正文

佛跳墙食谱

佛跳墙食谱


1.征求:现代佛跳墙的菜谱

佛跳墙是福州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传统名菜,誉满中外,被各地烹饪界列为福建菜谱的“首席菜”,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佛跳墙菜的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烹调工艺非常繁复:先把18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

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 如此美味佳肴,何以叫“佛跳墙”?在福州民间有三种传说。

其一是:据传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钱庄一位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他的绍兴籍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寿全”,内有鸡、鸭、肉和几种海产,一并放在盛绍兴酒的酒坛内煨制而成。周莲吃后赞不绝口,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登门求教,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鲜,少用肉类,使菜越发荤香可口。

以后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集资经营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了这家菜馆的主打菜,只因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名扬四海了。 其二是:福建风俗,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要亲自下厨露一手茶饭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

传说一位富家女,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

谁知这位小姐竟把烧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间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第二天浓香飘出,合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佛跳墙”的来头了。

其三是:一群乞丐每天提着陶钵瓦罐四处讨饭,把讨来的各种残羹剩菜倒在一起烧煮,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和尚闻了,禁不住香味引诱,跳墙而出,大快朵颐。

有诗为证:“酝启荤香飘十里,佛闻弃禅跳墙来。”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同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

上席时如配以蓑衣萝卜(白萝卜切成的丝)一碟、油芥辣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再用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更是妙不可言,其味无穷。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

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

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此菜因而更加闻名于世。

如何做佛跳墙 配料: 水发鱼翅500克、净鸭肫6个、水发刺参250克、鸽蛋12个、净肥母鸡1只、水发花冬菇200克、水发猪蹄筋250克、猪肥膘肉95克、大个猪肚1个、姜片75克、羊肘500克、葱段95克、净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炊发干贝125克、绍酒2500克、净冬笋500克、味精10克、水发鱼唇250克、冰糖75克、鲂肚125克、上等酱油75克、金钱鲍1000克、猪骨汤1000克、猪蹄尖1000克、熟猪油1000克、净鸭1只。 制作方法: 1.将水发鱼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上,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姜片15克、绍酒100克煮10分钟,支其腥味取出,拣去葱、姜,汁不用,将箅拿出放进碗里,鱼翅上摆放猪肥膘肉,加绍酒5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2小时取出,拣去肥膘肉,滗去蒸汁。

2.鱼唇切成长2厘米、宽4.5厘米的块,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绍酒100克、姜片15克煮10分钟去腥捞出,拣去葱、姜。 3.金钱鲍放进笼屉,用旺火蒸取烂取出,洗净后每个片成两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入小盆,加骨汤250克、绍酒15克,放进笼屉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

鸽蛋煮熟,去壳。 4.鸡、鸭分别剁去头、颈、脚。

猪蹄尖剔壳,拔净毛,洗净。羊肘刮洗干净。

以上四料各切12块,与净鸭肫一并下沸水锅氽一下,去掉血水捞起。猪肚里外翻洗干净,用沸水氽两次,去掉浊味后,切成12块,下锅中,加同有汤250克烧沸,加绍酒85克氽一下捞起,汤汗不用。

5.将水发刺参洗净,每只切为两片。水发猪蹄筋洗净,切成2寸长的段。

净火腿腱肉加清水15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

2.佛跳墙怎么做了吃

用料 鲍鱼 6只 花菇 6朵 海参 6只 干贝 20粒 高汤 一锅 鹌鹑蛋 20个 牛筋 200克 花胶 50克 冬笋 100克 虾 6只 火腿 50片 猪前蹄 2只 猪肚 100克 花雕 3勺 盐 克 姜 片 生抽、蚝油 若干 冰糖 一小块 佛跳墙的做法 土鸡一只,大约2-3斤重,斩块后过水,冲洗掉血沫,挑选腿、胸、翅部位好的肉块备用,其余骨头比较多的块块,包括爪子、脖子什么的,用来熬高汤,加上姜葱酒,大火烧开后小火2个小时,就是高汤了。

猪蹄挑小巧的前蹄,不要太肥的,让肉店切块,洗干净过开水备用。干贝清洗干净后加姜片、花雕酒、葱段蒸30分钟,不用蒸太久,因为入佛跳墙锅后还要久煮的。

花胶,干的时候用冷水冲洗一下,上锅蒸10分钟,然后放冷的纯净水里发10个小时,大的厚的花胶发的时间还可以长一点。鹌鹑蛋煮熟,用凉水冲一下。

大草虾备用,这种虾煮好后火红火红的,非常好看。冬笋剥壳后过水煮熟,不然可能会涩。

牛筋飞水后,加酒、香叶、茴香、桂皮、生抽,小火炖到半熟,因为我的佛跳墙用的都是新鲜的原料,不需要像传统佛跳墙那样炖4小时,牛筋有可能会炖不软,所以要提前加工一下,但是不能炖全熟,那样整个佛跳墙炖好后牛筋就烂了。火腿片洗干净后过一下水。

猪肚用盐和面粉挫洗干净,过水,切片。鹌鹑蛋剥壳,洗掉碎壳。

海参提前5天泡发好,我用的是不大的刺参,可以不切断。冬菇泡发好。

鲜鲍鱼请水产老板刷干净,去壳去内脏,回家后切一下花刀。我这次比较懒,没有泡发干鲍鱼,鲜鲍鱼一样好吃。

所有材料准备好后,在砂锅底铺几片姜片,先放鸡块、猪蹄,再放干贝。接着码上冬菇、冬笋、猪蹄、猪肚,牛筋,加满高汤、入花雕酒、盐,少量生抽和蚝油、少量冰糖,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火头一定要小,这样汤才清亮。

1.5小时后,加入鹌鹑蛋、鱼胶、鲍鱼、海参,沸腾后再小火炖1个小时,最后15分钟时放大虾,提亮整个佛跳墙的颜色。完成后揭锅的那一刻真是鲜香四溢,原谅我没有拍照哈!小贴士1、鹌鹑蛋本来就是熟的,煮久了蛋黄会发黑,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不太好,所以最后一小时才放入,新时代佛跳墙的做法也可以有点新调整。

2、鱼胶和海参一开始就放的话,会煮化,我喜欢花胶和海参的qq口感,所以选择晚一点放,如果你偏好浓稠的汤汁的,也可以一开始就放。3、鲍鱼因为是鲜的,比较容易熟,所以也是后放的,如果你用的是发好的干鲍,可以一开始就放。

4、鲜虾最后10-15分钟放就可以了,煮太熟口感就柴了。

3.佛跳墙的做法大全 佛跳墙怎么做最好吃

食材明细水发鳐鱼翅30克小鲍鱼15克干瑶柱10克水发广肚15克大虾肉20克鹌鹑蛋20克鲜冬笋片 10克水发香菇 15克熟鸡肉 20克老姜两片 5克绍兴花雕酒 50ml上汤 150ml盐 1克白胡椒粉 少许 制作步骤 1. 先把姜片铺在罐底。

2. 然后铺上冬笋片。 3. 依次铺上香菇。

4. 再放入熟鸡肉。 5. 同时放入虾肉。

6. 放入瑶柱。 7. 再放入鹌鹑蛋。

8. 然后放入广肚。 9. 铺上鱼翅,并把鱼翅铺平。

10. 最上面放上一只小鲍鱼。 11. 把一半花雕酒舀入罐内。

12. 炒勺上火注入上汤。 13. 倒入另一半花雕酒煮开。

14. 用少许盐调味。 15. 再撒入少许胡椒粉。

16. 把汤舀入罐内。 17. 盖好罐的盖子。

18. 用保鲜膜把罐子包上。 19. 要把罐子密封的严谨一些。

20. 把密封好的罐子放入笼中。 21. 盖好锅盖,用中火蒸两小时。

22. 蒸好后取出,用剪刀剪开保鲜膜。 23. 在罐子下垫上垫盘便可上桌食用。

佛跳墙做法小贴士 佛跳墙特点;汤色清亮、悠悠酒香、汤味鲜美、食材软烂、用料多样、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1、鱼翅是软骨鱼类的鳍和尾的软骨组织部分,可分为鲨鱼翅和鳐鱼翅两大类。

其营养成份主要以胶原蛋白为主,一般在海产品的干货市场有售,价格贵贱都有,便宜的建议使用黄肉翅为好,此翅骨少肉厚,此翅虽出翅率不高但肉多,而出翅率高的价格很贵,如天九翅、沙虎翅等价格不菲,天九翅鲁菜管叫劈刀翅(过不了多久,可能国家就会禁售此类食材)。 2、“佛跳墙”里面的用料没有统一规定,通常都以海产类和山珍类各占一半。

海产类如;鱼翅、鲍鱼、乌参、瑶柱等为主,山珍类早已不用了,一般都用鸡肉、牛蹄筋等代替,通常使用如;牛蹄筋、熟鸡肉、鹌鹑蛋(或鸽蛋)、香菇(羊肚菌)、冬笋、猪前肘等。 3、此菜,过去是使用酒坛加绍酒来焖制的,一坛有十几斤,供十几位同享,现在都用专用的小罐来制作。

制作此菜一定要用绍兴的花雕酒或加饭酒才行,“佛跳墙“本身就是一道传统的含有酒香的菜肴。

4.佛跳墙的配方及做法是怎样的

佛跳墙这道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两百年历史。

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互为融合。其原料有鸡鸭、羊时、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唇、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蛏。

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坛中。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

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

煨成开坛,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此菜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

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关于这道菜的创始,说法颇多。

据费孝通先生记,一说,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四出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

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会有不同凡众的异香。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二说,福建风俗,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按这规矩,新婚媳妇第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天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

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它关系媳妇今后在公婆眼中的地位。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

出嫁前因此而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为女儿之应试,想尽了办法,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方法。

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全然忘记各种烹任方法。她到了临晚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公婆要进厨房。

新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就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顺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

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

刚把盖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就齐声叫好,这就成了佛跳墙。 这两说都乃民间传说,姑妄听之。

另一说来自笔记所记,相比较可能可靠一些。按笔记所记,此菜创于光绪丙子年。

当时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设家宴请当时的布政使周莲。这位官员的内眷是位烹任高手,她以鸡鸭、猪肉同入绍兴酒坛内偎制,上桌后香气萦绕。

周莲当时在榕城以能诗善饮而为著名,品尝后赞不绝口,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十三岁学艺,曾到京、杭、苏、粤等地从厨深造,也是一把烹任好手。

郑春发求教于官员内眷,回来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起名此菜为“坛烧八宝”。光绪丁丑年,郑春发集股开设三友斋菜馆,后又独资,更名为聚春园。

聚春园以承办当时福州四司道的官场饮宴为主,这四司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粮道、盐道。“坛烧八宝”这道菜是聚春园的第一菜。

郑春发在聚春园,不断改进此菜的原料配料,最后,针对有食家提出此菜过于厚重荤腻,郑春发以此菜配以酱核桃仁、糖醋萝卜丝、麦花鲍鱼脯、酒醉香螺片、贝汁就鱼汤、香糟醉肥鸡、火腿拌菜心、冬菇炒豆苗八碟小菜,外加两碟小点和甜食冰糖燕菜、应时鲜果搭配,使席间有荤有素,有酸有甜,错落有致。 据聚春园人称,这道佛跳墙前后共改换过三个菜名。

刚开始叫“坛烧八宝”,后来叫“福寿全”,再后来才叫“佛跳墙”。 从“坛烧八宝”到“福寿全”,是郑春发为应付官场之需要。

“福寿全”这样的名称比较适合于官场。至于从“福寿全”改为“佛跳墙”,也有两种说法。

一说,此菜在聚春园成为佳品后,经常有文人墨客闻名而来。这些文人品评后,赞叹不已,免不了要以诗助兴。

一天有一帮秀才宴饮之余,轮流赋诗。其中一位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意思是此菜香味太诱人,连佛都会启动凡心。另一说,则此菜启坛后浓香四溢,刚巧隔墙有寺,香气使隔墙和尚垂涎欲滴,于是不顾一切清规戒律,越墙而入,请求入席。

此两种说法,后一种当然相比要拙劣很多。 福州口音,“福寿全”与“佛跳墙”,其实发音非常相近。

佛跳墙系冬令佳品。据说有明目养颜、活血舒气、滋阴补阳之效。

其实,此菜也就是集山珍海味于一坛的一道杂烩。《清稗类钞》记,“闽粤人之食品多海味,餐时必佐以汤。”

“肩担熟食而市者,人每购而佐餐,为各地所恒有。至随意啖嚼之品,惟点心、粮食、水果耳。

闽中则异是,鸡鸭海鲜,烹而陈列担上,并备酱醋等调料,且有匕箸小凳,供人坐啖,沿街唱卖。”这肩担者,也是杂烩,也用酒而调制,不过原料没那么讲究,未能密封于精致的绍兴酒坛中,以致香气不断地流失罢了。

佛跳墙”的做法 原料: 水发鱼翅500克,水发鱼唇、水发刺参、水发猪蹄筋各250克,鱼肚100克,净肥母鸡1只( 重1250克左右),金钱鲍6只,猪蹄、羊肘各1000克,猪肚1只(重约500克),净肥鸭1只 (重约1250克),净火腿腱肉150克,鸽蛋12个,净冬笋块500克,花。

5.家乡美食

家乡美食-----佛跳墙是福州人都知道闽菜,而占据闽菜头把交椅的佛跳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家乡美食。

关于“佛跳墙”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清朝某寺院旁有一个聚春园酒家,一天大厨用山珍海味秘制的一道菜,做完时香传十里,禅僧闻得其香,竟不顾佛门戒律,放下木鱼,越墙前来觅食。故得其美名。

刚开始,我还不相信这个故事,可亲自品尝后才有所体会。有一次爷爷生日,我们到位于东街口的聚春园吃饭,爸爸特地点了佛跳墙,不一会儿,一个大坛子端了上来,服务员刚打开盖子,浓香四溢,久久没有散去。

我不禁产生疑问:“这是用什么时候东西做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用鱼翅、海参、鲍鱼、干贝、火腿、鸡鸭、羊等十几种食材做主料,加之花菰、冬笋、绍酒、桂皮、姜片、白萝卜为辅料,经过蒸、炸、泡等几种方法烹制,封贮于坛中,食前用谷糠皮文火煨热,启坛时香传十里。我的天哪!这么多种食材,这么多道程序,我可要好好品尝一下闽菜的头把交椅--佛跳墙。

我连忙用勺子舀了一碗,鱼翅入口滑嫩,海参有嚼头。

吃完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难怪寺中和尚越墙觅食。也难怪佛跳墙扬名海内外,来福州的中外游客,无不以品尝“佛跳墙”为乐。

今天的家乡美食,都要归功于家乡的先人,如果没有他们闽菜能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吗?所以,爱家乡的美食,也要爱家乡,多了解家乡。

6.正宗佛跳墙做法

制作方法

先把18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煎、炒、烹、炸特色的各种口味,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

折叠传统制作方法

1.将水发鱼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音 bi 一种竹制蒸用工具,或圆或方)上,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姜片15克 、绍酒100克煮10分钟,支其腥味取出,拣去葱、姜,汁不用,将箅拿出放进碗里,鱼翅上摆放猪肥膘肉,加绍酒5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2小时取出,拣去肥膘肉,滗(音 bi 过滤的意思)去蒸汁。

2.鱼唇切成长2厘米、宽4.5厘米的块,放进沸水锅中,加葱段30克、绍酒100克、姜片15克煮10分钟去腥捞出,拣去葱、姜。

3.金钱鲍放进笼屉,用旺火蒸取烂取出,洗净后每个片成两片,剞上十字花刀,盛 入小盆,加骨汤250克、绍酒15克,放进笼屉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鸽蛋煮熟,去壳。

4.鸡、鸭分别剁去头、颈、脚。猪蹄尖剔壳,拔净毛,洗净。羊肘刮洗干净。以上四料各切12块,与净鸭肫一并下沸水锅氽一下,去掉血水捞起。猪肚里外翻洗干净,用沸水氽两次,去掉浊味后,切成12块,下锅中,加同有汤250克烧沸,加绍酒85克氽一下捞起,汤汁不用。

5.将水发刺参洗净,每只切为两片。水发猪蹄筋洗净,切成2寸长的段。净火腿腱肉加清水150克,上笼屉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滗去蒸汁,切成厚约1厘米的片。冬笋放沸水锅中氽熟捞出,每条直切成四块,用力轻轻拍扁。锅置旺 火上,熟猪油放锅中烧至七成热时,将鸽蛋、冬笋块下锅炸约2分钟捞起。随后,将鱼高鱼肚下锅,炸至手可折断时,倒进漏勺沥去油,然后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长4.5厘米、宽2.5厘米的块。

6.锅中留余油50克,用旺火烧至七成热时,将葱段35克、姜片45克下锅炒出香味 后,放入鸡、鸭、羊肘、猪蹄尖、鸭肫、猪肚块炒几下,加入酱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绍酒2150克、骨汤500克、桂皮,加盖煮20分钟后,拣去葱、姜、桂皮,起锅捞出各料盛于盆,汤汁待用。

7.取一个绍兴酒坛洗净,加入清水500克,放在微火上烧热,倒净坛中水,坛底放 一个小竹箅,先将煮过的鸡、鸭、羊、肘、猪蹄尖、鸭肫、猪肚块及花冬菇、冬笋块放入,再把鱼翅、火腿片、干贝、鲍鱼片用纱布包成长方形,摆在鸡、鸭等料上,然后倒入煮鸡、鸭等料的汤汁,用荷叶在坛口上封盖着,并倒扣压上一只小碗。装好后,将酒坛置于木炭炉上,用小火煨2小时后启盖,速将刺参、蹄筋、鱼唇、鱼高肚放入坛内,即刻封好坛口,再煨一小时取出,上菜时,将坛口菜胡倒在大盆内,纱布包打开,鸽蛋放在最上面。同时,跟上蓑衣萝卜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