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已久的滴滴定制网车D1,终于得到了滴滴的官方公告。11月16日,滴滴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在线定制汽车D1。该车以“绿色水果色”为主色调,由滴滴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采用比亚迪叶片电池技术,NEDC续航里程418公里。该车将率先在长沙试运行,并陆续向全国推广。
如今,传统汽车公司进入在线汽车市场并不少见。毕竟,在线汽车市场被视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下一个发展蓝图。更重要的是,对于比亚迪来说,面对新能源市场加速洗牌,这一盘棋尤为重要。至少凭借滴滴在网车市场的硬实力,比亚迪可以暂时享受到快乐。
下个月,你能“尖叫”吗?
11月16日晚,滴滴与比亚迪正式发布首款定制网络车——D1。滴滴出行总裁刘清表示:“D1的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背后是数千条用户反馈和近万次深入调查,实时了解用户需求。”
事实上,D1的释放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2018年项目进行用户调研、产品定义、产品原型设计,2019年完成产品量产开发。由滴滴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D1,是该项目第一款定制网络车,也是第一代共享旅行车。
那么,这个D1在产品方面有哪些亮点呢?据官方介绍,这款车是滴滴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基于滴滴平台的出行大数据,从人机交互、乘坐体验、车联网等多个方面对车进行了定制。
例如,对于司机来说,D1采用定制座椅、移动公文包等。提高舒适度;联通开发了全新的10.1英寸大屏幕车机系统,实现车网一体化运营和智能语音交互,支持智能订单调度、智能计费、智能维护等功能。此外,车辆方向盘上有一个“滴水按钮”,集成了接收订单、完成订单、司机一键报警的功能。
在安全方面,D1配备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和滴水驾驶安全系统,可以识别车道偏离等危险驾驶行为。需要指出的是,D1只在网车场景下使用,不按整车付费,而是按公里付费,个人消费者无法购买。这也意味着,要想拥有它,首先要成为一个打点滴的人。
下一个“蓝图”
当然,比亚迪绝不是个案。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无数的汽车公司进入在线汽车市场。难怪,谁会放弃这个“甜”?
今年一季度疫情肆虐,人们出行减少,需求锐减,网络汽车市场也受到影响。但由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网络汽车行业复苏势头强劲。《2020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9月份网络车日活跃用户数高达676万,市场明显回升。
然而,在线汽车日常活动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玩家纷纷进入市场,最明显的是传统汽车公司的陆续进入。比如一汽、东风、长安宣布联合成立T3旅行社公司,涉足共享旅行;大众打造易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网络车;长城汽车推出欧拉旅行,涉及长短租赁、分时租赁、网络车业务等。
其实很多车企也有类似的想法。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智能互联、智能移动出行和自动驾驶最终将成为未来汽车公司安排移动出行的重要领域。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租赁还是出行平台,都是汽车制造企业的重要领域,有望成为未来拉动销售的重要手段,比亚迪的初衷也不外如此。
比亚迪urgentl
需要指出的是,滴滴“造车”的“故事”一开始似乎并不顺利。“我们花了三年时间才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在新闻发布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亲切地将比亚迪比作“最佳合作伙伴”,但为什么不是比亚迪呢?
如今,新能源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可以说,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动力电池企业,稍有疏忽就会有被替换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涉足上述领域的比亚迪必然会承受很大的市场压力,不妨以动力电池市场为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9月,中国动力电池的载重量总计为34.2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8.8%。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容量排名来看,宁德时代排名第一,9月份装机容量为3.12GWh,占47.4%;比亚迪排名第二,装载量1.09GWh,占比16.5%。其他排名前五的公司是AVIC锂电池、LG化学和松下;郭萱高新排名第六,占比3.4%;富能科技排名第七,占比1.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宁德时报与特斯拉签署了合作协议,大众投资郭萱高新,戴姆勒投资富能科技。可以肯定的是,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呈现出联盟趋势。比亚迪要想保持市场地位,显然是不可能盲目做的。
现在,带刀片电池的D1上市,算是解决了比亚迪的麻烦。毕竟在月入超过4亿的滴滴的帮助下,配备刀片电池的D1注定不愁卖。更何况比亚迪的布局是移动旅行的热点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