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感受一下它的加速度!”金秋十月的上午,冯先生在用他的特斯拉X型车送客人上班的时候,特意请客人来体验了一下这款车的性能。他脸上的骄傲让人觉得他对这辆车很满意。
2016年,他花了110多万买了这辆进口纯电动车。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放弃奔驰、宝马等价位的燃油版豪车,选择X款时,他说:“我试过,但更喜欢。开车好玩!”
过去一年,特斯拉在中国制造、大众在中国MEB工厂投产、定位为“零焦虑高端智能电动品牌”的蓝兔汽车,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三大焦点。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智能性和高性能越来越得到认可,市场驱动加快了电动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吸引了更多传统汽车公司进入这个市场。
和X款一样,蓝兔第一款量产车iFree也是一款中大型电动SUV。作为东风电动车品牌突破的支点,蓝兔将代表怎样的“中国新造车力量”?
技术进步
蓝兔iFree定位零焦虑大中型高端智能电动SUV。当它的概念车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时,它前卫的科幻外观吸引了许多观众。11月17日,蓝兔汽车正式公布了iFree的技术参数,并透露了纯电动增程电动模式、空气悬架、OTA迭代智能技术和全场景安全等先进技术亮点,以及全球首款TRB Patch复合结构热成型材料,让人感觉是一款值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
虽然与特斯拉和一些“造车新力量”相比,蓝兔iFree是一款后发电动汽车,但它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其他汽车。
IFree有两大优势:OTA迭代智能技术和全场景安全。ESSA智能电气架构提供先进的智能网络连接架构,具有先天的智能基因,应用先进的5G技术和高计算能力的中央计算平台,使得车云的协作更加高效。满足多场景智能交互、自动驾驶的功能需求。除了可靠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性能外,基于ESSA架构的车型还为用户构建了全程车辆安全系统。在用户最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电池组包裹有高强度热成型的机身框架和门槛,避免外部碰撞和挤压。安全性方面,全球车型首次采用2000MPa铝硅涂层材料制成的车门防撞梁。iFree生产的BIW版1500MPa以上热成型率高达31%,主要用于车身a柱、B柱、门槛、中间通道、座椅横梁、前后纵梁、前后车门防撞梁。热成型比高于奥迪e-tron(27%)和宝马X7 (17%)蓝兔车型还配备了前双叉骨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空气悬架等高端配置,提供舒适的电动驾驶体验。
不仅材料光亮,其纯电动增程电动模式也为该车提供强大动力。据了解,配备1.5T四缸发动机,配以额定功率60kW的高效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同等级的增程式车型相比,蓝兔的增程式电动车在低功率时动力更强。当电池电量小于20%时,仍能保持满功率时的功率输出;即使经过多次快速增减循环,电传动系统也不超温、无扭矩,运行稳定。
可以达到甚至超过3.0T六缸等传统大排量燃油发动机的性能,综合油耗低于奥迪Q5等传统豪华燃油车。
据悉,蓝兔首款大中型智能电动SUV将于12月份正式发布,并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发布。目前正在完成三高、专项、综合实力等300多万公里的严格测试
宁德时报、腾讯、福耀玻璃等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均明确表示,蓝兔将获得授权。蓝兔汽车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蓝兔汽车将充分整合和利用东风公司的核心资源优势,包括东风公司50多年的造车经验、世界顶级的供应链体系、充足的资金实力和人才积累、世界领先的智能工厂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领先的R&D实力,成为中国“造车新力量”。资本实力
今年7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搭建境内外融资平台,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这是该公司2005年底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后,15年来首次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近日,创业板正式受理东风集团a股IPO申请,进入询价阶段。据悉,此次募集的东风集团投资项目规模为210.33亿元,预计年底前登陆a股,成为创业板开通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a股发行上市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包括全新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蓝兔汽车在内的四个方面。
一旦成功回归a股,将意味着蓝兔汽车有更多的资本发展,加快传统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降低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里程、产品交付、服务和品牌可持续发展的焦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车体验愿景。
拥抱电气化浪潮
一些券商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分析,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迅速走出疫情。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8.4万辆,同比增长11%,市场份额增长至3.4%。从2021年开始,由于政策和产品的共同努力,预计中国和欧洲的销量将分别达到170万辆和180万辆。在市场结构上,新车厂商的关注度和重要性与日俱增,传统车企也在加速电气化进程。
蓝兔汽车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高端智能电动车科技公司。根据计划,从2021年开始,蓝兔汽车每年将至少投放一款新车,3-5年内,其产品将覆盖各种细分市场,如轿车、SUV、MPV、跨界车和高性能车,每款产品都将有纯电动和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供选择,这表明它在看到机会后正在坚定地拥抱电气化浪潮。
合资公司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龙头企业已经投产第一款,大众品牌ID.4,MEB新能源厂年产量可达30万台,受到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特斯拉在国内销量好于Model 3之后,Y型很快就要在中国制造了。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明确了2035年4000万元的市场销售预测,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占目标的一半。许多分析师预测,从2021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复合年增长率仍将高达30%以上,这将使蓝兔这种“造车新力量”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也许在明年第三季度,一个上班路上的iFree车主,会很开心的邀请他的客户用“新的力量”去体验新车的性能,分享“零焦虑”的快乐。这样的场景会让更多人期待科技和绿色出行的好处,加速新能源汽车进入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