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为什么自行车王国受制于小型变速器

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自行车公司收到了软订单,甚至一些制造商已经开始谈论2022年的业务

在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暴露无遗。虽然该公司对订单感到满意,但也担心国际品牌变速器(如禧玛诺和苏莲)供应不足

变速器是自行车传动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自行车产业链中最赚钱的环节。但是这个市场早就被日本Shimano、美国运通等国际品牌占领了

为什么自行车王国辉被一个小变速器“卡在脖子里”?在这个问题上,众议院邀请了行业专业人士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图为在河北省固安市举办的禧玛诺粉丝节。新华社照片

拒绝炎热时疯狂的自行车共享

主持人: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自行车出口额达11亿美元,为近25年来单季最高。自行车市场为什么这么火?

于:今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能赶上这个市场,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肺炎在的蔓延,企业成功复工复产。

在疫情下,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人们倾向于使用个人交通工具通勤。据我所知,在欧美市场,连仓库积压都被一扫而空。

市场出来后,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疫情之初,有人对今年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但许多企业迅速调整销售策略,采用线上销售和线下服务的模式,在危机时刻寻找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疫情严重时,网上销售约占70%。

梁小玲:目前很多企业的订单都定在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甚至有客户要求谈2022年的订单。

刘春生:除了流行因素,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这也是销量火爆的原因之一。以前消费者对自行车的需求主要是通勤,现在通勤和运动差不多是一半一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自行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吴金成:国内外市场都增长了很多。春节前后,大家都呆在家里,小区里很多孩子骑自行车。许多外国工厂和大卖场已经关闭,订单涌入中国。但是现在电商方便了,亚马逊送货上门,国外消费者不用担心渠道。疫情促使国内外市场消费者回归骑行。

主持人:几年前,一些自行车公司在自行车共享的热潮中盲目扩大产能,最终栽了跟头。面对这个火热的市场,汽车公司做了哪些选择?

梁小玲:今年的市场是由新冠肺炎肺炎这一意外事件推动的,而不是行业基本面发生了多大变化。现在,业界更加谨慎。除了原本计划扩大产能的企业,大多数汽车公司,以及上游零部件制造商,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更喜欢增加临时员工,而不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因此,自行车行业不会像几年前自行车共享热的时候那样疯狂。

电子传输还是国产品牌突破

主持人: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自行车公司担心订单,但担心海外零部件供应商跟不上供应。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产能,但被称为自行车“心脏”的变速器却长期被日本Shimano、美国运通Union等少数企业垄断。为什么会这样?

吴金成:从4月中旬开始,海外市场被拉高,国内零部件供应不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前差距最大的是Shimano传动。由于疫情,其在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工厂停止生产。禧玛诺在中国有一家工厂,但是它的

梁小玲:今年年中,禧玛诺供货跟不上汽车公司订单的问题暴露出来了。第二季度,国内企业恢复生产,但禧玛诺在其他国家的工厂受到疫情影响,生产跟不上。到第三季度,它的产量已经基本恢复,但由于市场火爆,订单太多,根本无法生产。自行车变速器不是简单的通用零件。外企在制造技术、品牌形象、营销等方面的积累比中国厂商深得多。中国企业需要时间在技术、品牌、渠道上积累经验。

余:目前,市场上80%的自行车变速器都是日美制造。在国内市场,1000元以上的自行车变速器需求每年约800万台,其中95%被日本的Shimano和美国的Express Union占据。

以市场份额最大的Shimano为例。自行车一旦用上了变速器,价格一下子就涨到了一两个档次。肺炎在新冠肺炎的蔓延已经影响了禧玛诺全球生产线的稳定。打个喷嚏,国内车企感冒,所以“卡脖子”现象长期存在。

在所有自行车部件中,变速器的技术含量最高。它是一个精密的机械系统,制造精度达到微米级。小型变速器在各种温度条件和长期磨损下应该是稳定的,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含量。

其次,无论是Shimano还是Sulian,外国企业的专利保护都是非常完备的。他们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壁垒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后来者不小心就会侵犯他的知识产权。

另外,他们两家的品牌效应非常强大。这与他们长期强调产品技术质量、宣传服务、品牌建设和专利保护是分不开的。

刘春生:专利是第一大障碍。禧玛诺是百年企业,苏莲有30多年的历史。据我所知,他们在中国申请了2400多项专利,在世界上申请了5600项专利。后来者不得不赶上,许多道路被堵塞了。

传输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精确。它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由几个部分组成。如何协调好六个部件,从材料到结构,从压铸、锻造到碳纤维加工工艺,都涉及到。组件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是最难掌握的,外行人很难想好从哪里入手。

比如换挡的时候,国外的产品声音清脆,我们的产品刚开始不响,这就涉及到几十个弹簧弹性的比例关系。我们花了三四个月才找到出路。国外品牌发展至今,产品迭代了几十次,积累的经验值也比不上我们。此外,与智能手机不同,自行车变速器是一款经典的IPhone4,为后来的制造商指明了方向。有成千上万种传输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即使市场跟随者想向Shimano学习,如果不是长期在这个行业摸索,也很难找出他们是从哪一个学到了是否有市场。

主持人:有网友认为传导卡在脖子上主要是因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利润率太小,资本市场不感兴趣。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刘春生:自行车变速器的市场空间无法与汽车行业相比,但禧玛诺和苏莲的年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很多企业希望进入这个领域。

不过前面提到过,由于禧玛诺和苏莲的积累比较深,后来者很可能要花上四五年的时间,花上亿美元,不冒泡沫。

六大部件有100多个零件,其中一个零件有问题,可能影响100多个其他零件。逻辑关系需要深入研究。但国内企业往往急于看到一两年的成果,很难静下心来做研发。

蓝图自成立以来,已投入研发费用4000-5000万元,前方还有很多坑,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另一方面,现在组装一辆自行车的利润很低,汽车公司很难承担高额的研发费用。与芯片、医疗器械等行业不同,这个行业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2013年创业,中途难以维持,差点放弃。我引进投资纯属巧合,一直坚持到今天。

主持人:目前国内自行车变速器的研发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春生:自行车没有变速器,就像手机没有芯片一样。禧玛诺今年无法供货,所以我们做了一些替代品。可以说可以在国内替代国外的一些系列品牌。

我们可以在变速器95%的产品性能指标上达到禧玛诺的水平,甚至在一些小指标上超越它。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时间来安定下来。我相信再过三五年,某些领域有望在弯道超车,比如电子传输。

对方的机械传动已经迭代了几十次,遥遥领先。但在电子传输领域,大家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的电子行业也不差,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于:在我们行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国产变速器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不仅开发了机械传动装置,还开发了电子传动装置。同时,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专利和自主产权,完全避免了彼此的专利壁垒。夹缝里很难找到突破口。现在是一个好的开始。

梁小玲:由于禧玛诺的供应跟不上,包括特立尼达在内的许多汽车公司今年选择了与国内变速器制造商合作。

国产变速器和Shimano在入门级产品上的技术差距很小。但是禧玛诺已经深入行业多年,在质量保证体系和生产团队的稳定性方面肯定有优势。

疫情打破了市场平衡,国内变速器厂商获得了加速发展的机会。本来花了5到10年的路,一两年就完成了。但疫情过去后,能剩下多少份额,就看厂家自身能力了。

市场最聪明,车企会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价格,品牌。我个人判断,国内厂商至少抓住机会把商品扩散到渠道,等市场恢复正常,国内传输可以保留一些新增的市场份额。

吴金成:禧玛诺无法供货,所以我们用美国运通和台微转替换一小部分。国产品牌知名度更差,质量需要沉淀和磨练。国外变速器对材料要求高,国内钢材暂时无法替代。

自行车王国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

主持人:自行车产业已经从欧美转移到日本,然后从日本转移到台湾,现在转移到中国大陆。在转让过程中,对方在核心部件传输的生产中形成了垄断地位。这告诉我们什么?

余:禧玛诺变速器代表了自行车行业的高档部件。其生产体系已遍布全球,但产品开发仍停留在日本。个人认为,其启示有以下几点——

产品要精致高端。产品是企业的生命。没有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企业就没有生命力。Shimano和Sulian在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值得学习。此外,外国企业不断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以维持其垄断地位,这表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十四五”期间,中国自行车协会将组织国内零部件企业,成立工作组,突破关键零部件的基本供应机制,提高零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第三是品牌建设。中国-东盟正在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建立和完善品牌运营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

梁小玲:高端产品和先进技术可以转移而不转移,这涉及到人才储备等诸多因素

余:产业链重新布局是大势所趋。但是不管怎么调整,很多零件还是从中国出口的。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产业链上下游基础还不成熟,目前影响不大。

刘春生:产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很多工厂去越南柬埔寨乌克兰葡萄牙,但目前都是中低端车,车架子都是从国内焊接然后出货。

喜欢崔克、闪电等高端品牌。制造业离不开中国。中国自行车王国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

梁小玲:我们在俄国、印度和菲律宾都有工厂。不仅是自行车,轻工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也是大势所趋,这是劳动力成本的原因。但是除了劳动力,还要考虑关税、质量等很多因素。现在国内自行车综合成本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中国自行车行业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包括车架、零配件、烤漆、橡胶轮胎。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完整的产业链。中国还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本地市场小的地区,很难降低成本。

编辑:白胜利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