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坐月子”由来已久。传统上,女性在分娩后身体虚弱,需要护理才能恢复健康。所以有很多压力:不洗澡,不吹风,不刷牙,不下床.
听说老外生完孩子还活蹦乱跳的,我们根本不用坐月子。我们现在应该继续这个传统吗?这是年轻女孩最大的疑问!
一、外国女人坐月子吗?
“禁闭”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术语。在中国,几乎每个女人生完孩子都会经历坐月子的过程。然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禁闭”是一个陌生的术语。很多产妇产后几天内还是出来工作,看不到身体留下的任何“后遗症”。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分娩的官方学名是“产褥期”,指的是胎儿和胎盘从母亲手中分娩出来后,产妇的健康和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因此,虽然外国女人不像中国人般“坐月子”,但也有个恢复的过程。
产褥期一般为6周左右,期间母体机体功能处于恢复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快。如果产后不注意自己的健康,容易出现产后发热、感染、产后抑郁等身心疾病。因此,产褥期的妇女有必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有很多传统的“坐月子”规则,比如不洗头,不下床,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各种禁忌让很多新手妈妈发抖。虽然有必要关注产褥期,但作为生活在2021年的现代人,我们要认清一些坐月子的陋习.
二、这些坐月子习惯,要与时俱进
1.不能洗澡?
之所以不能洗澡,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淋浴设施,所以只能选择坐在木桶或者锅里洗澡,甚至在一些贫困地区坐在地上。
女人生孩子后恶露会流出,子宫内壁在修复中,会有小的开放性伤口。如果选择坐在浴缸里,很容易混入不干净的水,甚至进入子宫和盆腔,造成感染。
现在洗澡不用坐在脏的地方或者大的浴盆里,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可以洗澡了。不洗澡会让宝妈们不适,还容易使皮肤黏膜积累大量病菌,发生皮疹或者感染。
一般产后一周可以洗澡洗头,洗澡时淋浴,不要盆浴.洗澡的时候脏水会直接流到地上,不会逆着重力钻入产道。引起感染。
2.不能吹风?
分娩后,孕妇房间的门窗必须锁紧,不能暴露在风中。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下,对孕妇的恢复肯定是有好处的?事实上,在是源于以前的生活条件差,冬天分娩的妇女住在防风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暖,避免感冒。
根据现代医学,马宝身体虚弱,分娩后容易出汗,吹气可能会导致感冒。但是门窗关得太紧了,空气无法流动,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同样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对于产妇来说,在房间应该定期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每天的通风时间是上午9点左右,太阳出来的时候,还有下午3~4点。通风的时候,皮肤和衣物保持干燥,产妇不要正对着风口吹风就好。
3.不能下床活动?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脚落地,身子离床。
老一辈人普遍认为产妇应该在床上休息,应该有人在吃喝耶戈的时候为她服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因为在过去,农村妇女生完孩子后第二天必须去田里做农活,此时的体力劳动很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但是当代女性需要做的工作特别辛苦,只要在家或者坐月子中心做一些低强度的运动,逐渐恢复体能。更重要的是,分娩期间的饮食本身非常丰富,热量高,而且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显著增加,如果
不进行适当的锻炼,消耗热量,对是身体,尤其是心血管是不好的。
如果此时产妇躺着不动,还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栓子脱落,就会引发脑卒中、心梗,这些可都分分钟要人命。
对于新妈妈来说,产后应该尽早下床活动,更有利于促进产后恢复。产后第一天,顺产的妈妈就可以下床活动;产后4~7天,妈妈们应该加做下肢的屈伸动作及缩肛运动,有利于下肢和盆底肌的恢复;产后3~6个月,可进行全身肌肉锻炼,巩固盆底肌肉。
4.不吃生冷,顿顿大补?
传统认为,生孩子会消耗大量的“血气”,产后需要好好补一补。某种程度上讲,生完孩子后确实需要注重饮食,但并不一定就是大补,很多婆婆会煲猪手汤、乌鸡汤、中药补汤,天天吃、顿顿吃。
其实对于产妇来说,产后第一周,肠道功能尚未恢复,并不适合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而且,“大补特补”也容易引起涨奶。第二周,伤口基本愈合,可以增加点肉类,补充钙品和铁质。期间要多吃水果蔬菜,补充各类营养素,而不是“不吃生冷食物”,如果肠胃不好,可以用温水过一下再吃。

坐月子并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我们来总结几点:
·可以适当下地活动,但避免提重物、过度劳累的体力活,以防子宫脱垂;
·需要开窗通风,但要注意保暖;
·可以洗头洗澡,但要淋浴,不要坐浴,洗完澡马上擦干头发和身体;
·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足够热量及水分为原则,多食用优质蛋白,适当增加奶类,及谷物摄入。
“坐月子”是身体恢复的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健康发育的关键期。传统的陋习我们要改掉,科学的方法才能帮助产妇健康舒适地度过“月子”,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1]「坐月子」产褥期如何才科学?》. ICU护理之家. 2020-05-29
[2]老规矩,太“坑娘”!新时期,教您科学“坐月子”!》.中国围产医学网. 2020-04-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